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能上熱搜?
這果然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在一個普通的工作日,小張憑藉一張帥氣的臉龐,力壓一眾明星偶像,衝上了微博熱搜第一。
如今,的話題已經達到了15.2億的閱讀量,引發了19.6萬次討論。
送小張C位出道的,是來自浙江的一檔知名民生新聞節目《1818黃金眼》。
9月21日,1818黃金眼在微博發布了一則新聞:浴室玻璃門割傷手自爆還是操作不當?
在該新聞中,小張講述了自己被浴室玻璃門割傷雙手的遭遇,已經花費了8千多的醫藥費,希望物業可以承擔費用。然而物業方拒不承擔責任,只願意支付一個月房租作為賠償。
如果當事人小張沒有出鏡,這則平平無奇的新聞只會被網友們一秒刷過。但小張的亮相抓住了萬千網友的眼球,以超乎常人的顏值引爆了大眾對他的憐惜之情。
且不論這是新聞失焦,還是大眾的無腦狂歡,總之,在輿論強勢的聲討下,小張的維權之路,會好走得多。
說起被《1818黃金眼》報導過的當事人,小張不是第一個紅的,代表人物當屬2018年因「天價修眉」而走紅全網的小吳。
當初,小吳因理髮被坑,本想通過上新聞維權,卻未曾想,因為自己極具個性的長相和表情,一夜爆紅。小吳走紅後不久,就上了綜藝,還拍起了時尚大片,商業合作源源不斷。
而這次的新聞當事人小張,微博粉絲已經暴漲至24萬。隨後,又有網友扒出小張的職業其實是一名帶貨主播,給小張工作的淘寶店帶了一波熱度。
小張和小吳的走紅,也讓人們關注到《1818新聞眼》這檔神奇的節目,似乎具有「造星」體質。
這些看似偶然的走紅背後,其實都有一定的必然性!
《1818黃金眼》欄目的運營主體是浙江黃金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該公司又是浙江廣電的全資子公司,主要經營範圍包括,為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國內各類廣告,會展業務、網紅經濟、高端婚戀市場的延伸發展等。
來源:天眼查
今年1月,該公司還成立了一個名為黃金眼的MCN機構。
MCN機構,簡而言之就是網紅們的經濟公司。巧的是,這個MCN機構的報名電話,與新聞節目的熱線電話居然一模一樣。
暗線終於浮出水面,小張與黃金眼背後的MCN機構是否有聯繫?我們還不得而知。但黃金眼確確實實在孵化網紅。
MCN機構到底有多賺錢?
從《1818黃金眼》以往的新聞案例來看,貼近民生、有戲劇張力、有情緒爆點,熱度頗高,按照這樣的操作,捧紅一個網紅,對它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兒。
當正兒八經做新聞的公司,也開始打起了做MCN機構的主意,必定是有利可圖。
MCN機構最早起源於國外的YouTube平臺,主要是充當廣告商與網紅們的「中介」,換句話說,網紅們只管一心做內容,其他的變現與推廣等事項,均由MCN機構解決。
如今,國內的MCN機構大有長江後浪推前浪之勢,發展得更加成熟。
以張大奕背後的如涵為例,其網紅孵化模式為:選擇基礎粉絲為2000-3000的素人進行篩選、籤約,然後為她們包裝人設、製作內容、投放平臺,在6-8個月時間內,促使其成長為擁有30-50萬粉絲的腰部網紅。再然後,就是通過接廣告、帶貨等方式變現。
MCN機構的商業模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電商型,可以孵化個人電商品牌,例如張大奕、林珊珊等人;也可以直播帶貨,例如薇婭和李佳琦。
泛內容型,以內容為核心競爭力,每期視頻都產出精品,例如二更視頻。
營銷型,孵化網紅,打造KOL矩陣,與廣告主對接,系統化運營。其中,Papi醬的Papitube就是典型代表。
那麼,MCN機構到底有多賺錢呢?
大多數的MCN機構還是以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目前,抖音和快手上的頭部MCN機構月廣告流水大概在2000-3000萬。
直播打賞和帶貨帶來的收入也不低。傳聞羅永浩電商直播首秀時,品牌商需要支付的坑位費高達60萬,再加上20%-30%的佣金,儘管價格是高了點,卻是一坑難求。要是一家電商型的MCN機構集齊了薇婭、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絕對是財源滾滾來!
MCN機構背後的隱憂
上文提到,今年1月,黃金眼註冊了MCN機構。同樣是今年,一大批近水樓臺的影視公司也殺入了這個領域,最高調的當屬楊天真所帶領的壹心娛樂,於6月1日宣布進入直播賽道。
緊隨其後的,還有教育公司、網際網路公司,甚至傳統的上市公司。
大量參與者的湧入,讓MCN直接變成了一片紅海,競爭十分殘忍。
2019年,我國MCN機構數量突破2萬,與前一年相比翻了將近4倍,據估計,2020年底,我國MCN機構將達到28000家。
然而,這裡並非遍地黃金,事實上,90%的機構正在賠錢。
受疫情和大環境影響,大部分MCN機構的收入不容樂觀,且頭部效應愈發明顯,原來有20%的機構賺錢,80%虧錢,現在變成只有10%賺錢,90%虧錢。
在這個行業,馬太效應格外突出。
薇婭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整個謙尋的KPI;美ONE幾乎都圍繞著李佳琦運轉,10%的頭部網紅將90%的紅利收入囊中,剩下10%的紅利才供腰部網紅們瓜分。
頭部網紅就像大熊貓,大多數MCN機構缺乏頭部網紅,就算現在擁有,也不代表著一勞永逸。
據業內人士透露,孵化一個可變現網紅的成本在300萬元左右。好不容易把一個素人培養成了頭部網紅,但孩子翅膀硬了總是留不住。頭部網紅一旦「離家出走」,不僅之前的投入要付諸東流,很可能直接帶走平臺收入的半壁江山,簡直是滅頂之災!
本來頭部網紅與平臺的分成約摸在7:3左右,面對頭部網紅要出走的情況,很多機構乾脆放棄分成,只求網紅所帶來的流量及影響力,其姿態之卑微也是讓人感慨萬千。
前不久,一個關於網紅與MCN的段子在網上流傳:如何長期綁定自己籤約的頭部網紅?答案是結婚,因為夫妻關係是相對而言穩定的商業合作關係。
事實上,MCN也反應了整個社會的「二八定律」,無論哪個行業,總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那群人,拿走了最多利潤。
所以說,凡事要做就做到最好,才能跳出那80%,成為那20%。
作者 |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