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朋友圈還真是熱鬧,大家都在@微信後臺,要帽子要女朋友,各種許願.
同時,我的朋友圈被一張一張不同孩子舉著寫了「謝謝和我同一天生的您」牌子的圖片刷了屏。
「聽說同一天生日的人冥冥中會有命運的牽絆」。
這是一個在線捐款活動,鼓勵網友向和自己同一天生日的雲南山區小朋友捐款1元。
捐款後,會自動生成一張圖片,展示出接受捐款那位小朋友的基本資料,按這個系統的展示,孩子都來自咱們雲南。
圖片來自中國青年報
「手機點一下,就能給咱們雲南山區的孩子獻愛心,發了朋友圈還能帶動更多人參與,這是好事啊!」昨天,雲南人的朋友圈瞬間刷爆了。
愛湊熱鬧的我也參加了,滿心歡喜,深感暖流涓涓。
然而,溫暖不過三秒,很快就有人質疑這個活動涉嫌詐捐,大家可能都被騙了!
昨天下午,已經有不少網友發現了問題。
@diao絲打分蜻蜓隊長 截圖指出,不僅有的小孩同人不同名
同一個孩子,生日卻出現了兩個「2009年1月3日」和「2009年11月24日」
這種現象,不是孤例,而是普遍存在!
還發現了有的孩子的「生日」根本經不起推敲.
例如,這個「雲南女孩」出生在2009年2月29日.
圖自微博網友
百度一下吧,這一天根本不存在……
是的,2009年2月29日,不存在!
公號@喪盡天良的小朋友,觀察得非常仔細,第一時間發文表示質疑,作者詳細講述了,自己為什麼覺得這個活動漏洞百出:
甚至有些孩子手裡拿的紙上面的字都是直接列印上去的:謝謝同一天生日的您。
上過學會寫字的孩子都不願意自己動手去寫這份謝謝嗎?
越來越多的網友們開始質疑該活動的真實性,已經捐款的表示很不爽。
據觀察者網查詢,該活動由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聯合平臺「分貝籌」發起。今年8月,前者聯合騰訊公益組織的「一元購畫」捐款活動曾在朋友圈刷屏,但也引發社會爭議。
觀察者網嘗試聯繫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尚未得到回應。
分貝籌的工作人員則在電話採訪中向觀察者網表示,這的確是他們的失誤:該活動其實計劃在聖誕節當天上線,昨天做了小範圍的測試,找了4個不同特徵的人在他們的朋友圈進行測試。對於十萬加的傳播量和系統中的錯誤,他們也是沒有預料到的。
分貝籌官微也隨後回應,因為測試時由不同人員上傳,目前一逐一核實修正,所有孩子的信息都經過孩子監護人授權使用,而且由扶貧幹部入戶直接採集二次核實。
剛剛,分貝籌已發布聲明道歉,並對問題作進一步說明。
關於善款去向,分貝籌在聲明中說,所有善款均進入公募基金會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帳戶,並由其統一直接發放給受助學生。分貝籌要求捐贈善款每季度(3個月)發放一次,單個受助學生的資助金每集滿3個月即可參與當季度的善款發放。
善款發放後,由幫扶幹部上傳善款使用進展,並實時通過微信推送給捐助人。以此真正實現捐款使用一對一可視化、可追溯。如發放過程出現問題,或結對幹部沒有及時反饋,下一季度的資金發放會暫緩,並由縣扶貧部門督促和追責。
據觀察者網查詢,目前,「同一天出生的你」H5頁面已經修改,上述問題已經改正。
但活動組織方並未說明將如何處理測試階段獲得的捐款,且據中國青年報消息,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具備公開募捐資格,但在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的「捐贈數據」頁面,目前尚無此次活動的善款記錄公示。
目前,事情真相還沒有著落,我們將持續報導進展,不能讓善意沒了著落。
「無論如何,請不要在社交網絡上把人和人的信任和 關愛都一點一點磨滅掉。」
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公號@喪盡天良的小朋友,對此事的評論,這篇短文昨天迅速突破十萬加,引發強烈共鳴。
來源:春城晚報公眾號整合自@喪盡天良的小朋友(@TingMomDeHua)、@觀察者網(@guanchacn,作者 趙可心)
編輯:字建華
審核:趙勇軍
小夥伴們~想不想隨時隨地看更多關於雲龍的資訊呢?點擊本文頂部藍色文字「雲龍印象」或是掃描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小編那麼拼,點下廣告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