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趙雲跟了曹操,結局會怎麼樣?

2021-02-23 三國故事

三國故事公眾號的讀者大家好,我乃長衫趙紙龍。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有太多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並且往往還是基於「趙雲不受劉備重用」這個偽論點之上。

在曹操和劉備的用人問題上,總有人過分誇大曹操而貶低劉備。

曹操、劉備都是一世英傑,用人也各有千秋。

曹操用人固然不拘一格,麾下大將如張遼、徐晃、于禁等都是來自於他人陣營,而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甚至各自都有了假節或假節鉞的權利;

趙雲在劉備陣營裡,既能在劉備出徵時穩固後方,讓劉備沒有後顧之憂,又能在外出徵伐時克敵制勝,雖然沒有獲得假節的權利,但仍然是劉備十分依賴的一位頗有安全感的武將。

趙雲文武雙全,是人才就不會被埋沒,倘若他真的跟了曹操,其人生軌跡會是怎麼樣的呢?不妨把趙雲的生平事跡和曹操進行碰撞,看看是否契合。

01  早期的曹操符合趙雲的選擇標準

時袁紹稱冀州牧,(公孫)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趙雲)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願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

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徵討。

時先主亦依託瓚,每接納雲,雲得深自結託。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別傳》載:

趙雲的家鄉常山在冀州境內,屬於冀州牧袁紹的管轄範圍,但趙雲出山時沒有就近選擇袁紹,而是選擇了公孫瓚,理由如趙雲對公孫瓚所說:他選擇的是「仁政」所在。

「仁政」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愛護底層百姓,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公孫瓚早年和劉備師從盧植,盧植是儒家大師,因此公孫瓚和劉備都屬於儒家子弟。

既然是學習儒學的,那麼公孫瓚時有可能能施行仁政的,尤其公孫瓚早年還能捨生忘死的去營救官居太守的嶽父劉其,以實際行動當上名副其實的「孝廉」,趙雲會選擇公孫瓚,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公孫瓚後來的表現令趙雲非常失望,他不但劫掠百姓,還把那個能施仁政的劉虞給殺了。

恰逢趙雲兄長過世,趙雲便以此為由離開。了解趙雲的劉備非常明白趙雲的心思,知道他此行會一去不返。

那麼把這事放到曹操這邊,看看結果如何:

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賊。遷為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汙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三國志·曹操傳》

曹操在擔任濟南相期間,清除了禍害百姓的「淫祀」,他一個縣級官員,憑藉自己的努力,竟然讓所在郡「郡界肅然」,可以看出曹操不僅能力強,而且是為百姓做好事;

而後曹操發起聯盟軍討伐賊臣董卓,在袁紹等人停滯不前時,曹操冒著生命危險和董卓交戰,雖然戰敗,但他的一系列行為都是匡國救民的。

因此,早期的曹操肯定是符合趙雲的選擇標準的。

02 趙雲在曹操手下,估計也和在公孫瓚手下一樣,幹不長。

按《三國志·曹操傳》:「復徵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曹瞞傳》:「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閒。遇太祖至,坑殺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

曹操在盛怒之下攻打陶謙,殘殺了數萬徐州百姓,這種行為比起公孫瓚,更為惡劣,勢必為趙雲所不能容忍。

即便沒有兄長去世,趙雲也會想其它辦法離開曹操。也就是說,若按趙雲的秉性,最多跟隨曹操到徐州就會結束了。

而在曹操下令屠殺百姓之前,趙雲恐怕還得衝撞曹操一番。

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雲別傳》

將百姓的田園屋舍作為戰利品賞賜給諸將尚且會遭到趙雲的反對,更別說直接對老百姓動刀子了。

那麼衝撞曹操的人會是什麼下場?看荀彧、孔融、崔琰、袁忠、邊讓等人就知道了,就算不會被誅連九族,也會鬱鬱而終。

03 再假如沒有屠城事件,趙雲和曹操會走多遠呢?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三國志·趙雲傳》

長坂坡之戰,在魏將曹純五千虎豹騎的衝擊下,劉備毫無還手之力,僅率張飛、諸葛亮等數十騎倉皇逃走,徐庶的母親,劉備的女兒都因此被曹純擄走。

就在這種危急關頭,趙雲不但不逃,反而調轉馬頭,在別人以為趙雲是投降曹操了時候,趙雲愣是將劉備還在襁褓之中的阿鬥,給救了回來。這種行為,可歌可泣。

同樣危難的時刻,在曹操這邊也有:

後十餘日,(張)繡反,襲太祖營,太祖出戰不利,輕騎引去。(典)韋戰於門中,賊不得入。兵遂散從他門併入。

時韋校尚有十餘人,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賊前後至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

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餘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創重發,瞋目大罵而死。——《三國志·典韋傳》

曹操降服張繡,因為強納了張繡的嬸娘,張繡因此發動叛亂,作為曹操保鏢典韋,以及曹操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都戰死於此役。

曹操戰敗與劉備戰敗不同的是,劉備因為逃亡速度緩慢,被曹純的騎兵輕易追上,而曹操則是遭受了當時是張繡謀士賈詡的精心策劃,但曹操又比劉備兵力要多。

那麼只在敗仗之中有出色表現的趙雲、典韋二人的武藝對比:

通過趙雲所指揮漢水大勝和箕谷小敗這兩場戰役可以看出,趙雲親自上陣搏戰的能力是非常強的,無愧於「一身是膽」「虎威將軍」的稱號;

典韋早年在鬧市殺人,鬧的「一市盡駭」,追殺典韋的幾百人追上典韋,卻沒有一個人敢近典韋的身,這種威懾力是非常彪悍的。

而後在跟隨曹操四處徵討的過程中,更是表現出了超強的個人戰鬥力,因為典韋喜歡使用長刀雙戟,因此軍中將士稱其「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

比起趙雲的「姿顏雄偉(高大帥氣)」,典韋的「形貌魁梧(兇神惡煞)」似乎要更兇猛一些。

那麼在張繡叛亂的戰鬥中,趙雲就別說救什麼少主之類的人了,多半會和典韋一樣,成為曹操這輩子最為昂貴的「嫖資」。

04 再假如,趙雲僥倖在張繡叛亂中活了下來,今後的命運會怎麼樣呢?

身為一名武將,趙雲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在於,其人性格溫和、穩重,就像大熊貓一樣,明明是一隻很有殺傷力的熊,但卻非常容易親近。

因此趙雲在擔任著將軍職位同時,還擔當著中護軍的職責。

中護軍是中軍的重要官職,既掌管著武官選拔,又負責調和諸將之間的關係,穩定集團的和諧關係。這一點,又和曹操手下的韓浩、史渙相類似。

韓浩者,河內人,沛國史渙與浩俱以忠勇顯。浩至中護軍,渙至中領軍,皆掌禁兵,封列侯。——《三國志·夏侯惇傳》

這段記載和《季漢輔臣贊》有些相似:「(陳)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

趙雲和陳到,韓浩和史渙,都是以忠勇著稱,且同樣被安置在中軍的人物。但是若按現在某些人的標準,估計韓浩和史渙也會是他們說的不被重用的一類。

《魏書》:從討張魯,魯降。議者以(韓)浩智略足以綏邊,欲留使都督諸軍,鎮漢中。太祖曰:『吾安可以無護軍?』乃與俱還。其見親任如此。

用韓浩自己的話說,中護軍、中領軍共為「中軍主」,是主公身邊的軍事領袖。曹操打下漢中後準備回師,當時人都認為以韓浩的才能,足以都督諸將鎮守漢中,但曹操卻說自己身邊豈能沒有護軍?

於是韓浩、史渙這倆人就一輩子跟在曹操身邊。

經常見到有人說什麼,趙雲一輩子跟在劉備身邊當保鏢,沒有過獨當一面,所以不受重用之類的。

但是從韓浩、史渙的際遇明顯可以看到,倘若趙雲這個中護軍是曹操那邊任職,那恐怕真就一輩子跟在曹操身邊,沒有機會去所謂的獨當一面。

而跟在主公身邊也不是什麼不受重用之類的,「其見親任如此」便說明,越是主公身邊的人,越是被重用的親信將領。

那麼反觀趙雲在劉備陣營,有時候作為中軍將領守衛本營保障後方穩定;有時候也會獨領一軍外出徵伐,這才有機會在入川之戰為蜀漢攻城略地,漢水之戰大破曹軍,箕谷小敗卻不受損失……

而曹操麾下的軍事力量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兵權大多掌握在姓曹的和姓夏侯的人手裡。

張遼、徐晃等人固然非常優秀,但也避免不了在姓曹、夏侯的人麾下從屬作戰,即使沒有了同輩的夏侯惇、曹仁,後輩曹真、曹休也會後來居上。在劉備的陣營裡,反而是沒有這種限制的。

因此若是只看軍事才能,趙雲就算和張遼等人一樣有朝一日能得到假節的權利,也會因為不是宗親將領,而成為諸曹夏侯將領的從將。

05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趙雲跟隨曹操後的幾種可能:

1.倘若趙雲真的跟了曹操,為了「仁政」的夢想,趙雲勢必會在曹操傷害百姓時離開;

2.作為保鏢時,難免為因為曹操喜好人妻而有生命危險;

3.作為文臣上諫時,也會因為衝撞曹操而引起曹操忌恨,結局悲慘;

4.作為中軍將領被曹操所愛時就一輩子待在曹操身邊了;有了外出徵伐的機會卻又會因為不是宗親將領而受制於諸曹夏侯等人……

曹操固然是愛才的,但無論從人品、個性還是職場環境來講:趙雲跟隨曹操都是不合適的。

趙雲能被後世高度讚揚,當然是因為其才能在劉備麾下充分的發揮了出來,那些未能充分發揮才能的如費詩、田豫等人,陳壽在作《三國志》的時候都為他們叫過屈。

既然陳壽沒有為趙雲鳴不平,還將趙雲比作國之爪牙,那就說明趙雲在蜀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那些認為趙雲跟了曹操才會發達的人,要麼是無知;要麼是對趙雲和劉備有誤解。

完!

歡迎指正修改本文錯誤之處。


【考考你】

我打賭:你就是那99%的人

答案先隱藏,思考一分鐘,實在不解的話。

識別下方二維碼,登錄 探索世界之最

看答案回復「杯子

↓↓↓

相關焦點

  • 典韋勇猛過人,如果遇到巔峰時期的趙雲,結局會如何
    其實曹操身邊也有很多大將,比如許褚、張遼、徐晃等人,都是響噹噹的猛將,可典韋卻是一個非常特殊之人。那麼他特殊在哪裡呢?首先從外貌上來看,典韋長得非常魁梧,不動手就能嚇唬住宵小之人。再者典韋還有一特長,其臂力過人,曾一手舉起了軍隊的牙門旗,贏得一眾將士們的稱讚。三國中,趙雲也是絕世猛將,位列五虎上將之首。面對百萬曹軍他曾七進七出,救出阿鬥,入川之戰、箕谷之戰,趙雲都有出色表現。
  • 趙雲和馬超誰厲害?曹操一語道破
    為什麼就單單的只吹趙雲這個人呢?其實就拿馬超來說了吧,有的人說要比趙雲厲害的,而且曹操也說過這件事情,那麼曹操是怎麼分析的呢?下面就這個問題我們一起揭秘看看吧!  三國時期是一個武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年代,因為有了這些能幹的人才,才能造就了三國時期的鼎盛!三國最有魅力的地方也正是因為他們!咱今天主要聊一下其中的馬超和趙雲。  其實無論是正史,還是《三國演義》,趙雲和馬超都是赫赫有名的!
  • 長坂坡之戰圍攻趙雲的四大猛將是誰,他們武力如何,最終結局如何
    長坂坡之戰是三國演義中趙雲的封神之戰,劉表去世後,他的兒子劉琮投降曹操,劉表得知急忙率軍民南下,但由於帶著10多萬百姓,所以一路走得很慢,曹操聽說後,擔心劉備到達江陵,於是派出五千精銳騎兵追擊劉備,終於在當陽長坂遇到了劉備,雙方一場激戰,劉備大敗,而長坂坡之戰就是此戰。
  • 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曹操在看戲,那曹操的大將為何沒一個出戰?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被劉備稱作「一身是膽」,其「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趙雲成名一戰,是在曹操擊潰劉備的時候,劉備的兒子阿鬥深陷長板橋。
  • 呂布和趙雲,兩人究竟誰更強?曹操的回答一針見血
    其中呂布和張雲的武藝是三國中最強的,因此就有很多人會好奇,兩人之間到底誰的武藝更強?趙雲和呂布都是三國名將,兩人在三國演義中沒有交手的記錄,因此我們只能通過兩人交過手的對手來進行對比,雖然這種對比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好在曾經一位三國霸主告訴了我們兩人武藝間誰勝誰負,這位霸主就是曹操。
  • 他的忠義不輸關羽,戰力不輸趙雲,死後曹操跪地痛哭
    要說三國中最出名的武將,蜀有「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魏有「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此外還有其他數不勝數的猛將,比如典韋。對於典韋,大家可能不熟悉,只知道他是曹操手下的一員大將。
  • 華容道放走曹操,其實是諸葛亮劉備的一場陰謀,張飛趙雲永遠不懂
    此二人乃是袁紹帳下將領,如今已然投降於曹操。曹操得此二人相助,心中稍安。只不過馬延、張顗二人皆被甘寧所斬。此時,曹操身邊的大將,張郃,張遼,徐晃等皆在斷後。唯曹操快馬逃命,那麼,這個時候的劉備在幹嘛呢?原來劉備與諸葛亮商議,早就派遣了趙雲在宜都之北守候,只待曹操一到便將他們一行人殺退。曹操見趙雲在宜都之北一帶,只得令徐晃、張郃二人前去迎戰趙雲,他自己則加速逃命。
  • 趙雲大戰長坂坡,究竟殺了曹操多少猛將?或許你猜錯了
    趙雲不但抗住了這場血雨腥風的廝殺,救出了少主阿鬥,更披荊斬棘,一路所向披靡,就連曹操也動了憐憫之心,要生擒趙雲收歸己用。然而趙雲殺出重圍,究竟斬殺了曹操多少大將?究竟有沒有一流武將,以下依據演義內容簡要分析。
  • 如果馬超趙雲死戰關羽張飛,最終結局將會怎樣
    在戰場上,如果關羽看到張飛遇到生命危險,他會奮不顧身地前去救援。如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張飛「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與溫侯呂布大戰五十回合,漸落下風。此時,關羽心系三弟張飛安危,不顧單打獨鬥,「把馬一拍」,舞動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衝進戰場,和張飛雙人大戰呂布。關羽為了救援自己的三弟張飛,不惜破壞戰場上單挑的規矩,以多取勝。
  • 長坂坡一戰,趙雲究竟有多猛?十年後曹操還記憶猶新!
    長坂坡一戰是趙雲的成名戰,這一戰過後,曹操也了解到劉備帳下除了關、長二人之外,還有如此能打的大將,面對在曹軍中如入無人之境的趙雲,不禁發出了「真虎將也」的感嘆。長坂坡趙雲究竟是有多勇猛?曹操在佔據襄陽後,繼續追趕劉備,曹操的鐵騎不顧日夜終於追上了劉備,劉備擋不住來勢洶洶的曹軍,身邊人馬都被衝散,家小更是陷入曹軍重圍。
  • 趙雲單騎救主能得到加分嗎?
    果然,不長時間,趙雲抱著劉備的兒子劉禪,跟關羽的船隊相會。當孫、劉聯合在赤壁打敗曹操之後,劉備擁有了荊州,趙雲被封為牙門將軍。這一段被人稱之為趙子龍單騎救主,也有人由此說趙雲是孤膽英雄,是忠勇之將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他受封的那個牙門將軍,因為這個名號是劉備所設立,更是被認為只有文武雙全之人才能擔任。
  • 劉備和曹操臨死前,大喊一人名字,假如後代聽懂了,歷史將會改寫
    隨著黃巾軍的起義,將叛亂引向了高潮,董卓、袁術、袁紹、呂布、曹操等各路豪傑競相崛起,誓要瓜分這大漢天下。直到後來,局勢逐漸呈現為劉備、孫權、曹操三國鼎立的態勢,才使得天下的戰事稍微得到一點緩解。這三個人每一個都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然後他們每一個人都沒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三國最終的結局,這可謂是英雄的一絲遺憾。尤其是劉備和曹操臨死前都還心繫著天下大勢,為自己身故之後的國家安危而優思憂慮。
  • 長坂坡曹操不殺趙雲真的是因為愛才嗎?深層原因很多人忽視了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他的成名之戰是在長坂坡曹營殺了五十餘名戰將,救出小主人阿鬥。朋友們是不是感到不解,只要曹操下令萬箭齊發,就算趙雲有天大的本事,也會灰飛煙滅。那為什麼曹操不許士兵放箭,而是要生擒趙雲,難道就只是愛惜趙雲的勇猛嗎?實際上,曹操除了愛才,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通過趙雲得到劉備的家眷(甘、糜兩位夫人和阿鬥),進而威脅劉備,和劉備談條件。
  • 曹操九員頂尖上將,追擊趙雲,面對張飛,為何無一人敢上前?
    ,一起追擊劉備,並參與圍攻趙雲,趙雲突出重圍之後,共有九位猛將窮追不捨,在當陽橋頭,這些人遇到張飛阻截,居然無一人敢上前。那麼,曹操出動了哪九位頂尖猛將呢?他們為何不敢上前圍攻張飛?長坂坡之戰時,曹操大軍追上了劉備,劉備軍隊和隨軍的難民被曹軍衝散了,趙雲衝進曹軍中,尋找到了劉備夫人糜夫人和阿鬥,糜夫人受了傷,不願拖累趙雲,投井而死。趙雲懷抱阿鬥,單槍匹馬,突出重圍,在突圍的過程中,殺死曹軍戰將五十多員,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血染戰袍。
  • 趙云為何字子龍?諸葛亮、曹操、孫權、張飛為何字···
    提到三國時期的名將趙雲,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編者記得幾年前上學的時候,河北省正定、臨城兩縣甚至還引發了趙雲故裡之爭。
  • 趙雲和呂布哪個厲害?曹操曾對二人分別有4字評價,答案顯而易見
    引言:曹操曹老闆,在《三國演義》中有許多的至理名言,而且他對看人待物都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其實這也是小說作者想通過曹操向世人表明他的觀點和態度。 不過我們在欣賞句子帶來的心靈衝擊時,是否也發現,曹操看待事物非常理性,也很透徹,往往一句話就可以擊中要害,讓人產生共鳴,並對他的觀點表示認同。 比如他在評價三國時期兩位猛將呂布和趙雲的時候,分別用4個字評價,不但言簡意賅,且一語說破二人的差距。
  • 此人媲美「五虎上將」,在劉備心中地位高於趙雲,卻棄劉備親曹操
    田豫在劉備心中的地位高於趙云為什麼說田豫在劉備的心目中,地位比趙雲還要高?我們都知道,趙雲是公孫瓚的手下將領,而田豫也是。如此說來,將這二人放在一起比較,是很合適的。我們可以拿劉備與趙雲告別的情景,與之作對比。同樣是因為家中變故——趙雲的兄長去世了,因此他向公孫瓚請假回老家。趙雲和劉備告別的時候,劉備拉著趙雲的手,久久不願放開,隨後趙雲向劉備吐露心聲:「終不背德也。」劉備這才撒手,讓趙雲離去了。兩個情景,高下立判。咱們就看劉備哭沒哭。田豫走的時候,劉備哭了;趙雲走的時候,劉備只是「粘人」而已。
  • 長坂坡之戰曹操下令活捉趙雲,但有人未出全力導致失敗,他是誰?
    趙雲掩埋好糜夫人後,將阿鬥綁在胸前,快速撤離,路上碰到張郃,交手十來回合後,趙雲尋機撤離,脫離張郃的糾纏後,趙雲又陷入曹營四將的包圍。趙雲力戰四將,其他人見趙雲如此勇猛,都一擁而上,結果趙雲一點也不怕。拔下長劍四處亂砍,敢於近身的曹軍紛紛倒下,最終趙雲成功的殺出了重圍。在高處的曹操見到此景,十分震驚,他沒想到劉備手下竟然有如此虎將,於是命令不準放冷箭,要活捉趙雲。
  • 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大喬、小喬、甄姬、 趙雲.....
    那麼,已經成為大漢丞相的曹操,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會做何感想呢?論權力,論職位,曹操哪一點不如孫權和周瑜?曹操能不鬱悶嗎?為了江山一統,為了統一大業,曹操決定打過長江去。那麼「公私兼顧」的想法也不是子虛烏有。第九名 甄姬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可見甄宓與大、小喬在當時並列為傾城美女。甄宓原是袁紹的兒媳婦。
  • 長坂坡之戰,劉備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被曹純俘虜,趙云為何不救?
    有人十分好奇,明明在長坂坡一戰中,劉備的兩個女兒也丟失了,為何趙雲卻不救兩個女兒,只是救了劉禪呢?還有這兩個女兒的結局如何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結合《三國志》來了解一下。可是曹純帶走了劉備兩個女兒之後,也就沒有下文了,正史中並沒有記載說曹純把兩個女子獻給曹操,也沒有曹操娶了兩個女孩的記載,只是根據當時的情況來分析,大概率而言,曹純已經28歲,正值壯年,曹操很可能把兩個女子就此賞賜給曹純當戰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