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是《主持人大賽》的第七屆,也是時隔8年後的回歸,而這次的回歸,卻出人意料地「爆火」——不僅收視率極佳,在網上也贏得了大批年輕人的追捧。這屆的《主持人大賽》究竟緣何火爆?它又為觀眾帶來了怎樣的體驗呢?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以下簡稱《主持人大賽》)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面向全社會招募熱愛播音與主持事業的參賽者。大賽旨在搭建國家級主持人賽事平臺,選拔政治素養過硬、文化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個性鮮明的優秀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為中國廣播電視事業輸送全媒體、全球化、複合型主持人才。
作為專業類選拔比賽,往屆的《主持人大賽》主要以學習或從事播音主持等專業領域的受眾為主,而2019年的《主持人大賽》則吸引了更多人關注,在網際網路上火了起來,吸引了很多對主持人這一行業存有好奇或想藉此學習語言表達、提高文化內涵的人。2018年可以說是中國的「選秀元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選秀綜藝節目也曾一度佔據微博熱搜,成為人盡皆知的話題。而與此同時,綜藝節目的各種惡意剪輯、某些選手實力和人氣的不相稱……也一度為人所詬病。當選手的熱度變的比實力更重要、當節目專心於製造話題而不再注重賽制和專業選拔,娛樂泛濫的內容便迎來了審美疲勞期,觀眾對娛樂產品思想性、文化性的需求與逐漸回歸。這時,這檔純實力選拔的節目一播出,立刻獲得了業界內外的一致好評。相比選秀綜藝節目,《主持人大賽》的賽制顯得格外簡單粗暴,也格外緊張殘酷:沒有特效、沒有劇情、沒有魔鬼剪輯。選手的比賽過程到點結束,完整放映,評委老師的點評也是言簡意賅,一擊即中。有觀眾點評說,「這是史上節奏最快的中國比賽節目,不存在之一。」專業評審敬一丹也說,「我以為比賽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比賽就應該是這樣,不要譁眾取寵的賣慘,也不需要引戰引流量的劇本,就是通過每一個選手的專業實力展示,來講述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需要的到底是什麼。《主持人大賽》經過了層層選拔,能夠進入全國60強的登上大賽熒幕的,都是基本功紮實、專業實力超群的人,節目的比賽過程就像「神仙打架」。第一輪題目是3分鐘自我展示,加上90秒即興評述或即興主持;第二輪題目是經典節目的即興主持;第三輪題目是自己採寫,編好成片現場闡述;第四輪的題目,文藝類是關鍵詞串講、突發應變、我是主持人的闡述,新聞類則是辯論、看圖即興評述和我是主持人的終極闡述。內行人看文化儲備、眼界、思維、應變、即興語言組織能力、採編導演能力、語言基本功等等能力,外行人看語言表達、神態氣質、應變能力……節目中不僅要求選手要言語流暢、邏輯通順,還要確保快速抓取信息、緊扣主題,有內容、有深度、有升華。這對於主持人的積累、臨場發揮能力、心理素質都是很大的挑戰。令人欽佩的是,每一個選手都是出口成章,大方得體。選手們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臨危不懼的應變能力,更是讓外行人內行人都讚嘆不已。央視的「鐵三角」撒貝寧、董卿、康輝齊聚一堂,共同點評。撒貝寧控場能力一流,該嚴肅時嚴肅,該深刻時有內容,為一檔整體偏專業和嚴肅的節目增添了輕快的氛圍。而董卿和康輝內行看門道,寥寥數語一針見血,門外漢也受益匪淺。「槍響之後沒有贏家」、「我們需要保持自己的思考力」、「追逐夢想的道路沒有一條是平坦的」……董卿的這些點評更是成為了網際網路「金句」,其才華和內涵更是為節目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話題帶來流量,而熱度散去之後迎來的就是觀眾的遺忘。而對核心專業能力的考察和展示,才能真正在觀眾心裡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樣的比賽,回歸到主持人這個職業最基礎的修養和內涵,也真正詮釋了什麼才是一個專業選拔類節目所真正應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