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齊治理短板 打造美邊麗界
一塊飛地一個髒攤該怎麼管
四頃地整治前
整治後
各區、各街道之間的城管執法邊界線在哪兒,執法人員清楚,無照商販也清楚。過去兩區交界處,這些執法邊界相對模糊的地方,常成為無照遊商「打遊擊」的首選之地。為了補齊城市治理短板,近兩年來海澱區城管執法局與西城、朝陽、豐臺、石景山、昌平、門頭溝等各區城管執法局聯合協作,共同解決邊界執法難,邊界執法的理念從過去的「誰都可以管」轉變成了「大家一起管」。
兩區協商整治
「飛地」拆違後將建養老公寓
在西南四環和五環之間,梅市口路和小屯西路交叉路口西北角,一圈紅色的磚牆圍起了一片獨立區域,俗稱「四頃地」。這裡地處豐臺區盧溝橋鄉小屯村轄區內,然而卻歸屬於海澱區萬壽路街道管理,是萬壽路街道的一塊「飛地」。
為何周邊都是豐臺區的地界,這裡卻屬於海澱區呢?據萬壽路街道城管執法隊副隊長李炎介紹,在解放前,這塊地都歸一戶人家所有。1958年前後,這家人帶著這些地加入了當時的玉淵潭公社。玉淵潭鄉撤鄉以後,「四頃地」的產權就由海澱區玉淵潭農工商總公司所有。雖是歸海澱區管轄,但這塊地坐落在豐臺區行政區域內,距萬壽路街道轄區約5公裡,且土地歸玉淵潭農工商總公司下屬的物業集團第三分公司小屯物業部管理,「四頃地」管理起來難度頗大。
就在兩年多以前,這裡的環境秩序還十分混亂,違法建設普遍存在。佔地4.7公頃的土地上,曾盤踞著8個大院,1300多間簡易房屋,登記流動人口4600餘人。院裡既有被打造成酒店、歌廳的高層建築,也有一些經營餐館、美髮店、雜貨鋪,以及一排排用來出租的簡易平房。
2016年7月,萬壽路街道啟動了對「四頃地」的綜合整治行動,分兩個階段實施,歷時兩年多的時間,共拆除違法建設3.8萬平方米。昨天,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裡留下了大片空地,地面上用綠色網布進行了苫蓋,曾經大規模的違建已不見了蹤影。圍牆外,一棟棟嶄新的居民樓已拔地而起,未來這裡將作為棚改定向安置房,改善周邊村民的生活環境。「圍牆外側就是豐臺的行政區域,在『四頃地』的違建拆除前,那裡還是一片空地。我們在對『四頃地』進行整治的過程中,豐臺區也在積極地配合整治周邊環境。」李炎說。
「四頃地」的違建全部拆除後,騰退出的土地將作何用?據李炎介紹,萬壽路街道要求該地塊所進行的項目必須向北京市政府、海澱區政府和豐臺區政府匯報協商。作為海澱區的一塊「飛地」,「四頃地」在建設利用上既要符合北京市政府和海澱區政府的要求,又不能違背當地豐臺區政府的整體規劃。騰退出的土地建什麼、怎麼建,海澱、豐臺兩個區商量著來。同時,萬壽路街道將給予政策上的支持並加大與區屬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力度,有效利用地區資源,補齊地區發展的一些功能性短板,增加地區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海澱區玉淵潭農工商總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前期規劃調研的基礎上,公司初步規劃「四頃地」為商業服務配套項目,擬建一座能容納1000人的多層養老公寓,集醫療、住宿、餐飲為一體。作為中關村玉淵潭科技商務區「一區多園」建設的一部分,與中關村網際網路文化創意產業園、定慧產業園、阜石路商務辦公產業圈、阜成路醫療健康產業圈、五路居行政辦公產業圈等互為補充,擴大產業集聚的空間效應。
三個街道參與
管好了橋下的非法擺攤設點
沿著三環,北太平莊橋下,曾經的「阿香滷煮」四鄰皆知。經營者深夜出攤,選擇執法邊界相對模糊的立交橋正下方,也正因此,導致城管執法人員難以將此處的無照經營行為徹底根除。從2017年至今,海澱、西城兩區相關部門聯合,進行規模性聯動整治,同時,「月輪制」的盯守工作一直堅持至今,如今的北太平莊橋下一片太平。
《我們日夜在聆聽》欄目早在2015年10月28日曾深夜探訪。那時的北太平莊橋下,總是「煙霧繚繞」,滷煮的水蒸氣伴著烤串的煙塵,最擔心的就是那些途經橋下的司機。「煙霧裡是否有人,根本看不清,一陣小風,煙微微散去,才能看得清。機動車道上不只有人,還有小桌子小椅子呢,食客們推杯換盞、大快朵頤,根本顧不上來往車輛了。」一位司機曾說。
作為一個無照經營的攤位,在其最鼎盛時期,竟然在多個版本的電子地圖上都能定位到它,這種情況也實屬罕見。日子久了,其他的商販看到了商機,北太平莊橋下的攤位越來越多。
「這座橋周邊的執法工作涉及到兩個區三個街道。」海澱區北太平莊城管執法隊副隊長劉霽說,橋的正北側是海澱區花園路街道的管轄範圍,西南側為海澱區北太平莊街道管轄範圍,東側則屬於西城區德勝街道,橋正下方執法範圍該怎麼界定,其實並不容易。一般情況下,是以橋下中心點來畫十字,確定各街道城管的執法範圍。
對於橋下的無照商販,「兩區三街」的城管執法人員都在努力。早期執法時,曾經在短時間內,僅北太平莊城管執法隊就整治了不下10次。但是,商販無照經營行為的反彈率很高,置辦一套煤爐、桌椅設備,成本不超千元,跟利潤相比,他們的違法成本極低。執法界限模糊,甚至被很多攤主當成了一個「有利條件」。
地理位置特殊、跨界執法難,加上總是夜間至次日凌晨經營,執法力量相對薄弱,導致屢罰不改、屢禁不止。2017年5月,海澱區與西城區三個街道相關部門聯合,開始進行聯動整治。
北太平莊橋下的無照經營行為為何引起了「兩區三街」如此重視,劉霽說,從法規上講,橋下無照攤位屬於擅自擺攤設點經營行為;從地理位置上看,立交橋下機動車道是重要交通樞紐,擺攤設點存在嚴重交通安全隱患,而且,夜間經營擾民,甚至發生過醉酒、鬥毆等情況,存在治安安全隱患;從衛生角度看,現場加工食品的人員,不能出具衛生許可證、健康證等證件。執法人員還注意到,這些商販每天凌晨撤攤時常會留下遍地油漬,屬地街道的工作人員多次到現場清理,用清潔劑擦、用鹼燒,可仍抵不過一夜經營帶來的弊端。
北太平莊橋下無照經營行為得到徹底治理後,「月輪制」的盯守機制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劉霽說,現在北太平莊城管執法隊和花園路城管執法隊分單雙月,在橋下進行夜間盯守,西城區相關部門同時參與,負責橋下東側盯守工作,多方默契配合直至今日。
本報記者 褚英碩 景一鳴 文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