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電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創,嚴禁轉載)
「我猜人生到頭來就是不斷放下,但永遠最令人痛心的……就是來不及好好道別。」
這段經典臺詞,出自李安執導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說出這句臺詞的是少年時代經歷了海上冒險,最終僥倖生存下來的成年派。
因為這個金句,他也被永遠定格在了這部經典電影裡。
然而,在4月29日,卻傳來噩耗:說出這句臺詞的成年派扮演者、印度著名男星伊爾凡·可汗在印度孟買病逝,終年53歲。
伊爾凡·可汗,名字未必人人熟知,但他是在好萊塢發展非常順利的一位印度演員,除了《少年派》,他還出演了包括《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侏羅紀世界》《超凡蜘蛛俠》等在內的全球知名電影。
2017年上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部電影在2018年也被引進到中國內地,獲得不錯口碑。
2018年3月,伊爾凡·可汗曾公開披露自己被診斷患有神經內分泌癌,隨後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病情有所好轉的他,還復工拍攝了電影《起跑線2》。可惜,最終沒能戰勝病魔。
今天,我想用這篇文章來紀念回顧伊爾凡·可汗,一方面是因為他作為印度男星在世界影壇留下讓人難忘的作品和角色,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他身上的善良、奮鬥和正能量。
伊爾凡·可汗的演藝生涯長達三十餘年,期間獲得過多項電影獎項,2011年他還被授予印度最高的四大平民獎項之一——蓮花士勳章。
他的去世,不僅是電影界的遺憾,也是讓印度人民感到悲傷。
印度總理莫迪在個人社交帳號上表示哀悼,說伊爾凡·可汗的離世是全球電影界以及戲劇界的巨大損失,人們會永遠記住他的不凡表演。
更讓人感到悲傷的是,就在伊爾凡·可汗病逝三天前,他的母親剛在齋浦爾去世,享年95歲。因為疫情封鎖,可汗沒能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只能通過視頻觀看葬禮。願母子倆在另一個世界安息。
令人寬慰的是,在可汗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最關心的親人和摯愛們圍在他身邊。
這不得不令人想起去年他在社交帳號發布的一條內容,他寫道:
也許在追逐勝利的過程中,我們會忘記被愛的意義。只有當我們遭遇挫折,才會被提醒被愛意味著什麼。
從這些發自內心的文字裡,我們可以讀到一種發自心底的善良和真誠,無論待人還是對己,這都是一個人身上最可貴的東西,對演員來說,更是寶貴。
提到伊爾凡·可汗,近年中國內地觀眾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起跑線》,他在片中飾演服裝店老闆拉吉,為女兒的讀書受教育問題操碎了心。
而說到大家最難忘的,還是他在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裡飾演的成年派。
相信很多人聽聞可汗離世的消息,腦海裡首先浮現的就是成年派在片中,雙目含淚所講的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那番話。
人生,來不及好好道別。
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曾說,人有兩個基本天性,一是無限追求快樂,一是害怕突然死亡。人生在世,有始有終非常難得,如果離別在所難免,都希望有可以好好告別的機會。
2012年底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李安導演的名作,是一部深入淺出探討人性、神性和動物性等帶有人生哲理和思辨性的電影。
對這部電影,網上一直有許多對其內容和寓意的解讀,尤其是結合原著小說方面的視角。
作為片中成年派的扮演者,可汗在當時也有自己對影片的思考,他認為:《少年派》恰恰提醒我們不要輕易下結論,結論會反向制約人的經歷。
「所以,不要輕易下結論,也不要讓別人幫你解讀,我們最好用自己的經歷來解讀它。」
這也是《少年派》帶給可汗的許多體悟之一。為什麼影片中,最後只有少年派活了下來?是因為用最赤誠的自己去面對這個世界。
當時,懂小姐我自己也寫下過一段對電影的短評,貼出與大家分享交流:
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像口渴時的那杯水,潤澤於生命本身。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身處少年派的世界,曾經,現在,將來,必然。儘管到最後每個人都孤獨,但我們這一生都在努力和世界和人生對話,有的人懂了,有的人沒懂,有的人以為自己很懂。最終,老天會給出答案。感謝派的父親,他從不粉飾世界。
(童年派、少年派、成年派)
早年從印度國立戲劇學院畢業後,可汗參演過不少電視節目,1994年憑喜劇《Banegi Apni Baat》小有名氣,但其後參演的很多電影都不甚成功,直到2001年英國電影《戰神歸來》在國際電影節開幕,伊爾凡·可汗才真正成名。
2009年橫掃8項奧斯卡獎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2013年獲11項奧斯卡提名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到好萊塢大製作《超凡蜘蛛俠》《但丁密碼》《侏羅紀世界》等電影,可汗的表演都可圈可點。
伊爾凡·可汗去世的消息傳出後,全世界的諸多電影人都誠摯哀悼。
《侏羅紀世界》的導演科林·特雷沃羅發文回憶他和可汗的最後一次通信,獲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的艾娃·德約列說自己是他的粉絲。
與李安合作時,李安讚美可汗是獨一無二的演員,能和他合作是自己的榮幸。
想一想,要挑選一個呈現出經歷人生冒險後,面對這個世界豁然開朗的中年人,沒有對角色深刻的理解力又如何能展現出影片需要的那個關鍵性人物?
可汗與眾多明星合作都留下好口碑,之前他拍攝電影《但丁密碼》與湯姆·漢克斯合作,湯姆·漢克斯稱他是最酷的人。
如今,痛失這位優秀的演員,是全世界電影界的損失。
《衛報》讚美伊爾凡·可汗,稱他是印度本土電影和英語電影中一位傑出而富有魅力的明星,他勤奮的職業生涯是連接南亞和好萊塢電影的一座極其寶貴的橋梁。
可汗的真誠與可貴,還表現在他對劇本的選擇與演繹。
他可以是《午餐盒》裡沉默孤獨的中年男子,因一次錯拿餐盒,邂逅一段陰差陽錯的美麗愛情(這個角色還為他贏得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
他也可以是《超凡蜘蛛俠》裡的反派。他不僅演的了韋斯·安德森的《穿越大吉嶺》,亦能輕鬆駕馭《罪惡》這種犯罪劇情。
橫跨文藝片與商業片既凸顯一個演員的能力,也說明了演員的初心,此即為真誠。這種不忘初心還體現在他對藝術媒介的選擇上。
可汗不喜歡「寶萊塢」這個詞,這大概與他對藝術的追求有很大關係。當年從寶萊塢取得成功後,他仍堅持自己的電視事業,主持過不少節目的他,甚至願意為一個藝術聯盟的作品擔任旁白並隨之進行世界巡演。
印度種姓制度森嚴,2016年,他卻放棄了可汗的姓,因為他說自己想被作品定義,而不是血統。
突然想起可汗入行拍的第一部作品《早安孟買》,影片對印度底層人民生活殘酷而真實的刻畫令人心痛。那時,他只是一個剛開始拍電影的人,碰到一個剛開始拍電影的女導演,這份選擇與演繹很難不讓人心生好感。
伊爾凡·可汗最初身體情況堪憂時,網上流傳不少關於他得腦癌的傳聞,他選擇了用耐心和真誠發文來闢謠。最後,他說,對那些在等待我講話的人,我希望很快回來講述更多的故事。
作為一名優秀的演員,伊爾凡·可汗就是一個認真講故事的人,在電影裡留下了善良和真誠。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現實版《少年派》啊。
願他安息。
現在,想再重溫一次《少年派的奇幻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