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始祖黃守恭
守恭公獻桑園建寺廟後,又出人意料遣五子居五安。
守恭公生有五子:長子經,諱剛裕,字介夫,號逸庵;次子紀,諱毅裕,字道夫,號散湖;三子綱,諱本裕,字質夫,號幽軒;四子綸,諱動裕,字彬夫;以上四子為嫡子。另有庶子,即五子緯,諱勤裕,字實夫。他為五子取經、紀、綱、綸、緯的名,取剛毅本動勤的諱,取介道質彬實的字,明顯表現了儒家倫理道德立世為人,誠信謙恭的品格。
「經」是織機上的直線(縱線)
「紀」是別理絲縷使不亂也
「綱」是網之大繩(提網的總繩)
「綸」粗於絲者,青絲綬也
「緯」是織機上的橫線(與經相對)
名從系(mi ),表示與線絲有關,說明守恭公不但大規模種桑養蠶,而且直接經營絲絹的織造。
紫雲五房簡述:
紫雲南安房(長房)始祖黃經公
一、南安房始祖經公
奉母徙南安,桑園顯宗風
黃經公(655-?),守恭公長子,少習詩書,富開拓進取精神。唐垂拱二年,遵父之命,扶母李氏徙居南安蘆裡隍山(今羅東鎮蔡厝村,俗稱埔頭),為紫雲黃氏南安發祥
始祖。經公生有四子:惟仁、惟義、惟禮、惟智。繁衍為仁、義、禮、智四房
。至今在南安傳衍的人口近13萬,連同分布國內各省和海外的族裔已有100.2萬人。
紫雲惠安房(二房)始祖黃紀公
二、惠安房始祖紀公
立德為本,課子耕讀多登第
黃紀公(658一?),永隆元年(680)進士,弘道年間,授為真定太守(今屬河北石家莊一帶),政績斐然,公多智謀而寂靜,年四十休官學道。妣孺人韓氏,生一子。唐垂拱二年,奉父命往惠安(現張坂鎮後邊村)定居,拓荒,創業。公以植德為本,課子勤耕苦讀,不數世出三名鄉賢,家聲遠揚。紀公苗裔繁衍歷七百餘年,至明代已形成26個大宗支,現後裔總人數已達110萬。
紫雲安溪房(三房)始祖黃綱公
三、安溪房始祖綱公
未有小溪場,先有黃長者
黃綱公(661-737),字善感,號幽軒。因軍功封授車騎大將軍之職,感朝政變亂,旋即辭退。黃綱奉父命於垂拱二年徙居於清溪(1121年始改為安溪),定居葛磐,開發安溪,綱公定居後,節風沐雨,艱苦創業,事業有成,對開發安溪,發展安溪,做出了重大貢獻。一千多年來安溪境內流傳著「未有小溪場,先有黃長者」佳語。綱公原配柯氏生五子:和、平、昭、穆、序。妣王氏生子良謀。妣吳氏生三子:聖明、聖珠、聖寶。本族人丁興旺,人文輩出,在安溪縣24鄉鎮的176個村,計有1.4萬戶6萬多人,包括國內外各地的族裔傳衍至今已達111萬人。
紫雲同安房(四房)始祖黃綸公
四、同安房始祖綸公
金柄祠堂何處尋?千年「唐樟」下
綸公(669-755),字彬夫,垂拱二年遵父命徙居同安金柄,配妻智氏,生七子八女,文鳳、文龍、文閣、文樓、文雁、文燕、文鶯。公勤勞喜植樹,躬親力行,手植樟樹林,歷盡滄桑,至今尚存一唐樟,已一千三百多歲。樹身胸圍10.5米,高18.3米,樹冠直徑21.8米,雖老態龍鍾,然猶生機勃勃,枝葉茂密,濃蔭蔽日,有活文物之美譽。實乃通族之騰跡,位於金柄大宗祠後,仰之彌高。同安房衍裔人數現已達98萬人。
五、詔安房始祖緯公
子裔探源尋根興不衰,源頭始祖在泉州
紫雲黃氏五房詔安緯公(約686一?),原於垂拱二年守恭公獻出田宅業產建寺時,二媽司馬氏夫人已身懷六甲,當時因不滿守恭公獻地建寺而負氣返回漳浦綏安北街司馬巷娘家。後產一子初名安,後稱「緯」,後來即是漳州地區紫雲黃氏始祖。現在衍裔30萬人。
開元寺裡的東西塔
由於守恭公胸襟開闊,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獻盡田宅建寺,遣五子到五安開基發展,經過一千三百多年的歲月,紫雲黃氏各房分別以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詔安等縣市為基地傳衍,並向本省、外省、港澳和東南亞以至歐美各國傳衍發展,其中以臺灣最多,達90萬人之多,共計衍裔450多萬人。他們繼承著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和發端於江夏郡望的紫雲黃氏始祖守恭公所體現出的思想文化,並且由於血緣、族緣、親緣情感所自然形成的對祖國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大陸的紫雲衍裔則愛國勤奮;在海外作為華僑華人則一如既往關心祖國,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到祖國投資興辦實業;在臺灣的近百萬之眾的紫雲衍裔則已成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和為發展海峽兩岸經濟區的重要力量,並與所有炎黃子孫一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紫雲堂
紫雲黃氏五安會親詩
五安五子各千秋,知是開元共一流。
欲識紫雲真道脈,源頭始祖在泉州。
來源:泉州紫雲黃氏五安總譜編委會
信息整理:小岞論壇(www.xiaozuo.com)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投稿、吐槽、話仙
可利用微信發送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