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介紹
仝傑,男,工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電科院高級工程師、優秀專家人才、人工智慧所智能傳感研究室主任。曾獲德意志DAAD-國家留學基金委(CSC)聯合獎學金公派留德,長期從事電力物聯網與智能傳感專業科研、規劃、諮詢及標準化工作。主持或作為執行負責人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發改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網公司科技項目10餘項;授權/公布發明專利30餘項,授權PCT/美國發明專利1項,發表論文30餘篇,主持或參編國行企標10項;最早開展國家電網公司電力物聯網及電力無線(虛擬)專網頂層設計,獲各級科技獎勵8項,獲首屆中國電科院「創新之星」。擔任中電聯EPTC電力信息通信專委會人工智慧工作組委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通信專委會接入網學組委員、電力行業信息技術標委會物聯網工作組委員。
張鋆,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工智慧應用研究所,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電力智能設備與傳感技術。曾參與多項包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縱橫向科技項目,其中「基於在線感知標籤的電力資產物聯網」項目入選國網公司「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2019年度最佳實踐案例」,並在國網公司「兩會」期間展出。
張明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工智慧應用研究所,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電力智能設備與傳感技術。曾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項目,發表多篇EI論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
導語
本文面對各類電力資產分布分散、亟需在線感知的需求,基於物聯網技術,設計了一款具備感知及數據交互能力的在線感知標籤(eRFID)。eRFID具有離線讀取和在線感知雙重功能,具備標識、定位、位移、傾斜、振動、溫度等多參量感傳一體化特徵,基於場-端-雲同步數據源構建廣域資產物聯網。
項目研究背景
目前電力系統中廣泛使用RFID來實現電力資產管理,但所使用的RFID標籤是被動的、離線的,需要通過加裝讀寫器或手持機來讀取和寫入相關數據。並且由於RFID標籤存儲區容量小,無法存儲電力資產生產、運輸、倉儲、運維等相關過程的完備信息,因此RFID標籤只能作為設備標識(實物「ID」)使用,並未建立與設備運行狀態的有效聯繫。
因此,針對電力資產分布分散、運行環境複雜、工況多變等特點,採用抗金屬RFID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感知技術、低功耗技術和高精度室內外定位算法,設計一款在線eRFID感知標籤,支撐電力設備全景在線感知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方法及創新點
首先開展雙通道雙界面超高頻RFID讀寫技術研究,研究超高頻RFID通訊鏈路,研究金屬對RFID天線影響,在此基礎上進行研製RFID抗金屬微帶天線,提升多參量感知標籤現場識讀距離,針對讀寫器對RFID裝置的約束,研究基於IIC串行總線的雙界面讀寫技術,構建數字通道和射頻通道橋接,實現射頻數字雙界面交互,進而研究基於射頻及NB-IoT的雙通道數據交互技術,探索基於雙界面RFID單元的加密驗證技術。
面向現場實際應用,研究微型化多參量感知技術,完成環境溫度度、設備溫度、設備振動等參量全面感知,開展BDS/RFID/BLE感傳一體化技術研究,形成室內外高精度定位算法,進而針對多天線、多器件、多幹擾,研究小型化集成化一二次融合設計。
針對現場取電和部署空間約束,研究研究多參量感知標籤低功耗控制技術,研究超低功耗優化算法模型,基於雙界面RFID技術的研究低功耗振動喚醒算法,同時研究高能電池充放電特性,開展高性能供電單元設計研究,進而面向電網實際現場應用完成多參量感知標籤試製和試點運行。
研究方法如圖1。
本文創新點:
(1)基於雙界面RFID讀寫單元,提出了多通道雙界面超高頻RFID讀寫技術。多參量感知標籤使用雙界面超高頻讀寫技術,通過I2C接口將RFID單元與NB-IoT單元進行數據交互,使RFID中的數據不需要人員採集即可直接通過NB-IoT網絡發送至數據平臺。提出多層次加密驗證技術,實現多參量感知標籤安全接入。
(2)針對現場複雜電磁、金屬環境,提出了一種抗金屬微帶天線設計方法。深入研究金屬對RFID天線影響基礎上,設計了一種短路線饋電結構,將金屬表面設計為微帶天線的接地平面,從而達到抗金屬的效果,通過測試在電力現場環境下靈敏度為-14dBm,識讀距離為8m,可以達到遠距離識讀要求。
(3)基於BDS/BLE/RFID感傳一體技術,提出室、內外高精度定位方法。研究基於北鬥和NB-IoT雙模技術的室外高精度定位設計,針對MCU內存、運算能力和功耗的,提出了一種基於低功耗藍牙技術的加權四邊距定位算法,實現了電力設備位置的就地計算,進而結合多參量傳感,實現電力設備全景感知。
(4)針對現場電力設備功耗約束,提出了一種多參量感知標籤喚醒方法,實現其超低功耗運行,整機系統平均功耗可以低至217.8uW。基於雙界面RFID單元實現虛擬開關,切實解決設備物理開關帶來的防水、防塵等防護問題。
結論
本文設計了一種eRFID在線感知標籤, eRFID在線感知標籤基於射頻識別、北鬥定位、多維傳感及安全連接等先進技術,實現電力資產在線物聯。
基於電力資產多維感知技術,通過標識、定位、振動等多參量傳感器,可在標籤內部實現感傳一體,實現電力資產全壽命周期的身份編碼與狀態感知有機結合;通過資產設備標籤內部的大容量存儲,實現設備信息邊緣側存儲,並結合設備地理位置信息在線監測,實現網架結構的在線展示,支撐智慧供應鏈及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引用本文
, 張明皓, 仝傑, 李蕩, 雷煜卿, 張樹華. 用於電力資產在線感知的eRFID標籤設計[J]. 電工技術學報, 2020, 35(11): 2296-2305. Zhang Jun, Zhang Minghao, Tong Jie, Li Dang, Lei Yuqing, Zhang Shuhua. A eRFID Tag Design for Online Perception of Power Assets.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20, 35(11): 2296-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