大戲連連看,天天有大瓜!
4月29日晚,曾出品《流浪地球》、《戰狼2》、《我不是藥神》等爆款的北京文化(000802,股吧)被實名舉報了,舉報者是自家(前)副董事長婁曉曦。此時,2019年巨虧23億,股價一路暴跌的北京文化剛 「吃了一回餃子」,股價單日大漲9%。
隨後,北京文化聲明回應稱,言論不實,婁曉曦因涉嫌挪用資金罪,已出逃海外。
不過,一份實名舉報信還是扒出了北京文化的底褲,昔日名噪一時的爆款打造方正陷入7年轉型、巨虧兌現的尷尬境地,而因利益分配不均、高管之間不斷的內鬥更是傷口上撒鹽。
實名舉報的羅生門,導火索是舉報人被「賣子」
4月29日,婁曉曦以北京文化原副董事長的名義發文,向證監會舉報北京文化系統性財務造假,董事長宋歌與公司副總裁張玉龍涉嫌「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欺詐發行債券罪,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職務侵佔罪」,並附上了向證監會、深交所遞交的「舉報信」部分截圖。
婁曉曦稱,北京文化2020年4月29日發布公告,巨虧20多億、倒改2018年審計報告、低價出售世紀夥伴,試圖粉飾太平、把財務造假的「罪」改成「錯」,欺瞞監管機構、侵害廣大股東利益。
小財女扒了扒,天眼查顯示,婁曉曦旗下有14家公司,直接持股5家,其中持有西藏金寶藏100%股權,北京世紀夥伴投資公司85%股權。同時,婁曉曦還是新疆嘉夢合夥企業出資最大的合伙人,也是法定代表人。
而西藏金寶藏與新疆嘉夢合夥分別是北京文化的第三大、第四大股東,合計持有北京文化11.75%股份。
這還沒完,北京文化的全資子公司北京世紀夥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婁曉曦於2009年出資2475萬成為大股東。
2012年起,婁曉曦一直擔任世紀夥伴文化傳媒董事長,也是法定代表人。在婁曉曦掌舵下,世紀夥伴文化傳媒先後出品《將軍》、《紅娘子》、《勇敢的心》等多部劇作,迎來飛速發展,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三輪融資,在2014年被北京文化以13.5億的高價收購。
然而,就在4月29日婁曉曦實名舉報前,北京文化公告稱,擬將持有的世紀夥伴(文化傳媒)100%股權轉讓給北京福義興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扒一扒,北京福義興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前身是北京福義興達商貿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1萬,此前是從事銷售機械設備、文具用品、紙製品的商貿公司。2019年7月才變更企業名稱,加了一堆文化交流、影視策劃、公共關係服務等經營範圍。
不過,一直到2019年年底,福義興達總資產僅116萬,全年營業收入為0,沒有開展業務。
買的時候,情誼深厚,出價13.5億,到頭來,4800萬賤賣給「殼公司」,北京文化自身稅前獲利僅30萬,這究竟為哪般?「過河拆橋」,一把拉扯大世紀夥伴的婁曉曦無疑很受傷,這成為實名舉報的導火索。
北京文化「三人行」,兩位已決裂
就在舉報羅生門的當日,北京文化一口氣發了30多個公告,包括2018年年報業績更正、購買董監高責任險等,不知道是不是有點「虛」。不過,2019年全年淨利潤下滑1943.12%,暴虧23.1億,卻是尷尬的事實。
從7年前全面轉型文化影視到2008年以來的首虧,還是暴虧,對於北京文化而言一切仿佛重歸原點。
北京文化的前身是京西旅遊。1994年,京西旅遊與門頭溝旅遊局、農林局籤署了為期 25 年的承包協議,拿下靈山、妙峰山、百花山、潭柘寺、戒臺寺「三山兩寺」的經營權,藉此一舉登陸深交所主板。
此後,京西旅遊逐漸衰微,隨後三次嘗試與房地產公司進行重組都失敗了,遊走在退市的邊緣。直到2005年,與北京崑崙琨地產完成重組後,更名為「北京旅遊」。
2010年7月,華力控股入主北京旅遊,隨後的幾年,也沒有折騰出結果。
不過,在2013年12月,北京旅遊斥資1.5億元收購宋歌旗下的摩天輪文化,宋歌出任北京旅遊副董事長後,憑藉摩天輪的《同桌的你》、《心花路放》爆款表現,北京旅遊在影視圈一炮而紅。
有了甜頭,開門紅打響,「北京旅遊」更名「北京文化」,全面進入影視娛樂圈。不久後,一口氣宣布三個收購。
一個棋盤上,幾位背景不凡的大佬肩並肩,宋歌主導,負責電影板塊,婁曉曦擅長電視劇板塊,王京花專注於藝人經紀板塊,各司其職,一度默契配合,共享利益。由此,北京文化也有一段高光時刻。
然而,很快我們看到了電影板塊爆款連連,電視劇板塊每況愈下,經紀業務日子也不好過,陳道明、關之琳等大牛演員相繼離開。
在2019年報中,看看北京文化怎麼說的。北京文化暴虧23億,僅世紀夥伴、星河文化的商譽減值就接近15億。
看看一度並駕齊驅的「三劍客」,天差地別,逼得北京文化斥資8.4億收購北京東方山水度假村有限公司的股權,想重回旅遊的老路。
相應地,貴為北京文化副董事長的婁曉曦在與宋歌的對話中逐漸處理下風,二者的矛盾逐漸激化。
2019年8月,婁曉曦「出局」,辭去了北京文化副董事長、董事等職務。而此次婁曉曦的實名舉報,矛頭直指宋歌財務造假、挪用資金等罪狀。
北京文化的「白馬騎士」,吳京背後的男人究竟是什麼來頭?
宋歌一直是北京文化的靈魂人物。談到北京文化與宋歌,二者像極了灰姑娘落魄賣身、顛沛流離,白馬王子救場,慧眼識人,扭轉乾坤的故事。當然,慧眼識人中,識的是吳京、徐崢,兩位票房收割機封神的同時,宋歌成為拯救北京文化的那個男人。
1990年,「學霸」宋歌從清華熱能汽車系畢業,先後擔任清華紫光通訊有限公司總經理、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合伙人。
2005年,宋歌開始投資電影,第一炮就是徐克導演的《七劍》。2008年,宋歌成立了完美時空影視公司,投資拍攝了《非常完美》,並主導開發了《失戀33天》。彼時,北京旅遊利潤暴跌686.55%,虧損逾3000萬。
2011年,宋歌來到了萬達影視擔任總經理,此後兩年,雖然與主導地產的王健林沒有檫出火花,不過,他還是交出了《北京愛情故事》《警察故事2013》《尋龍訣》等的戰績。
隨後,離開萬達後不久的宋歌,就搭上了業績困局,急於轉型的北京文化。
投資之餘,宋歌本人酷愛拳擊,每周五幾乎是他雷打不動的「拳擊日」,宋歌認為,拳擊所帶來的改變不止是身體上的,還有思考方式的轉變。
2014年,寧浩導演的低成本影片《心花路放》,宋歌聯合中影集團直接以5億保底發行,讓北京文化大賺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不拘一格的「保底」投資之路。
「只有百分之百相信,才敢保底」,《戰狼2》開拍之初,在一片質疑中,宋歌宣布8億保底。甚至親自上陣,客串了「樊大使」一角。
最終,《戰狼2》刷新國產電影最高票房記錄,成就了影帝吳京,也讓我們看到了宋歌的魔力。隨後宋歌掌舵下的北京文化,又收割《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等爆款,特別是《流浪地球》,在國產電影科幻作品長期真空的時期,宋歌對《流浪地球》的「一見鍾情」,直接推動了科幻元年的誕生。
徐崢與吳京背後押寶的那個男人,用了4年把北京文化推向巔峰,不過此次,在北京文化暴虧,內憂外患之際,被舉報財務造假的他,能否再創奇蹟?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財經女記者部落。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