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的修辭,曖昧的柏拉圖

2021-02-21 哲學園

柏拉圖的命運似乎濃縮在兩個夢裡,一個是蘇格拉底的夢,一個是他自己的夢。據說在柏拉圖第一次拜會恩師的前一天,蘇格拉底夢見一隻美麗的天鵝飛進了自己的懷抱(Diogenes Laertius:3.5)。柏拉圖本人在生命的盡頭也夢見了天鵝:一隻天鵝在樹間飛來飛去,許多射手都把弓箭對準了它,卻沒人能把它射下來(Marback:vii)。如果說前一個夢預示了柏拉圖在西方思想史上的顯赫地位,後一個夢在理察·瑪巴克(Richard Marback)看來則象徵著後世的評論家在闡釋柏拉圖思想時難以擺脫的困惑。柏拉圖之所以難以捉摸,之所以在後現代文論盛行的今天重新激起了批評界廣泛的興趣,主要原因便在於他對修辭的曖昧態度,而修辭問題無論在柏拉圖的思想體系裡,還是在尼採以來的理論嬗變中,都佔據著重要位置。對柏拉圖來說,修辭(rhetoric)與智者論辯術(sophistry)、辯證(dialectic)、哲學(philosophy)的關係是確立哲學合法邊界的關鍵;對當代的批評家來說,修辭與語言、思想、真理的關係同樣是哲學討論中的核心問題。數十年來,修辭重新成為了學術界的熱點,由於柏拉圖的影響而被貶低的智者學派(sophists)也已被「平反昭雪」(例如2001年出版的頗具影響的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也緊隨潮流,以智者學派代表人物Gorgias of Leontini作為西方文論的發端),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柏拉圖本人的修辭觀念和修辭策略做一番梳理,就顯得非常必要。本文將從三個方面考察這個問題,先結合柏拉圖本人的著作和後人的評論,探討他對修辭問題的複雜態度,然後用亞理士多德在《修辭學》(Rhetoric)中勾勒的框架來分析他的修辭策略,最後用尼採以來的修辭觀念闡發修辭問題對於理解柏拉圖著作的意義。

  

一、柏拉圖的修辭觀念

  

在西方思想史上,傳統的見解將柏拉圖視為智者學派的敵人、修辭的批判者。在智者學派聲譽日隆、修辭研究的地位日益顯赫的當代,仍有相當多的學者認為,柏拉圖留下的是一個令人壓抑的傳統。這種觀點無疑能在柏拉圖的對話錄中找到許多證據(至於這些證據是否代表了柏拉圖本人的觀點,我將在第二部分討論),但另外一些研究者卻提出了不同的解讀。對比這些解讀,我們就會發現,柏拉圖對修辭的看法相當複雜,甚至很曖昧。

  

柏拉圖的著作中很多地方都表達了對修辭的貶斥。在《高爾吉亞篇》中,蘇格拉底聲稱,修辭「發明的是這樣一種勸服方式:它只製造對正義與非正義的看法,卻對如何認識它們毫無教益」(Plato:455a);修辭家「不需要了解事物的真實面目,他只需找到某種方式讓那些無知的人相信他比真正有知識的人更有知識就行了」(459b)。因此,修辭與真理無關,根本不關心真理,甚至帶有明顯的欺騙意味。在《斐德若篇》中,蘇格拉底將修辭定義為「以辯論魅惑心靈的技藝的總稱」(261a)。修辭之所以可怕,不僅在於它讓人喪失對真理的興趣,更在於這種蒙蔽心智的魔力。柏拉圖對智者學派的憎惡正是因為他們誇耀自己是修辭方面的專家,並且將所有的精力耗費在修辭的研究和講授上,因而將修辭的危險影響擴散開來,威脅到哲學的生存。他在修辭和智者論辯術之間劃上了等號:「智者(sophist)和修辭家(rhetorician)……其實沒什麼區別,或者說沒太大的區別」(《高爾吉亞篇》,520a)。他將智者論辯術和修辭的關係比作法律和司法實踐的關係,暗示修辭其實就是前者所採用的具體手段。在《智者篇》裡面,柏拉圖借「陌生人」之口,淋漓盡致地嘲笑了智者,把他們比作釣魚者、變戲法者和小丑,認為他們假借教育之名,幹著騙取錢財、欺世盜名的勾當。既然修辭本身就對追求真理有害,將修辭作為教育的基本內容,就更是不可原諒了。

  

然而,柏拉圖對修辭的看法並非一成不變。海德格爾在1924-1925年講授《智者篇》時提出,柏拉圖的修辭觀念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其軌跡可以通過比較三篇對話勾勒出來(Brogan:3-15)。《高爾吉亞篇》代表了早期柏拉圖全盤否定修辭的態度;海德格爾認為,在《智者篇》中,柏拉圖的態度有了重大變化,轉而相信修辭對「不在」(non-being)或者說「存在」之外的領域的關注應當在哲學中佔據一席之地,辯證(dialectic)能夠克服修辭的欺騙傾向,使之為哲學服務;《斐德若篇》則是發生這一轉變的關鍵場所。在這篇對話中,柏拉圖著重探討了真理(aletheia)與語言(logos)的關係。由於語言始終存在欺騙的潛能,所以真理並不是語言的內在屬性;語言對於真理的價值在於,它為思想的相遇提供了空間,使得真理的探討成為可能。因此,作為一種語言形式的修辭便不應該排斥在哲學之外。如果對話中的修辭能夠揭示出說話人和對話人靈魂的真實狀態,並且符合所討論話題的真實情況,那麼它就是應當歡迎的。即使是以欺騙和隱瞞為目的的修辭,為了達到最佳效果,也必須研究和了解真實情況為基礎,因而迂迴地與真理建立了聯繫。這樣看來,修辭可以視為一種次等的辯證,同樣是哲學的工具。

  

有些研究者認為,柏拉圖對修辭的嚴厲譴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象,他們特別指出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常常沉迷於修辭的神秘力量(Weaver:3-26)。瑪巴克相信,修辭與柏拉圖所推崇的辯證之間構成了互補關係。柏拉圖意識到,修辭的力量能夠感動人的靈魂,使他們更願意接近善,而且這種力量在很多情況下是使用修辭的人所不能完全控制的,它的非理性因素和比喻特性常將人引向已知領域之外,這也與哲學探索的開放性一致。也許正是因為柏拉圖這種秘而不宣的對修辭的熱愛,被他從理想國中放逐的詩人們才反覆強調他自己就是一位天才的詩人,朗吉弩斯還把柏拉圖的文本作為崇高風格的範例(Longinus:163-4);詩與修辭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在《高爾吉亞篇》中,蘇格拉底明確地說,詩就是一種修辭術(Plato:502c)。

  

詹姆斯·卡斯特裡(James Kastely)等人甚至相信,柏拉圖不僅不是修辭的敵人,而且是修辭理論最傑出的代表,因為他抓住了修辭的精髓,那就是通過語言的交鋒,既改變自己,也改變與自己對話的人。卡斯特裡特別指出,在論辯時,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沒有將自己視為絕對的權威,並且始終尊重對手和對手的觀點。在他看來,《高爾吉亞篇》並非是對修辭的否定,反而本身就是一種哲學修辭的化身,這種修辭「不斷地反駁我們自己和他人對世界的理解,以保證這些理解不趨於僵化,避免我們對其他聲音充耳不聞」(Kastely:46)。從這種角度理解修辭,柏拉圖所倡導的辯證正是以追求真理為目標的一種有效的修辭。

  

在闡釋柏拉圖修辭觀念的時候,學者們的意見存在如此大的反差,一個重要原因是柏拉圖的著作具有很強的修辭性。雖然柏拉圖在觀念的層面上對修辭扭曲真理、偏離理性的效果非常警惕,並竭力保持哲學的客觀性神話,但要用永恆的知識(epistemē)喚醒執迷於意見(doxa)的世人,勸服的手段無疑是必需的。和高爾吉亞等智者學派的代表比較起來,柏拉圖較少採用各種微觀的修辭技巧(tropes),更喜歡運用一些宏觀策略,增強自己著作的說服力。然而,由於其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修辭常常是一種曖昧的手段。以曖昧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觀點,其結果是觀點本身也變得曖昧。

  

二、 柏拉圖的修辭策略

  

亞理士多德將修辭定義為「在每一個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可資利用的勸服手段的能力」(Aristotle:1355b)。根據亞理士多德的觀點,修辭策略可以分為三類:一類訴諸說話人(人格與權威);一類訴諸聽話人(情感);一類訴諸論辯本身(1356a)。我們可以借用這個模式來分析柏拉圖的著作。

  柏拉圖對話錄中的代言人主要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的觀點在多大程度上與柏拉圖本人一致,學術界一直眾說紛紜。但將蘇格拉底作為對話的主角無疑是高明的修辭策略,因為他既有足夠的權威,也有強大的人格魅力。通過公元前399年的著名審判,關於蘇格拉底的神諭(Plato:21a)在希臘已經盡人皆知。神諭的權威,加上他斯巴達式的儉樸生活和悲劇性的死亡,使得他幾乎成了智慧和哲學家的代名詞。無論讀者是否認同通過蘇格拉底之口所傳達的思想,他們都很容易先入為主地崇拜他的美德和學識。其次,蘇格拉底在智慧方面的權威不同於其他任何哲學家,因為他是以蘇格拉底悖論(Socratic Paradox)的方式與人交談的。他預先宣布自己無知,實際上是很「狡猾」的手段。因為這樣一來,他便沒有固定的立場,無需為任何明確的觀點辯護到底,從而把論證的重擔轉移到了對話者一方,給作為第三方的讀者造成一個假象——他是客觀的、毫無偏見的,因而是值得信賴的。這樣一個滑動的立場和超脫的姿態,讓人無懈可擊,因為哲學史已經證明,最高明的哲學家都難以周密地為自己的觀點辯護。因此,與那些過分倚重修辭手法和論證過程的論辯者比較起來,柏拉圖的修辭意識更勝一籌。

  

從聽話人的角度看,柏拉圖也充分利用了對話錄這種形式的長處。在明顯以論辯為目的演說或文章中,說話人與聽話人處於直接交鋒的位置,聽話人的警覺狀態和逆反心理顯然會增大勸服的難度;而在對話錄這種形式中,說話人(柏拉圖)和聽話人(讀者)之間的關係卻是非常微妙的。在讀者的感覺裡,柏拉圖本人並不直接與他們論辯,雙方都是對話(如同戲劇)的觀眾,這樣讀者的心理防線自然就鬆懈了。此外,讀者與對話錄中的聽者(蘇格拉底的對話人)之間也存在著某種潛意識的認同關係。這些聽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嘲笑揶揄的對象(比如《伊安篇》中的伊安),一類是蘇格拉底的「拍擋」(比如《理想國》中的阿代曼圖斯)。前一類聽者類似喜劇中的丑角,讓讀者在輕鬆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接受蘇格拉底宣揚的觀點。後一類聽者在對話中往往並沒貢獻任何有分量的觀點,只是起到一種結構作用,或是通過不斷附和蘇格拉底的說法訴諸讀者的從眾心理(herd instinct),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原有的認識。因此,讓這兩類聽者充當對話的角色,同樣是出色的修辭手段。

  

在論辯過程中,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也善於利用各種富於修辭力量的技巧。蘇格拉底的典型方式是詰問(cross-examination),誘使對方定義、分類,然後抓住其中的問題,步步追問,直到對方「理屈詞窮」為止。這樣一種論辯方式對另一方明顯是不利的。柏拉圖對話錄中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別人提給蘇格拉底的問題往往很「友好」,明顯出於「建構」的目的,而蘇格拉底仍給別人的問題卻很刁鑽,帶有「解構」的意味。在詰問對方的時候,蘇格拉底喜歡大量使用一般疑問句,一般疑問句的特點是迫使對方作出簡單的是與非的判斷,以二元對立的方式進行推理,而無暇顧及各種複雜的情況,自然很容易給他創造反駁的靶子。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蘇格拉底常常使用比喻和類比,這兩種修辭手段在對話的形式中是非常有效的,當聽話人追隨這些比喻和類比時,往往在理性分析之前就預先認同了它們的內涵。以著名的洞穴和太陽的比喻為例(Republic, Book VII),當格勞孔在這兩個比喻的基礎上與蘇格拉底對話時,他已經不知不覺預先承認了它們所暗示的前提:經驗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區分是存在的。同樣,雖然類比在哲學中的地位一直是可疑的(Wittgenstein qtd. in Blackburn:14),但由於其修辭效果,聽話人在對話過程中,很容易承認它引申的結論。比如柏拉圖用工匠造床的類比來說明詩人寫詩,並推論說詩離真實隔了兩重,完全是建立在摹仿論基礎上的偏見,格勞孔對此卻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柏拉圖在自己的著作中採用了有效的修辭策略。南丁格爾(Andrea W. Nightingale)等人認為,選擇對話錄這一體裁是柏拉圖最重要也最成功的修辭策略。一方面,它繼承了古希臘長期以來流行的口述傳統(荷馬史詩是靠口誦傳播;悲劇和喜劇以口頭的形式公開表演;還有各種政治演說),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南丁格爾指出,《高爾吉亞篇》中融會了悲劇因素(Nightingale:67),《普羅塔哥拉斯》、《會飲篇》和《理想國》(Nightingale:186)融會了喜劇因素。另一方面,柏拉圖明確貶斥了這些傳統體裁在傳達真理方面的缺陷,從而將它們作為哲學的對立面凸顯出來,使得新興的哲學從「智力教育」的寬泛領域獨立出來,確立了自己的邊界。

  

然而,儘管柏拉圖意識到了修辭的危險效果,但他似乎相信哲學家的瓶子足以將這個妖精永遠囚禁起來。西方哲學史表明,正是修辭造成的曖昧危及到柏拉圖的體系,引出了一系列似乎與他意願相反的後果。柏拉圖選擇對話體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想抑制修辭的不確定性。在《斐德若篇》中,蘇格拉底嚴厲抨擊了書寫的發明,認為它對追求真理沒有絲毫的益處。因為書寫的作品無法回答讀者的質詢,無法保證讀者的理解,也無法為自己辯護。與此相反,現場進行中的對話(living speech)卻能通過相互交流和校正,確保討論按照雙方希望的方向進行(Plato:275a-276a)。換言之,修辭的危險性可以通過在場對話者的幹預而加以控制,而書寫的文字卻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姑且不論這種看法是否符合實際,如果我們假定其有效,用它來反觀柏拉圖的著作,就會陷入明顯的困境:它們也成了他自己所說的「棄兒」,無人為它們辯護,無人保證讀者能夠正確理解作者的意思。它們甚至比普通的書寫作品更曖昧,因為其他「獨白」的作品裡還飄蕩著作者的「幽靈」,對話錄中究竟哪個聲音代表了作者的聲音,讀者卻無從判斷。在《智者篇》裡面,甚至蘇格拉底都成了沉默的聽眾,這種沉默意味著什麼,讀者又如何說得清?更嚴重的問題是,在《斐德若篇》中,蘇格拉底還說,嚴肅的哲學家不會從事寫作,即使寫,也只是出於自娛的目的(276b-c)。如果我們相信這也是柏拉圖的觀點,那麼他的對話錄難道都是遊戲之作?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柏拉圖的對話錄畢竟是書寫作品,並非是「活生生的對話」。即使他的對話百分之百忠實於記憶,對於讀者來說,那些出場的人物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戲劇色彩,從而激活了他所竭力抑制的那些可能違背自己意願的修辭效果。因此,他的哲學對話從一開始就已經是文學文本。

  

三、 修辭:豐富的曖昧

  

無論柏拉圖是修辭的敵人,還是修辭的朋友,有一點是比較明顯的:那就是他始終不肯承認修辭的普遍性,始終將修辭視為某種有限的、工具式的東西。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始終夢想著一種像自己所描繪的理念(eidos)那樣純粹的哲學,和與之相匹配的不受修辭幹擾的語言。這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夢想,也是兩千年間眾多形上學思想家的夢想。斯賓諾莎的《倫理學》試圖以幾何學的推理形式窮極宇宙的真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為數學語言無疑是最純粹的。然而,修辭並非是外在於語言的、可有可無的某種裝飾。

  

對修辭與真理的關係論述最為深刻的是尼採。他認為,人們對真理的幻覺源於對語言修辭本性的遺忘,真理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種修辭。他用一個震撼人心的畫面說明,人對世界的了解程度是多麼可憐:「難道自然不是對幾乎一切事物、甚至我們的身體都保持沉默嗎?它把我們放逐並囚禁在一種高傲卻虛幻的意識裡,遠離胃腸的持續蠕動、血液的疾速流動和神經纖維的精微顫動。」(Nietzsche:875)如果人的意識對自己的身體都難以感知,遑論靈魂,遑論對世界的認識?人以為詞真的可以概括事物,語言真的可以談論真理,尼採卻揭示了語言與「自在之物」之間巨大的、不可逾越的鴻溝。他把從感知到概念的過程描述為一系列的隱喻:將外界對神經的刺激轉換成大腦中的形象,是第一級隱喻;將大腦中的形象轉換成語言的聲音符號,是第二級隱喻;將代表著個體的、具體的、獨一無二的原初經驗的詞語轉換為抹掉了無數差異的抽象的概念,是第三級隱喻(877)。每一次轉換都是在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間發生的,語言的客觀性假定自然不能成立。因此,隱喻是語言最根本的、不可剝離的屬性,修辭是內在於語言的。他暗示,所謂理念、共相之類的哲學範疇是受了語言的騙。因為人被迫用單個的詞「樹葉」來描繪無數片彼此不同的樹葉,哲學家便誤認為存在先於、高於一切具體樹葉的某種「樹葉」的範本,這是本末倒置。尼採還指出,人對真理的渴求是一種人類中心的心理需要,人需要將內心的感覺外化成某種客觀永恆的現實,作為確認其實沒有任何客觀性的人類價值體系和個體價值的依據。從這個角度說,真理的概念是描述人與世界關係的一種宏觀修辭。基於這兩點,尼採說真理是「由隱喻、轉喻和擬人說法組成的不斷變化的集合」,是「經過詩意和修辭的誇張、轉換和裝飾的各種人造關係的總和」,是「我們已經忘記其為幻覺的幻覺」,是「由於反覆使用已經失掉其感覺的生動性的隱喻」,是「圖案已經磨蝕,不再被視為硬幣而被視為金屬的硬幣」(878)。

  

尼採用最具修辭色彩的語言闡明了人類語言和思維的修辭性。從這樣的觀念出發來審視柏拉圖著作中的修辭問題,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柏拉圖(或者蘇格拉底)推崇面對面的交談、貶斥書寫的看法很難成立,因為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只要是語言,就無法擺脫修辭,即使交談雙方不斷幹預,也無法制止修辭所造成的多義性和誤解。第二,柏拉圖試圖保護哲學語言不受修辭「汙染」的努力是徒勞的,換言之,哲學文本和文學文本之間的絕對界限並不存在。二十世紀的文論家沿著尼採開闢的道路做出了新的探索。保羅·德·曼(Paul de Man)將修辭性(rhetoricity)和指稱性(referentiality)之間的緊張關係視為文本多義性的主要來源;海頓·懷特(Haydn White)揭示了歷史著作的修辭策略,抹除了歷史文本和文學文本之間的人為界線;巴巴拉·詹森(Barbara Johnson)分析了文學文本如何將語言的修辭作為一種姿態和手段來呈現自身的理論意識。

  

瑪巴克在《柏拉圖的論辯術之夢》(Plato\'s Dream of Sophistry)中,用歐洲思想史上的眾多例子說明,雖然哲學家們一再試圖將修辭(至少它非理性的那一面)永遠逐出理性的國度,但每當重大的認知危機出現時,修辭卻總是以它非理性的魔力賦予人們新的靈感。修辭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性固然常常令哲學家頭疼,但反過來,它也是一種建設性的力量,甚至能迂迴地幫助他們接近自己的目標。德希達曾經將喬伊斯的小說《尤利西斯》和黑格爾的《哲學百科全書》和《邏輯學》相比,因為「它們都試圖通過一次記憶行為達到絕對的知識」;哲學家往往「認為只有通過透明的、無歧義的語言,也就是科學的、數學的純粹語言,才能再現歷史」,而喬伊斯卻想「通過暗喻性語言、歧義和修辭的堆砌實現歷史的重現並包容全部歷史」(Caputo:25)。因此,修辭的濃縮性、暗示性和多義性可能為哲學的探討提供比傳統「透明」語言更廣闊的空間。

  

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柏拉圖矛盾的修辭觀和他著作中的曖昧之處,就會覺得對於西方哲學而言,柏拉圖把自己藏在對話錄的背後,讓後人在修辭的光影變幻中去追蹤他的思想,未始不是一件幸事。正是由於這些曖昧之處,思想史上眾多潛藏的問題才得以呈現出來,哲學的闡釋才變得如此微妙豐富。飛翔的天鵝才是可羨的,雖然我們永遠無法將它射落。

  

參考文獻:

Aristotle. Aristotle 「On Rhetoric」: A Theory of Civil Discourse. Ed. and trans. George A. Kennedy. New York: Oxford UP, 1991.

Blackburn, Simon. 「Analogy.」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Brogan, Walter. \"Plato\'s dialectical soul: Heidegger on Plato\'s ambiguous relationship to rhetoric.\" Research in Phenomenology. 27 (1997) : 3-15.

Caputo, John D. Deconstruction in a Nutshell. New York: Fordham UP, 1997.

Diogenes Laertius. 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P, 1925.

Kastely, James L. Rethinking the Rhetorical Tradition: From Plato to Postmodernism. New Haven: Yale UP, 1997.

Longinus. 「On Literary Excellence.」 Literary Criticism: Plato to Dryden. Ed. Allan H. Gilbert. New York: American Book Company, 1940.

Marback, Richard. Plato\'s Dream of Sophistry.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9.

Nietzsche, Friedrich. 「On Truth and Lying in a Non-Moral Sense.」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Eds. Leitch et al. New York: Norton, 2001.

Nightingale, Andrea W. Genres in Dialogue: Plato and the Construct of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P, 1995.

Plato. 「Gorgias,」 「Phaedrus,」 「Sophist,」 「Republic,」 「Protagoras,」 「Symposium.」 The Collected Dialogues of Plato. Eds. E. Hamilton & H. Cairns. Princeton: Princeton UP, 1969.

Weaver, Richard. The Ethics of Rhetoric. Chicago: Refinery, 1953.

相關焦點

  • 最愛搞曖昧的3大星座男!雙魚不忍拒絕、巨蟹卻是第一!
    在很多戀愛過程中,在正式成為情侶之前,都會經歷曖昧期。生活是那樣的甜,是很多人最期待的階段。而這3個星座的男性偏偏不走直球路線。有些人天生就喜歡曖昧,也有些人因為害怕受傷不敢明說,還有些人喜歡單純地逗笑別人。
  • 男女之間曖昧的暗號,男女之間曖昧的小動作
    對於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想要了解 的,也是所關心的,男女之間互相有好感的話,往往會不自覺做一些曖昧的小動作,也會有一些暗號的,其實,不管是男生對女生有好感了,還是女生對男生有好感了,只要喜歡對方,就要大膽的去和對方表白,不要用一些曖昧的暗號或者是小動作來暗示對方,有的人是察覺不出來的,遇到喜歡的人是一種緣分,不想讓自己錯過這段緣分,就得表明自己的心意,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愛。
  • 男女之間曖昧的小動作,男女初級曖昧的徵兆
    說起了曖昧,它又是一種毒藥,而且也很迷人,男人和女人,總是互相吸引,對於男女之間曖昧的小動作有哪些呢?相信很多人也是想要了解清楚的,其實,男人女人的曖昧就像伸手摸不著的氣體,能感受對方的溫暖,但是又沒有進一步的發展。
  • 真愛還是曖昧?十二星座真愛與曖昧的區別
    作者 | 嬤嬤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絡你是真愛,還是只是曖昧?我們都知道,在一段關係確定之前,總會有一段曖昧的階段,在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之前,都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今天嬤嬤從星座的角度給大家分析:12星座到底是真愛你,還是只是玩曖昧?真愛:愛管著你,無論什麼時候找他他都會在,而且只要是你的消息,他會回的很快,還會經常稱讚你。
  • 射手座曖昧 射手座曖昧的表現男生
    射手座曖昧射手女曖昧和真心區分區別表現在乎程度射手女給人的感覺就是好像什麼都不在乎,畢竟在十二星座裡,她們是最重視自由的。有時候,她們為了避免麻煩,甚至會幹脆不去幹一件事。
  • 深愛易傷,曖昧曖昧就好了……
    導演邊赫也借著戲中人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曖昧不清,不是更好嗎?曖昧大約是比朋友近些、比情人遠些的角色,當代人稱之為藍顏或紅顏知己吧。曖昧,是雖然喜歡,卻明白在彼此的關係上有很多的無奈,有很多的限制,所以你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 這就是曖昧和真愛的區別,別把曖昧當真愛
    01楊丞琳在《曖昧》這首歌中唱道:「曖昧讓人受盡委屈,找不到相愛的證據,何時該前進何時該放棄,連擁抱都沒有勇氣……」在愛情中,最委屈的一種關係莫過於曖昧了,你說兩個人沒關係吧,但好像隱隱又有那麼點關係,你說有關係吧,卻從來都不說明白,時間長了,也搞不清楚兩個人之間到底算什麼。
  • 男女初級曖昧的徵兆,男女之間曖昧的小套路
    男女之間是很容易產生曖昧的感覺的,如果稍微對對方有一點好感,就不會拒絕跟對方交往,在慢慢的相處中就會產生一些其他的感情。那麼,男女初級曖昧的徵兆是什麼呢?如果兩個人在初級階段還不好意思跟對方談您自己的心意,這個時候就會做出一些具體的行動來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
  • 男女之間的曖昧關係是什麼?你們的關係算是曖昧嗎?
    什麼是曖昧呢?曖昧一般指,在男女關係上含糊不清,或者是戀情還不明朗,例如誰和誰兩人關係比較曖昧。有時候也指一些含糊不清的狀態,用在形容一些事情發展的不清晰,例如某件事處於曖昧狀態。一、曖昧什麼?我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會存在各種關係,包括公務關係、同事關係,朋友關係、戀人關係等等,每個關係都會有相應的行為表現。
  • 水瓶座曖昧 水瓶座曖昧與喜歡一個人
    水瓶座曖昧水瓶座:曖昧指數★★★☆☆水瓶女,你的世界永遠不缺男性朋友。只不過你總是以朋友的身份相稱,要麼就是那種若即若離的遊戲角色。其實,水瓶女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擁有一雙會放電的電眼。只要你學會好好利用,相信你身邊優秀的異性一定會被你含情脈脈的電眼電得神魂顛倒。
  • 曖昧期聊天的話有哪些?男女聊天的曖昧暗示語
    男女之間的關係拉近,更多是需要用曖昧的語言,想想一個人願意和你曖昧,也是想讓你走進對方的心裡,這也是在給你們兩個人之間機會。一定要知道曖昧期聊天的話有哪些?很多時候情感來的時候就是如此簡單,願意和你曖昧的那個人,你很輕鬆就走進了對方的心裡。
  • 男女之間曖昧的小套路,聊天中哪些話算曖昧
    生活當中男人和女人之間總會有一些人會搞一些小曖昧。其實這些小曖昧只是對對方有好感而已,有些人對對方有好感,首先他不會表達出來。那男女之間曖昧的小套路都有哪些呢?男女之間生活當中的一些行為讓人感覺兩個人之間就有一些曖昧。
  • 薛之謙子望曖昧mv 薛之謙曖昧歌詞 子望個人簡介
    薛之謙 子望曖昧mv視頻薛之謙曖昧歌詞曖昧 - 薛之謙作詞:薛之謙作曲:薛之謙編曲:薛之謙&鄭偉製作人:鄭偉反正現在的感情 都曖昧你大可不必為難 找般配付出過的人排隊 談體會趁年輕別害怕一個人睡可能是現在感情 太昂貴讓付出真心的人 好狼狽還不如聽首情歌 的機會 忘了誰感情像牛奶一杯 越甜越讓人生畏都早有些防備 潤色前的原味所以人們都拿起咖啡
  • 曖昧是什麼意思 有一種不會成為戀人的關係叫做曖昧
    既不是友情也不是真正的愛情,它高於友情又和愛情有一段距離.互相關心,互相牽掛,互相曖昧.這是一種高尚的還是低級趣味的關係?你知道嗎?      有這樣一種關係叫做曖昧..我們永遠是朋友,我們永遠不會成為戀人.但是我們依然曖昧著...有這樣一種關係叫做曖昧……  有一種愛情與責任無關,披一件荒唐的外衣,它就成了曖昧。
  • 《曖昧生存戰1+1》要曖昧還是要生存?
    韓國KBS全新交友類真人秀《曖昧生存戰1+1》在26日首播,節目以單身陌生男女在購物中產生曖昧情愫為概念,邀請
  • 雙魚座曖昧 雙魚座曖昧要不要挑明
    雙魚座女曖昧雙魚座從曖昧經歷中懂得了:幼稚的人才搞曖昧雙魚座是比較成熟穩重,有自己看法,不容易人云亦云的那種人。對於他們來說,經常搞曖昧,玩情調是一種比較幼稚而且不成熟的方式。而真正想要愛一個人,就要了解對方,對症下藥,知道對方喜歡什麼,要有談戀愛的樣子,而不是打嘴仗。
  • 金星:曖昧是種境界 只想把女人拽上床的是瞎曖昧
    我又是一個特別喜歡杭州的人,所以我就覺得我們到杭州一點都不尷尬,我們直接進入「曖昧狀態」。而且今年的曖昧狀態還特別好,我和我們全家把聖誕節都放棄了。正好24號、25號,就是我老公過「春節」的日子。按照我老公的習慣,是要跟他回到歐洲過聖誕節的,但今年我們全家老小要到杭州來「曖昧」一把。
  • 穿越匯權通五首曖昧歌曲
    男女相處時,很可能從一開始真的是普通朋友呀關係,但是另外還有個詞叫日久生情,兩個人若是總在一起,也難免會生出情愫,若是兩個人沒有確定關係,自然會讓人感覺關係曖昧。今天帶來五首曖昧音樂歌曲,喜歡的朋友可以到穿越匯權通試聽下載。
  • 這三種不同的曖昧狀態,告訴你為什麼曖昧讓人受盡委屈!
    曖昧是什麼,「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人往往在面對未知的事情時,總是充滿好奇,但是又有對未知的恐懼,而曖昧狀態就是對關係的未知。我們在曖昧狀態中,退一步是陌路,進一步是情侶,我們到底是再進一步還是保持距離呢?處於曖昧中的兩個人又是什麼樣的心態呢?
  • 解讀天蠍座的曖昧與真心
    甚至做一些曖昧的舉動 區別在於這些曖昧僅保持在和你接觸的當下 你會發現 和天蠍再見以後天蠍會想不起來跟你曖昧 第二次見面又是一種禮貌大方的模樣 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 重點就是談笑風生!! 事實是 天蠍和人曖昧起來沒心沒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漏了多少電 你要繼續試3-5次終結天蠍的曖昧 最好的武器就是告訴天蠍你這樣曖昧我已經真心了當天蠍感覺到你的真心時完全對你沒有感覺的天蠍會出於責任關係有所躲閃 會逃避 天蠍自己會消失不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