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歷史劇,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如《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等佳作,這些作品不但製作精良、陣容強大,時過多年,經久不衰!
今天無二君推薦一部十分冷門的歷史劇,名為《王陽明》,是一部十分冷門的經典劇集。
這部作品豆瓣評分9.2分,由貴州電視臺製作出品,陳曉雷導演,歐陽黔森編劇,陸劍民、周海媚、蔣冰、朱一龍主演。
《王陽明》誕生於2012年,比上文提到的幾部經典時間要晚,但知名度遠不如前幾部,這是因為這部劇未能在國內播出。
王守仁,本名王雲,字伯安,號陽明,有一種說法中國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半個是曾國藩。
王守仁作為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其是「心學」的集大成者,可謂大家。
而這部歷史劇《王陽明》便是根據王守仁的故事改編的個人傳記片。
這部劇具體講了什麼內容?
正德初年,小皇帝對「八虎」太監言聽計從,王守仁挺身而出仗義執言,結果被廷杖四十,進入詔獄。詔獄是獨立於刑部大理寺的天牢之外的機構,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監獄。
最終王守仁被貶往貴州龍場驛,在那裡,王守仁發現了一個洞穴,起名陽明洞。
因王守仁名聲在外,於是慕名前來的學者眾多,於是一個山洞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求學之所。
王陽明多年面壁,最終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知行合一」,也是他廣收門徒進行教學的命題。
謫戍期滿,王守仁被委以江西廬陵縣知縣之職,此時的王陽明在思想上日益精進,已經正式提出了「心即理」、「心外無理」的命題。
彼時,廬陵一帶民變四起,王守仁改革兵制,平息民變。
後來父親南京吏部尚書王華去世,王守仁王守仁回鄉守制,其「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把禮學的「格物致知」在哲學角度上升到裡程碑的意義。
這部劇中,朱一龍飾演明武宗朱厚照,周海媚飾演寧王妃婁素珍。
《王陽明》從籌備到拍攝歷時三年,其中三次修改劇本,最後成稿,劇本稿紙就有十斤重。
38集的故事把那段歷史進行了高度的還原,整部劇劇情十分嚴肅。但該劇首播過後就被禁了,具體被禁原因未知,但有說法是「涉及唯心主義」,這與我們追求唯物主義的今天是不被允許的。
但這部劇對於哲學的一些思考,有理性的深度,對於王陽明思想的闡釋,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劇本很紮實,是有一定的研究意義;而且劇情不落於傳統史學的窠臼,在基本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適度改編。
雖然該劇在國內被禁,但這部劇在韓國播出後反響不錯,如今我們看到的版本也都是零星的韓版,不得不說,有些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