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年齡的晚熟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裡奇•卡爾加德
2020年,一部《三十而已》火了,許多主演也跟著火起來,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扮演許幻山的李澤鋒。
李澤鋒入行已經十四年,拍過大大小小的電視劇超過了三十部,直到2020年因為一部《三十而已》讓全中國男女老少記住了他。
不得不說 ,李澤鋒也是一名大器晚成型演員,沒有那些年普通角色的沉澱,又怎麼能駕馭得了這個「特殊」角色呢 ?
其實,人生除了人年少有為之外,還可以是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者就是指比預期較晚發揮潛能的人,他們通常具有他人起初沒有看到的天賦,並且會頻頻以新穎和出人意料的方式,發揮自己的潛能,讓身邊最親近的人都大吃一驚。他們並不打算迎合父母或社會的期望,但他們會按照自己的計劃,穩紮穩打,不斷前行,以自己獨有的方式實現人生的終極目標。
《大器晚成》這本書打破了那些阻礙我們前行的學思,無論你年歲如何,只要你想在任何領域創造偉業,都值得一看。
前不久,一則華為將從全世界招天才少年的信息刷屏全網。
據了解,目前全球僅4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分別是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人們對天才少年的渴望,讓學院和大學這些負責張貼成才標籤的官司方機構賺個盆滿缽滿。
在美國排名前20的私立高校中,任意一所大學的四年費用現在已超過了25萬美元。
同樣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父母從小就在心中給自己的孩子立下FLAG,於是不停地報著各種高階培訓班,他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學開始就要撥尖,然後進入好的名校,畢業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父母,註定要在後半生中接受陪跑的命運。
諸如這種心理上的暗示,讓「少年成長狂熱症」在如今的社會愈演愈激烈。
很多人往往只看到金字塔塔尖上的那部分人,而塔尖之下的人往往不被看到。
比如,那些40歲、50以上還在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人。在眾人眼裡就意味著是一種缺陷,大家會覺得你起步晚肯定是有原因。
比如你的資質不如別人,你肯定不夠努力要不然這麼大年紀了還一事無成,你實力不行所以才原地踏步等等。
他們不被人所注意和關注,甚至被父母、同事拿去同組對比,甚至會被周圍的人屏蔽。
這也正好解釋了,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人突然做出了某種的成績或工作、生活上發生大的進階,大家會覺得很驚訝,私底下議論紛紛。
因為他們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在後期發力呈現價值的,前期只是一種自我蓄能的過程,不斷地自我吸收 ,自我更迭和進化,這個過程需要一個比較長的系統性周期,才能爆發出個體式潛能。
許多心理學家認識為,18至25歲是一個既不屬於青少年又不算是真正成年的獨特時期。
在書中,作者裡奇.卡爾德以親身經歷介紹了自己年少荒唐事。
學生時代自己才剛開始努力就發現成績已經落後於同學,在學校被高年級同學欺凌;
工作時,與同事們不能好好相處,寫錯了比賽成績中的分數,偷過酒,上班的時候酩酊大醉 ,經常吃垃圾食品。
這樣叛逆的青年,每天晚上在農場裡繞著跑,將將鑰匙插入圍牆上的盒子, 來證明自己遵守了巡邏的任務。
有一個晚上,他發現農場裡的保安竟是一條狗,幡然醒悟:自己是斯坦福高材生,不能再這樣下去,從此他的人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這一年他25歲。
26歲的時候開始覺醒,找了 一份科研工作,29歲結婚,34歲與人創造商業雜誌,44歲成為《福布斯》發行人,46歲學會了駕駛飛機,49歲寫書。
為什麼作者在26歲時才漸漸覺醒,開始了正確的人生導向?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一個觀點,那就是那些大器晚成的人,是缺少成年人的行事能力和素質。
神經學成像研究,確定了前額皮質的兩大重要特徵:前額皮質(我們大腦額順的處理中心)的完全成熟期通常發生在20多歲甚至更晚的時候,前額皮質的在前額後面,它負責處理規則、組織、解決問題、回憶、反應抑制和分配注意力等複雜的過程。
神經系統科學告訴我們,大腦的能力完成成熟應該在25歲左右。很多人在27歲之後才開始重視理性思維,提前制訂規劃。
人的成長是有節奏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般在25-30時,才會真正擁有執行力,因為在25歲時即將面臨著工作與婚姻狀況的變化, 我們才開始慢慢地形成自我的認知,知道自己未來的目標,知道那些目標需要靠什麼才能完成,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慢慢變強,於是就有了制訂未來若干年的規劃。
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人生只要開始,一切都不算晚。
演員靳東出道22年後,39歲這年憑藉《偽裝者》中明樓一角一夜爆紅;
2009年,張嘉譯因一部《蝸居》而爆紅,這一年,他39歲,距離他參演第一部電影,已經過去了19年;
2007年,張涵予因參演《集結號》中的男主角而大火,他還榮獲金馬影帝。這一年他43歲。
那些愛「貪玩」的年紀,是因為自己內心還不夠成熟,還沒走上成長的軌道,每個人的生長都是有節奏的,所以不必急,當你過了25歲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對人生、對生活、對工作會更清晰的目標感和規劃能力。
每個大器晚成者,都是一隻潛力股。
在我看來,那些大器晚成者,並不是一時的爆發, 而是在系統性的成長。
他們或許前二三十年碌碌無為,卻突然有一天悄悄撥尖。這些驚人的成長,卻是在前二三十年中慢慢累積的過程。
如果沒有那些年處事經驗和生活的所思所得,他的行動力和執行力並不會馬上跟上自己的步伐,凡事過往,都是一個為自己人生「蓄水池」的過程。
在這本書中講到了 ,大器晚成者的六種釋放天賦的方式。
好奇心:完成偉大事業的渴望和自我驅動力
同情心:讓你在來來獲得影響力與領導力
韌性:讓自己更好地與逆境相處
冷靜:每臨大事有靜氣
洞察力:那些改變人生的寶貴想法
智慧:人到中年,更容易看清事物的全局狀況
不難看出 ,這些釋放天賦的6種方式都是每個成功者必備的要素,只有經歷了生活和工作的考驗後,個體式緩慢成長,才會釋放出這些潛在的品質。
這些優質的品質,也是一種歷經世事後的淡然處事觀。
所以,並不是每一個大器晚成者,都不值得重視,正是因為經歷了那些年的默默無聞,才讓他們在自我人生進階中擁有了更高的人生覺悟和自我成長。
如何才能不讓你的人生永不掉隊呢?這本書中教會我們如何正確地系統性成長,儘早實現人生中渴望的目標。
現在只要39.9元 ,不到一杯奶茶的錢,就可以讓你和家人解除成長路上的困擾,實現人生的無數可能。
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重獲人生的希望,任何一個大器晚成者都值得被看見。
正如書的扉頁上所說的,致所有的晚齡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乾坤未定,你我都是黑馬。
作者:程小亦 85後工科女,心理學愛好者,以書明理,以筆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