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Lightroom照片管理系列教程第二篇,該系列暫定八篇文章,分別為:照片分類、照片導入、照片篩選、照片評級、照片處理、照片輸出、照片備份、照片加水印。
第一課《Lightroom照片管理第一課:照片分類》講解了照片分類的原理和步驟(回復關鍵字「LR」可以閱讀),在創建好照片圖庫並理清分類以後,接下來需要導入照片到Lightroom圖庫。Lightroom導入照片非常簡單,即使新手也很容易上手。不過了解了下面講解的關於導入照片的常用功能的原理和用法,導入照片將會更加靈活方便。
導入設置
首先打開Lightroom的首選項對導入選項進行設置。
如圖,點擊左上角的Lightroom,在彈出對話框中點擊首選項。
如圖,打開首選項以後,在常規選項的導入選項裡有四個選項,可根據個人習慣勾選。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將Raw文件旁的JPEG文件視為單獨的照片」這一項,主要針對使用RAW+JPEG拍攝的情況。如果不勾選,同一張照片的RAW和JPEG文件將會在Lightroom中以同一張縮略圖顯示(當然,磁碟上依然是兩張分開存放),反之則是兩張縮略圖。沒有特殊情況,建議儘量勾選此選項。
接下來我們需要進入Lightroom的導入界面。
進入導入界面的四種方式
1、點擊Lightroom圖庫界面左下角的導入。
2、在Lightroom的首選項-常規選項裡勾選「 檢測到存儲卡時顯示導入對話框 」,插入存儲卡後會自動進入導入界面。
3、使用快捷鍵,蘋果的OSX系統為command+shift+I,微軟的Windows系統為ctrl+shift+I。
4、按住滑鼠左鍵選中需要導入的照片或包含照片的文件夾不放,拖移至Lightroom圖庫界面的縮略圖位置再釋放滑鼠按鍵。
導入界面
在導入界面的最上方是「導入方式」選項,分別有「複製為DNG、複製、移動、添加」四種方式。在導入界面的左側邊欄是導入照片的來源(可以是存儲卡、本地磁碟、移動硬碟、NAS、磁碟陣列等任意存儲設備),右側邊欄的目標位置是指定存放照片的位置(同樣可以是任意存儲設備)。右側邊欄除了「目標位置」,還有「文件處理、文件重命名、在導入時應用」三個選項。
複製為DNG:將照片複製到新位置並添加到目錄後轉換為DNG格式。我個人很少使用這種方式。
複製:將照片複製到新位置並添加到目錄。最常用的導入方式,通常從存儲卡(SD卡、CF卡)中導入照片時使用該選項。
移動:將照片移動到新位置並添加到目錄。相當於剪切照片,一般用於磁碟間的照片移動,但是從存儲卡中導入照片時不支持該方式。
添加:將照片添加到目錄而不移動。不希望改變本地磁碟文件夾目錄結構時使用,但是從存儲卡中導入照片時同樣不支持該方式。
文件處理有「構建預覽、構建智能預覽、不導入可能重複的照片、在以下位置創建副本、添加到收藏夾」這五個選項。這裡主要說說從字面上不太容易明白的「構建預覽」和「構建智能預覽」。
1、構建預覽
構建預覽位於Lightroom導入界面右上方。
構建預覽的複選框裡有最小、嵌入與附屬文件、標準、1:1四個選項。
這四個選項的含義分別是:
最小預覽:使用照片中嵌入的最小預覽顯示圖像,渲染時間最短。Lightroom會在需要時渲染標準大小的預覽。
嵌入與附屬文件預覽:可從相機獲得的最大預覽,渲染時間介於最小預覽和標準預覽之間。
標準預覽:此標準取決於你的設置(打開目錄設置-文件處理設置)。標準預覽是最常用的渲染方式。
1:1預覽:按實際像素的100%視圖顯示預覽,渲染時間最長,一般不建議使用。
有的時候,如果我們在導入照片時忘記設置構建預覽怎麼辦?沒有關係,導入完成後在圖庫界面同樣可以構建預覽,如下圖:
2、構建智能預覽
智能預覽是Lightroom 6和Lightroom CC裡新增的功能,可以說是Lightroom最優秀的功能之一。智能預覽讓脫機管理的照片也能導出使用,只是限制了可導出使用的照片長邊的最大解析度為2560。
試想一下,我們大部分使用照片的情況都是用於網絡,而用於網絡的照片完全不需要太高解析度(一般長邊為1920都足夠)。智能預覽的原理是生成一個長邊為2560的有損DNG格式文件,如此一來,完全可以把原始照片素材放到移動硬碟、NAS、磁碟陣列等存儲設備裡保存,只在需要高解析度輸出照片時接上存儲設備即可。
在我自己的使用中,120G的照片生成智能預覽後不到10G,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大幅節省存儲空間,還足以滿足網絡用圖,大多數情況下連接存儲設備的時間都省了。
構建智能預覽可以通過選擇圖庫界面的圖庫-預覽-智能預覽構建。
也可以點擊圖庫界面右側「直方圖」選項下的「原始照片」選項構建。
構建完成後,會出現「原始照片+智能預覽」的字樣,把滑鼠放上去會提示「即使此照片脫機,仍可以繼續對其進行編輯」。
當原始照片脫機後,只剩下「智能預覽」的字樣,此時仍然可以對照片進行編輯和導出使用。
目標位置是你導入照片後存放的位置,可以是任意存儲設備。在目標位置的組織選項中的複選框中,有「到一個文件夾中」和「按日期」兩個選項。
到一個文件夾中:將照片存放到指定的文件夾中,然後通過「至子文件夾」的選項在指定文件夾中新建以拍攝日期命名的子文件夾。
按日期:同樣是將照片存放到指定的文件夾中,但是會在指定文件夾中自動新建一個以照相機設置的日期命名的子文件夾,對於「按日期」選項來說,「至子文件夾」這個選項通常不需要勾選。
有一點需要注意。因為Lightroom識別的是相機設置的日期,假設你手中的相機所設置的日期不對(這種情況常常會在借用別人的相機拍攝時遇到),就意味著照片將會按照錯誤的日期排列。不過不必擔心,導入完成後隨時可以在Lightroom圖庫界面中進行調整。
小技巧:在Lightroom導入界面的底部,有一個「導入預設」的選項。此選項可保存「導入方式、文件處理、文件重命名、在導入時應用、目標位置」五個選項的設置為預設,便於下一次快速導入照片,如下圖:
點擊黃框處的「無」進行設置
設置界面如圖
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並沒有介紹「文件重命名」和「在導入時應用」這兩個選項,這是因為這兩個選項很容易從字面上理解含義,在此就不做贅述。
點擊本文最下面的閱讀原文,收聽一小時的Lightroom照片管理課程(語音+圖文)。
微博:@袁源
作品:rangeryuan.loft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