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體重超標,肥胖的人越來越多,肥胖不僅影響身材,更重要的是影響健康,肥胖人群中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發病率明顯高於體重正常人群。導致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飲食,攝入熱量過高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飲食攝入熱量過多,脂肪較多,蛋白質和膳食纖維較少,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不足,缺乏運動,是導致發胖的主因。
食物中的熱量主要來源於主食,肉蛋奶、豆類和豆製品等食物中熱量,食物中脂肪熱量主要來源於食用油和食物中的脂肪熱量,蔬菜中熱量較高的主要是富含澱粉的蔬菜,比如土豆、藕、山藥、芋頭等。
主食作為食物中最主要的熱量來源,攝入過多是導致大多數人發胖的主要原因。減肥時首先要降低主食攝入量,降低主食主食熱量是減少熱量攝入的關鍵,同時還要適當增加蛋白質類食物和根莖類蔬菜攝入量,戒掉零食和飲料。食物中儘量少吃或不吃糖油混合物類食物。
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簡稱碳水,進入身體後分解成葡萄糖,一部分葡萄糖被身體消耗利用後,多餘的部分會被身體轉化成脂肪並存儲下來。碳水是糖的主要來源,糖不僅包括常見的各種蔗糖,還包括水果、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乳糖,澱粉、糖原等,還包括多糖、結合糖等。
對減肥者和糖尿病患者來說所有含糖食物都要引起注意。選擇低GI和低GL的主食、肉類、蔬菜,更有利於健康。既要保證足夠的攝入量,滿足身體所需,又要保證不能攝入過多,導致肥胖。也就是既要吃夠量,又不能吃得過多。拋開量談減肥和控糖,都不正確。
那麼哪些常見食物熱量高,又容易忽視熱量呢。
1.早餐中的油條、油餅、油炸糕、麻花、麻園等主要使用麵粉或澱粉為原料,經過油炸的食物是最典型的糖油混合類食物。不僅碳水和脂肪含量高,而且幾乎不含有蛋白質,最容易發胖。
早餐中煎制食物,比如素的煎餃、水煎包、餡餅等熱量也比較高。如果是純肉的,少吃一點也可以,但不能多吃。
2.方便麵、薯片、薯條等油炸食物。同樣是麵粉和澱粉為主要原料經過油炸的食物。有些方便麵雖然宣稱非油炸,但實際熱量比油炸方便麵並沒有低多少。偶爾吃一頓方便麵其實沒問題,不經常吃就行。而且吃方便麵的時候最好多放些蔬菜。
3.膨化食品、果凍、糖果。都是高熱量食物,只會給身體提供多餘熱量。如果是純巧克力,還可以適當吃一點。
4.餅乾、甜甜圈、糕點等。原材料主要是麵粉、植物油、白糖,奶油蛋糕等食物還會添加奶油。因為動物奶油價格高,很多商家會用植物奶油代替動物奶油。植物奶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對身體健康危害非常大。
國內暫時沒有限制使用反式脂肪的相關法律、法規,存在過度使用反式脂肪的情況。
5.冰激凌、冰棍等。主要原料是牛奶、糖、植物奶油等。
6.蜜餞和乾果。蜜餞大多用糖醃漬,水果本身就含有葡萄糖和果糖,再加上蔗糖,含糖量更高。乾果含有油脂,而且很容易吃多。比如花生、瓜子、核桃等,本身油脂含量就比較高。乾果每天吃30-50克就能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卻不能滿足口腹之慾,吃半斤以上非常容易,看似不多,實際上熱量卻很高。
7.奶茶、可樂等含糖飲料。常見兩個可樂品牌每百毫升熱量分別是180和190千焦,每瓶可樂大約含有64.5和68.1克白糖。奶茶中含糖量差異比較大,一份奶茶含糖量至少在50克以上。
一些標註無糖的飲料,雖然不含熱量,但代糖會使身體囤積更多水分,同樣不利於身體健康。
8.高熱量水果。水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會被身體直接吸收、利用,很容易被身體轉化成脂肪。水果中的蘋果、番石榴和小番茄是最適合額減肥的水果。
9.油炸的肉類食物。比如鍋包肉、溜肉段等。主要原因是含有澱粉,而且經過油炸,食物熱量比煎炒熱量更高。
10.動物內臟。動物內臟脂肪含量高,尤其是經過炸、溜等烹飪方法,比如熘肝尖等。動物內臟非常好吃,適量吃能給身體補充多種營養,吃多了不利於身體健康。還要注意烹飪方法。
豬頭肉、牛頭肉等,適量吃一點也沒問題。
11.肥肉。豬五花、牛腩、肥牛、肥羊等,雞鴨的皮,脂肪含量也較高。
肥肉、動物內臟等脂肪含量比較高的肉類,在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主食量。比如同樣吃紅燒肉配米飯,一碗米飯配五碗紅燒肉並不會使身體攝入過多的碳水和脂肪,反過來五碗米飯配一碗紅燒肉,則會使身體身體攝入非常多的碳水和脂肪。主要是因為米飯很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身體消化肉類需要較多熱量,米飯恰好給身體提供較多熱量,會促進脂肪吸收。身體在吸收足夠的脂肪後,就不會過多吸收脂肪,如果完全不吃主食,只吃肉,尤其是大量攝入脂肪,身體會產生酮體,實際上有利於減肥,生酮飲食就是這個原理。我在吃紅燒肉的時候,一般只吃一碗米飯,對紅燒肉卻不加限制,再加上適當運動,不但沒胖,反而瘦了。
總之,各種油炸、零食、飲料類的食物都容易使人變胖,五花肉、肥牛、肥羊、動物內臟等雖然脂肪含量稍高,但是只要不油炸,控制食量,吃的時候少吃主食,並不會導致身體過度肥胖,也不會明顯導致身體三高等問題。油條等油炸類食物,也包括以上提到的各種食物,如果非常想吃,吃的時候儘量少吃,對健康影響不大,關鍵是不能多吃。#動態知識創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