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家駒離開我們已經是第二十六個年頭了,我們對家駒的思念卻沒有絲毫的消退。就在十二月初,香港著名樂隊組合「達明一派」獲得了金針獎,這樣一來,香港的四大搖滾樂隊就只剩下BEYOND沒有獲得金針獎了,在BEYOND看來略顯遺憾。今年是BEYOND成軍的第三十六個年頭,樂隊的「靈魂人物」黃家駒也已經離開了二十六年,但BEYOND的影響力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逝去而下降,反而是粉絲數量穩步上升,在一些重大的場合及事件上,想起的是BEYOND那鼓舞人心的歌聲!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家駒主演的電影,作為一位音樂人,家駒在電影中的表現並不多,而這部電影堪稱家駒電影生涯中最具影響力的一部。這部電影就是《籠民》。電影《籠民》由香港著名導演張之亮執導,黃家駒、喬宏、廖啟智、泰迪·羅賓、李名煬等人主演,該片已於1992年9月16日在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首映。由於該片優異的表現,在1993年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該片收穫了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四項大獎。

該片可謂反映社會現實的佳作,真實得震撼人心。香港的經濟高度發達,人口稠密,寸土寸金。高額的地價,決定了會有不少的人買不起房子,於是他們的住所成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少老弱以及收入水平低下的底層人物,被迫居住在環境極其差的舊樓屋邨中,各個單位以鐵絲網隔離,這樣的住所被稱為「籠屋」。毛仔(黃家駒飾)在出獄後便住在這樣的一個地方。

後來,兩位議員為自身利益,向毛仔許下豐厚利益,毛仔被蒙蔽,同意幫助二人。於是,毛仔哄騙了大部分的「籠民」籤下了自願搬離的協議。後來,毛仔得知了真相,他不願成為出賣大家的罪人,打算偷偷將有著親筆籤名的名單偷出,無奈以失敗收場。約定的日期到了,大批強拆人員趕來,警察和消防員破門而入,無情地將「籠民」們一個一個鎖上帶走。一陣謾罵與喧譁過後,「籠屋」終於成為了香港發展史上的一個歷史陳跡,終將被之後出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生命遺忘。

這部深刻反映了社會現實的電影,如果不是獲得了金像獎的四項大獎,想必其今天知道它的人會是微乎其微。電影張之亮曾表示,當初之所以會選擇黃家駒出演,是因為「想找一個在逆境中成長,在混沌中找到自己理想,叛逆但是給人好感的年輕人,只有黃家駒。」是啊,家駒的生活經歷與「毛仔」是何其的相似!家駒出生一個勞工家庭,一家七口人擠在一個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小單位裡,這樣的環境通常是「不良少年」的溫床。但家駒並沒有走上歧途,而是邂逅了音樂,並在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下,實現了音樂理想,留給我們無數的音樂佳作。

這部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9分,三個小時的片長,沒有笑點,沒有淚點,甚至連爆發點都沒有,但偏偏讓人看得十分壓抑。住客們性格鮮明,撿遺物佔小便宜的室友、終其一生照顧智障兒子的老父親、年逾百歲渴望尋回失散兄長的老人,一位位真實的「籠屋」租客構成了香港底層社會小人物的圖景,令人百感交集。「籠民」們終日與苦困、恐懼為伴,他們的目標僅僅是活下去,但「籠民」的存在影響了城市形象,必須將他們「處理」掉。香港的大跨步發展,註定要甩掉一些跟不上的人,優勝略汰是永恆不變的法則。解決城市發展問題必將帶來陣痛,如何處理好這一陣痛,讓廣大居民們回歸正常的生活,是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別了家駒二十六年,在家駒主演的最後一部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家駒成長的軌跡,對這位靈魂音樂人的認識更加深化。勵志與社會關注,是BEYOND的主要音樂主題,這是BEYOND深遠影響力的根源,這一樂隊已經成為了華語樂壇的傳奇。永遠的BEYOND,永遠的家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