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然,憑藉《將軍在上》表妹一角出道,深厚的舞蹈功底讓她在一眾小花中也算是出挑,很有記憶點了。但就在前段時間她上了綜藝《演員請就位》,香港金牌導演,金馬獎評委爾冬陞是這麼評價她地「你這種漂漂亮亮的,最糟糕是沒有個性。」
平心而論,王楚然是美的,比例、身高、臉蛋沒有一處有硬傷,甚至堪稱優異,但為什麼她斬不動爾冬陞呢?甚至王楚然的男粉佔比都很低,虎撲喜愛值竟然是無,也就是毫無討論度,而馬思純的虎撲喜愛值都有89分。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上一次我們分析完趙露思的走紅原因,有一位朋友留言說「不就是美不美看和誰比了」,這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比美不是考試做卷子,有個標準答案,眼睛大到幾釐米是幾分,鼻子高到幾寸是幾分,美說到底是落在人心上的感覺,外貌上的美可以幫你過及格線,但要衝到直取人心的地步,需要的就是爾冬陞說的「個性」。
一、個性就是「三歲看到老」的那個東西
常言道「三歲看到老」,意思是透過一個三歲兒童的行為舉止便可以感受到這孩子將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更深刻的說,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會影響著他自己一生的氣質。
一個明星出彩的角色,往往是和他本身個性鑲嵌最深的,章子怡靠《我的父親母親》出道,但幫她打響名號的是《臥虎藏龍》裡的玉嬌龍,陳凱歌曾這麼分析玉嬌龍這個角色,他說,「玉嬌龍的嬌不是小姐的嬌氣,而是傲氣,是天驕,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蠻傲和倔強。」而章子怡眉宇間刻著的就是這兩個字「不服」,《lens》這張封面照攝於章子怡19歲,一個白襯衫拉成的背景,雜亂的頭髮,不施粉黛的臉,但誰能不被她身上的「勁」吸引呢?
而這個「個性」和玉嬌龍完全吻合,碰撞下就出現了最經典的玉嬌龍。
章子怡演得有多好呢?在《我是演員》這個綜藝裡,徐嬌曾演過《臥虎藏龍》裡的玉嬌龍,有一場戲,是塞外馬賊小虎,搶了玉嬌龍的梳子,玉嬌龍一路追擊打鬥要拿回自己的梳子,最後被小虎俘虜了,即便在小虎的地盤上,玉嬌龍還是不服輸,要拿回自己的東西。這段戲徐嬌演得完全是偶像劇的氣質,面對英俊馬賊的膽怯嬌羞,那句「你還我的梳子」說出了女學生嬌斥同班男孩的味道,把臺詞換成「你還我的橡皮」似乎更合適。
陳凱歌評徐嬌這段表演更是拍案叫絕,他說,「你為什麼要躲他(小虎)?你怕他幹什麼?玉嬌龍何許人也,九門提督之女,碧眼狐狸的單傳弟子,年少氣盛,但求一戰,她的嬌是天驕,不是嬌氣。」
陳凱歌這一番話講的是玉嬌龍,點的也是章子怡的命門,這就是章子怡的個性——「驕」。
20多年過去了,這個東西被打磨,被浸泡,但始終沒有改變過,不信你看《一代宗師》,宮二要沒有這個「驕」,也就撐不起「宮二先生」這一聲。
所以,找準自己的「個性」,才是讓光彩倍增的命門,章子怡比之趙露思,骨相精緻度高出幾倍之多,但和章子怡比美,趙露思就穩輸嗎?章子怡在電影《非常完美》裡演傻白甜,收穫了她自己唯一一部下6分的電影。
章子怡現身說法:逆著自己的個性來,是會折損顏值的。比美還真不是看和誰比就完事了,同一個人穿錯服可能就美不起來了。
而王楚然缺的就是那個照出她個性的角色,其實現在的小花們都是一個問題,真實的個性表露不出來,早早就被規矩起來,開始按著人設表演,微博上除了千篇一律的美圖就是廣告,本人個性被掩蓋殆盡,這實在是批量造星的後遺症,而明星又把持著審美潮流,導致當下的審美趨勢越發的千人一面,毫無個性。殊不知,真正讓你突破6分平均線的,就是那人心上的一點「個性」。挖掘自己的個性,別管別人接不接受,先放大它試試看。
二、保養自己的個性
其實找到個性後,最主要的是要保養這個個性,個人的經歷和習慣會逐漸改變一個人,這個後天的力量有多大呢?《演員請就位》中張大大演一個為國家奉獻自己的科學家,爾冬陞是這麼評價他的「眼神像個小偷」。其實我聽完很替張大大心酸,因為真的很像,但他也真的不想這樣,但為什麼就成了這樣呢?
有一個自媒體老人評價這個片段說「張大大的油膩綜藝氣息再怎麼套上努力,愛國,崇高感的高帽子,也遮擋不住,底下的油滋滋冒出來,讓整場戲變得毫無說服力。這個就是代價,你沉浸在什麼裡面久了,再掙脫就很難。很多網紅最近想從良,想努力做出什麼專業面貌,也很難——因為過去的生涯太網紅了,輕浮。四處尋關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那種廉價態太外露了。」
是的,經歷會把一個人的靈魂扭曲成一個定式,即便你離開了那個「環境」,模具卻已經將你定型,所以保養自己的個性非常重要。周迅和張栢芝,年輕的時候都是頂顏、實力派、靈氣逼人,個性特點都是「混不吝」。
但周迅真的比柏芝愛自己愛得多,其實即便是到了現在,我也不忍苛責張栢芝一句,原生家庭的殘缺、傲人的美貌、鏡頭的聚焦、財富的湧至,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就是悲劇需要的元素。
所以一朵明豔如晝的花就這樣黯然失色收場,縱使用盡全力也難挽留眼裡的一絲靈氣,豔照門復出後,張栢芝唯一提的上檯面的電影就是《危險關係》同是歡場豔女的角色,你在那個衣著華麗、眼神疲憊、睚眥必較的豔女身上再難找到一絲柳飄飄,可悲的是這並不只是時間的過錯。
而周迅演《如懿傳》,雖然紅顏已逝,但眼角眉梢裡你還是尋得到,當年那個初見薛紹的小太平,對愛真誠炙熱的渴望,對世間美好的神往,正是有這樣的真心期待,所以如懿後期的「不念了」才那麼讓人悲痛,讓人跟著落淚,
而張栢芝的《危險關係》失去愛人不是悲痛,是苦,是「男人皆如此」的苦,眼裡不是傷,是捱著的苦,柳飄飄到底還是死了。
保養自己的個性,這是你之所以為你的法門,
三、不著急慢慢煲
陳道明年輕的時候是靠《圍城》裡方鴻漸一角出的名,方鴻漸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小說《圍城》的主人公,他的性格特徵是:既善良又迂執,既正直又軟弱,既不諳世事又玩世不恭。
方鴻漸承繼了中國文人最陰柔的那一面:懦弱。陳道明把這個方鴻漸演的入木三分。後來陳道明又演了康熙、劉邦,但比起唐國強的雍正,陳道明的康熙缺少帝王大愛不愛的「寡恩」之味,陳道明骨子裡透著「獨」,那是退出來的「獨」,正面說是不爭,反面說就是「弱」。這個特點煲到陳道明50多歲煲出了味道,《歸來》裡的陸焉識,一個與世無爭的文人,碰上文革,退阿退的他就為了保住一條命回去見妻子,在退裡把弱磨成了另一種強——韌勁,這和陳道明面上的紋路完全吻合。
人心裡的江湖,最後都會化為面上的溝壑,你煲出來的是什麼最後都會呈現在臉上,其實一個人的審美是一個人所有認知的體現,人總會選擇自己覺得美的行為、美的事物、美的人來滋養自己,你選擇什麼樣的「美」這個美也會反過來塑造你,林妙可在北電的採訪被眾人狠批做作,但其實她只是沿用了奧運的那一套「標準化表演式美」,在朝鮮的小演員身上現在這套審美還在延續,孩子在小的時候是被迫被塑造的,而成人在長大之後是自願被「塑造」的,因為千人一面安全。
但人心裡的欲望是無法用「安全感」平息的,欲望的正面是希望,反面則是誘惑,被塑造的軀殼囚禁著欲望,人在面上是扭曲著的,連舒展都沒有的人就更不要提保養「個性」,但好在時間會給人鬆綁,年老也不都是壞處,時間帶走了膠原蛋白但也帶走了束縛,人真正意識到「死亡不遠」時,就能真正的給自己鬆綁,但願那個時候解綁的你,照鏡子時是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