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講述了戰場上的中國劍、歐洲劍與日本劍,這次我們繼續來看看劍在民間與江湖中的表現。以及電影中華麗浪漫的中國劍。
戰場劍沉重,因為要用於破甲以及與重兵器的對撞。而民間劍則完全不同。西方因為盛行決鬥,所以民間劍的第一目的是一對一的決鬥,以擊刺為第一目的。而中國劍用於闖蕩江湖,劍的鑄造和劍法都會考慮多種複雜情況下的應用。但共同點是輕巧,並且同樣是擊刺為第一目的。《奪帥》中吳京所用的,是一把八面漢劍,其實是典型的戰場劍,不適用於江湖的,當然高手使用也說得過去。
《臥虎藏龍》有著武俠童話的浪漫,但因為李安對中國古武術的執著,裡面有很多真實劍法的影子。周潤發庭院舞劍一段,其替身是武當劍的高手高西安,即片中劉泰保的飾演者,當然,發哥自己的幾個動作也是相當有大師範兒的,這就是偉大演員的魅力了。李慕白的武當太極劍,有很多粘住對方劍身,引勁落空的招法,也就是李慕白說的:捨己從人,方能我順人背。
而碧眼狐狸是江湖人,她用的是手杖劍,手杖劍又叫二人奪,打架時先用手杖來打,如果對方抓住手杖,正好借力拔出劍來刺向對方,是江湖人士用的一種非常陰毒的武器。手杖劍在日本和歐洲都有,法國在今天有一種「藤杖格鬥」的比賽,實際上就是手杖劍的競技,與擊劍不同,招法相當華麗。
而日本電影中手杖劍代言人無疑是座頭市,所以雖然誇張了手杖劍的鋒利,但可以看到勝新太郎的劍法與強調一擊必殺的日本劍道不同,反手出劍,強調速度和技巧,反而與中國劍法相似。《座頭市》系列中,經常可以看到勝新太郎與使武士刀的高手比拼居合術,即拔刀回刀的手速,每次都是盲劍客完勝,他的手速快,不是因為單身多年,而是因為他是反手出劍,劍本身也輕巧。
千百年來,劍被賦予了遠超過其現實作用的價值,代表了正義、文雅、力量,尊嚴等等意義。臺灣遊戲《軒轅劍》中設定的上古十大神器,便是以黃金軒轅劍為中華文明的代表。大詩人李白本人就是劍客,曾在詩中自述「十五好劍術,三十成文章」,把自己的劍法與詩才並列,足見其劍術不低。現代,徐克顯然也是劍的迷戀者,他在東方不敗中與程小東、李連杰打造出美輪美奐的獨孤九劍,並且賦詩「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成堆鳥驚飛」。可說是中國劍在銀幕中最唯美的一次表現。
《新龍門客棧》中,出現的劍五花八門,既有甄子丹使用的巨大的軍用馬劍,也有江湖人用的子母劍。而到了《蜀山傳》,則是神話的表現,光華萬丈,御劍飛行,把劍的浪漫寓意發揮到了極點。
而到了爭議很大的《七劍》,則是返樸歸真,片中的設定是劍客與正規軍作戰,所以片中的七把劍大多都設計得非常厚重,一看就可以用於戰場。
七把劍中,有完全拼力量的舍神劍,也有作為雙手劍傳承的莫問劍。七劍的設計,是由武術大家劉家良設計出不同劍的真實用法,再由董瑋、熊欣欣等將其轉化為電影化的表現。所以是寫實與寫意的精彩結合。
劉家良親自操作雙手劍莫問劍,在電影中示範了他理解的中國雙手劍用法。片中還設計了倭人用四把日本刀與其對打的場面。相當精彩。
而電視劇版《七劍》中,使用雙手劍的是大陸的當代劍聖于承惠,都是大師,可見雙手劍的學問是一般人搞不懂的。
而甄子丹的遊龍劍,是七把劍中最霸氣的一把,甄子丹的劍法節奏感極佳,優美而富於攻擊性,在被刪減的一段中,甄子丹用斷矛為劍,與使用西洋劍的對手對決,極為精彩。結尾的窄巷劍鬥,熊欣欣作為孫紅雷的替身與甄子丹對劍,也是中國武俠電影中的華彩樂章。
如果說甄子丹的舞法富於現代感和攻擊性,李連杰的中國劍則是純然的中國美學,他在《東方不敗》中,將傳說中的獨孤九劍再現於銀幕,在《霍元甲》中與西洋劍對決,既可以看到中國劍法的攻擊技巧,又是中國劍美學的極致表現,片中與李連杰對打的是美國劍術大師安東尼·德·朗吉斯,在影片拍攝中兩人惺惺相惜,拍完自己的戲份後,德·朗吉斯將自己收藏的一把西班牙劍贈給李連杰留作紀念。
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大概只有由劉家良執導的《中華丈夫》中,劉家輝與日本武士原田力的比劍,難得的是,本片也未走入狹隘的民族主義,而是表現出較開闊的胸懷。這使本片成為一部難得的電影。在現代文明社會,無論劍或武術,攻擊性的意義都變得很小,其本身帶給練習者身體與精神方面的改變,才是其在現代最大的意義所在吧。
編輯
代班萌主
以上內容由一手包養「人人有功練」的大型手遊——三劍豪2贊助播出。
聽說玩三劍豪2的少俠都娶了白富美!我在劍豪等你喲~~
歡迎關注「人人有功練」公眾號
「人人有功練」是節目《中國功夫史》的官方微信公眾號。
《中國功夫史》是男生看了會高潮的節目,內容包括拍攝技巧、搏擊技術、人物歷史、現實映射武俠文化等等。
播出時間:每周一全網更新上線。
優酷、騰訊、愛奇藝、搜狐各大視頻網站同步推廣。
百度搜索「中國功夫史吧」,期待你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