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的戰鬥場面做的極為真實,但慢動作鏡頭過多,導致影片的節奏略微緩慢。同時,與稱不上女主角安雅的故事,雖然看似很溫馨,但也有些多餘。同時,影片認為自己的拍攝用意是去紀念衛國戰爭中犧牲的將士,然而影片卻沒有把慘烈和悲壯表現的足夠到位。
本片在國際社會得到的認同感其實很差,一方面是很多人認為t-34坦克獨自擊敗了那麼多的敵人,不過是一部抗戰神劇。另一方面,本片塑造了一個看起來不那麼討厭的德軍形象,與傳統的好萊塢大片的理念完全相悖,後者一般會極力避免觀眾對反派產生同情與尊敬。
正是因為這兩點,導致了影片的評分很差。
那麼,t-34坦克是抗戰神劇嗎?
我認為並不是,1941年耶格率領的是三號坦克,主角的t-34可以輕易地擊穿對手,然而對於三號坦克而言,t-34就是無法正面擊毀的存在了。t-34的裝甲本身還帶有傾斜角度,也就意味著角度若是把握不好的話,就非常容易跳彈,主角也因此躲過了好幾劫。
同時,t-34觀察窗視野範圍小,難以發現敵人的缺點,也很好的暴露出來了。
再說1944年的故事,讓主角去訓練德軍其實並不是劇情需要,並沒有天馬行空。當時的德軍參加閃電戰的精銳部隊已經消耗殆盡,剩下的一些坦克兵都是經驗嚴重不足的新兵。
在夜戰的一段中,耶格爾座車的炮手的第一炮的射擊方向看,在t34-85躲開以前他瞄準的是t34的臉部或者側面裝甲,但是如果是一名經驗老到的炮手,會指向駕駛員倉口射擊,這就是經驗的差距。後面幾次炮手都失手了,以至於耶格爾氣的給炮手的後腦勺來了一巴掌。相反,主角車組射擊敵方的位置都是這樣的:靠地面跳彈射擊底盤、側面、豹式特有的炮塔窩彈區等這些關鍵性弱點。
在決戰中,主角選擇在巷子裡穿梭,打遊擊,並沒有選擇以一敵多,這也是符合邏輯的。因此本片絕對算不上抗戰神劇,只可惜對於不了解軍事的觀眾來說可能有點難以理解。
在影片中,德軍四次表現出了風度,一次是耶格與主角演習的前一晚,即使當時認為主角必死,還是與他認真地討論戰術。第二次是副官見到安雅被耶格睡了,雖然震驚但仍然保持安靜。第三次是耶格往地下丟了手套,選擇以中世紀的古老方式進行決鬥。第四次則是戰敗後,沒有選擇讓伊凡救自己,而與自己的坦克一起沉入水底。
影片通過對德軍的形象塑造,從側面反映了俄國對於侵略者的態度。事實上他們並不恨德國人,而是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你來了,你侵略了, 但我贏了。正因為贏的是俄國,所以他們對自己充滿了自信,而不需要在影片中刻意塑造一個略顯古怪的敵軍形象。
當然,最後主角們能夠有一個溫馨的結局,也很好啊。
我是一名b站up主,專門做影視解說,寫影片也是想來豆瓣,讓大家看看我的觀點是否合理。
這段影評是我的視頻文案。
如果對我感興趣的話,可以在嗶哩嗶哩搜 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