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全球通緝
導演: F·加裡·格雷
阿斯加德下崗再就業組。
劇情漏洞難以接受。
完全淪為「視效服務」。
六月第二周。
暑期檔頭炮,已經算打了出去。
哪怕這一「炮」,當真是不太響...
《追龍2》爛了,意料之中。
《X戰警》爛了,痛心疾首。
《最好的我們》,一部國產青春片反倒最穩定,一直徘徊在及格線上下。
漫漫暑期檔,誰能來「救世」?
它,總不會再出錯了吧?
論導演。
《速激8》的F·加裡·格雷,在痛失主角保羅·沃克的條件下仍舊狂卷全球12億美元票房。
論編劇。
不光老版IP的編劇參與,還拉來《鋼鐵俠》的兩位編劇操刀劇本。
論監製,史匹柏照舊加持。
更別說,論主演。
《復聯4》裡剛剛完成更替的阿斯加德新舊兩位王者。
口碑保險,一道接一道。
可沒想到。
上映後的評價,也是一掉再掉。
爛番茄25%新鮮度,滿屏幕就一條孤零零的好評。
IMDB5.5分,愣是比之前大撲街的《X戰警》還低個0.4分。
就連豆瓣都失守,一上午的時間從7.5分掉到6.1分。
而且,不排除繼續往下掉的可能。
條姐一直相信「安娜·卡列尼娜原則」。
放在電影裡面,也同樣適用——
好的電影都好的相似,爛片卻各有各的爛法。
活了20多年的IP,怎麼就被這一劍封了喉?
來,今天條姐就帶你們捋捋。
(一個不重要的劇透預警,因為劇情本身就很「透」)
就像初版《黑衣人》一樣。
重啟的「黑衣人宇宙」,視角放在新探員的招募上。
只不過這一次,不大「合規矩」。
從小目睹過外星人的莫莉沒被清除記憶,卻被點燃了好奇心。
她的加入,完全是偷偷摸上門路的毛遂自薦。
經過一番遊說和告白。
莫莉成功加入MIB,代號特工M。
她的新手菜鳥任務,就是前往倫敦的分部。
在那裡,她見到了一位傳奇——
行走的荷爾蒙,特工H。
6年前的H,正面擊敗了宇宙中的致命物種,蜂獸。
6年後的H,遊手好閒,上班打卡時間睡覺。
可也正好。
一個油腔滑調,一個初出茅廬。
兩個人一起,反倒成了牢不可破的「H&M」組合。
接著打怪獸除內鬼,一路火花帶閃電。
原諒條姐再想不出更華麗的詞語來形容這個故事。
實在是因為,每當我想對這個新編的故事產生共情的時候,它都能以清奇的姿勢打斷我。
比如緣起。
從6年前的巴黎大戰,再串到20年前的「外星人事件」,再串到現在。
時間線來回亂跳。
這都不算什麼。
20年前,小莫莉平靜的生活被一隻外星人打破。
窗戶外氣勢洶洶的「黑衣人」明確提醒,不要被它的外表欺騙,它是一隻殘暴的外星怪物。
屋子裡的莫莉,還在強行認著朋友。
比如初次發現MIB總部。
一群受訓精良的特工,都沒發現背後跟蹤的一輛普通計程車,反而被當時還是普通人的莫莉找上門來。
照這個架勢,估計也不用什麼外星惡棍,MIB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死。
比如激烈的鬥爭場面。
特工H孤身一人,陷入危急時刻。
當家女外星人提出的解決方法,居然是「一睡了之」...
官方說法,這段是在致敬《007》。
我們權且接受這個說法。
那麼,別人身上那麼多閃光點不學,偏要學那個最讓人無語的主角光環?
最大的Bug,是在面對最終Boss的時候。
說好的窮兇極惡,又變成惺惺相惜???
fine,條姐算看明白了。
為了不讓H&M雙人組受一點點傷,導演也真是煞費苦心。
《黑衣人》系列,從來都會給流行文化單獨留下一筆。
從第一部的史泰龍、史匹柏、喬治·盧卡斯,到第二部的麥可·傑克遜,到第三部的姚明。
這部新作,同樣有一處。
而就這一處,堪稱全片最大的驚喜。所以條姐還是不劇透了。
只一個小小的提醒。
出場的人物,本身和外星人就有很深的關係。
作為系列的重啟之作。
MIB倫敦分部牆上的畫,也是對上一代KJ特工組合的致敬。
終極武器裡含有一顆星球的設定,也還原了第一部《黑衣人》裡的場景。
作為阿斯加德「下崗再就業」雙人組的再度聯手。
它甚至還給演員本身準備了彩蛋。
而這一處,早就在預告片裡就迫不及待地露了出來——
特工H撿起錘錘,一瞬間仿佛索爾附體。
條姐明白。
很多時候我們在電影院裡看到電影中的彩蛋,開懷大笑,同時四下看看周圍人的目光,彼此心領神會。
那一瞬間,觸及到了我們私人的觀影回憶。
有這份回憶的底色在,我們不捨得,或者說不忍心,講出它有哪裡不好。
但彩蛋,從來不應該是一部影片的主體,而是畫龍點睛的那最後一筆。
彩蛋不是爛片的特效藥,而是佳片的催化劑。
它救不活爛片,卻能讓好片的化學反應更加劇烈。
而就在這裡,就在現有的故事架構裡面。
條姐不覺得這叫做「致敬」。
條姐只看出了「消費」。
《黑衣人》最初的走紅,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因為在它的原版漫畫裡面,粘液、觸角、蠕蟲等等各種奇形怪狀的外星生物,構成了一道邪典盛宴。
索尼在開拍之前,也擔著巨大的風險。
9000萬美元製作,B級片風格,再把老斯拉來保駕護航。
結果,這部裡裡外外透著簡陋的片子登上年度票房第二名,比老斯自己執導的《侏羅紀公園2》還要高,僅次於《鐵達尼號》。
為什麼大家都買它的帳?
說白了,因為它「敢」。
漫畫故事的原型,就對準了50-60年代美國社會上活動的一個神秘人群。
他們的名字,叫做Horlocks。
有人說,他們就是美國政府的秘密特工,以黑色的成套西裝偽裝成銷售員,來掩飾自己真實的身份。
他們的出現,是因為人類受到了外星文明的威脅。
(《黑衣人2》裡面對Horlocks造型的致敬)
在《黑衣人》的故事裡。
地球成了宇宙的中轉站,本領高強的特工更像是照顧外星來客的看護員。
脆弱的肉體凡胎,卻成了宇宙文明秩序的疏導者。
很多時候,拯救世界的重任落在K、J兩人的身上。
而這一莊一諧的兩個活寶,多半是連自己的安全也難以保證。
而他們保護普通人的方法,也簡單粗暴——
白光一閃,記憶清除。
因為無知,所以無畏。
就像第一部的結尾。
浩瀚的銀河緊縮,也不過是外星人手中的一顆彈珠。
就像第二部的結局。
打開儲物櫃門,才發現我們的世界也不過是遙遙宇宙的一道縫隙。
製片人帕克斯說——
人類試圖說服自己,認為眼前的就是一切。
當我們望向更廣闊的空間,總會有不確定、不安全。
就在那一刻。
我們才能體會到自己的渺小。
遺憾。
這種近乎戲劇性的命運感知,在這部新《黑衣人》裡被磨滅殆盡。
溼噠噠、黏糊糊的外星人形象捨棄了。
取而代之的,是夢幻的像超級英雄一樣的反派角色。
貼身肉搏的驚險刺激和惡趣味也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片葉不沾身的瀟灑。
總部變明亮,戰場變寬廣。
但緊張和迷茫,不復存在。
唯一有點價值的,只剩下乾巴巴的幾句口號。
當《黑衣人》不再「黑」。
再多優秀的演員投入進去,也不過是為掩蓋平庸而洗的「白」。
(P.S.條姐為大家準備的「上影節」特別放映活動繼續報名中,後臺回復「比萊」或「水晶天鵝」,有驚喜哦~)
責任編輯:廢話隊長
▲點擊圖片,閱讀往期精彩
版權歸電影頭條(ID:movieiii)所有 轉載需授權
商務合作請聯繫QQ:15775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