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去醫院打針,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之一。當冷冰冰的針頭觸碰到寶寶的皮膚,寶寶就開始仰天長哭,不少寶寶已經有了打針經驗,看到護士就開始抗拒著不進去,在醫院門口與爸爸媽媽展開拉鋸大戰。
網上的一則視頻裡,一位寶寶打針的鎮定表現就引起了網友們的誇讚:這個寶寶被爸爸抱在懷裡,看著護士姐姐手裡的針頭毫無畏懼甚至露出了好奇的表情,護士小姐姐為防止寶寶大哭,飛快完成了打針動作,誰知寶寶一臉淡定,絲毫沒有流淚的趨勢,就連一旁的爸爸也懵了,寶寶的淡定實在是出人意料。
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寶寶太乖了」「真實勇敢的小寶貝」。對著針頭鬼哭狼嚎的寶寶太多了,這個寶寶的一臉沉著讓人忍俊不禁。
視頻裡的寶寶之所以淡定,一方面是因為護士小姐姐熟練的打針動作,醫生護士一氣呵成的打針動作往往讓寶寶們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打針過程就完成了;另一方面是,有些寶寶的痛覺可能不是特別敏感,所以就會出現都打完針了,寶寶才後知後覺哇哇大哭起來。不少家長都會對寶寶淡定的打針反應有些奇怪甚至著急,其實醫生表示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家長們不必過分在意。那麼,給寶寶打針時,家長們應該注意哪些點呢?
一、打針前的注意事項
有些寶寶對打針很淡定,但大多數寶寶對打針都懷有抗拒與恐懼的心理。這個時候家長,就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寶寶消除恐懼。在打針之前,可以不向寶寶透露要去醫院打針,可以說「帶寶寶去醫院玩」或是「玩一個勇敢者的遊戲」;打針過程中,要配合醫生護士的話,鼓勵寶寶要勇敢,誇獎他並可以許諾採用一定的激激勵方式,比如「乖乖打完針就會帶他買新衣服」;打完針,也要給予寶寶一定的鼓勵,誇獎他是個小英雄,讓孩子對克服打針的恐懼充滿成就感,也就會慢慢習慣「打針是勇敢者的遊戲」。
有些孩子還是表叫害怕的話,家長可以利用同齡人激勵法,讓勇敢的寶寶先打,給自己的寶寶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通過孩子的攀比心與模仿力來幫助打針過程的順利進行。當孩子還在苦惱時,先不要打針,因為哭鬧時很容易使針頭扎偏,等孩子情緒穩定後再打針。
二、注意緩解寶寶對打針的恐懼
打針前可以給孩子洗澡,方便醫生護士找到血管;並且防止因為打針過後不宜洗澡造成的寶寶的不適感;給孩子穿的衣服不宜過緊,寬鬆的衣物方便打針時配合醫生護士將袖管擼起,穿脫方便;打針前家長也可以給孩子測量體溫,了解寶寶的身體情況,以供醫生判斷是否符合打針的體溫條件;打針時不必空腹,家長注意給寶寶餵飽,房子打針過程中因為孩子過度哭鬧造成體力不支,或是暈針迪許堂等現象的出現;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有過敏史的寶寶,家長們一定要記清楚自己的寶寶的過敏史,如青黴素等易過敏的藥物;有接種史的寶寶,家長們也可以帶上接種證供醫生參考。
三、打針後媽媽們應該做什麼
打針過後,家長們應該注意及時安慰寶寶的情緒,並給予一定的誇獎,利用玩具等來轉移包阿伯的注意力;同時要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過敏或其他不良反應,注意及時給醫生進行反饋;觀察寶寶的體溫變化有無異常;謹遵醫囑,有些預防針打完不適宜馬上沾水,家長們也不要為了緩解寶寶的不適感,立即給孩子擦洗或洗澡,注意給寶寶補充水分,注意休息;出現皮疹,發熱等現象,要及時帶寶寶去就醫並向醫生準確反映孩子的接種情況。
你家寶寶打針的時候會大哭嗎?你是怎樣安撫他的情緒的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