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斌(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知本諮詢首席國企改革專家)
編輯|億億
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是本輪國企改革中,在幹部市場化機制方面採取的重要舉措,也是新時期解決幹部「能上能下」問題,經理層收入「能多能少」問題的關鍵辦法之一。
這種新的管理機制,之所以可以對「能上難下」、「能多難少」的國企長期困擾現象,產生直接的作用,我們認為,是基於它的三個特色、三大基石:
第一,戰略目標與有限任期相結合。任期制與契約化,首先是一個時間明確、終點清晰的任期,這個時間段可以是3年或其他合適時間,這就給國企的上級股東一個很好的工具,把這個時間對應的戰略規劃目標和經理層的考核要求結合起來,解決過去戰略執行責任難以壓實,規劃執行周期不明確等諸多問題。簡單說,戰略目標要通過有限任期進行「落地」!
第二,考核結果與解聘增壓相結合。實行任期制與契約化,核心是籤訂考核契約,如果在契約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股東和董事會考核目標的要求,考核評分值沒有達到70分,就需要解除契約、免去崗位,成為公司的普通一員。這項量化的剛性規定,解決了過去幹部能上能下過程中無據可依、無人擔責、不忍發力的重要問題。可以說,這項規定是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的「增壓器」,是要「辦事的」。
第三,業績增長與收入增加相結合。任期制與契約化規定了包括基本薪酬、績效薪酬和任期激勵在內的經理層收入結構,並且強調「剛性兌現」。之所以必須「剛性」,就是要解決過去的「柔性」、「模糊性」、「可變性」、「隨意解釋性」等等問題,建立一個只由業績和效益說話,只由考核分值說話,將經理層收入變動和業績增長直接掛鈎的市場化機制。必須說,這種簡單的辦法是實現經理層收入真正能增能減,最終走向收入完全市場化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
如果能夠真正理解好、應用好這三大基石機制,我們認為一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很多國企現狀,激發組織活力和幹部動力!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深入推進,2020年末有部分企業開始先行先試,在本單位展開經理層任期制與契約化的工作。這其中,很多企業都做的到位、有特色,但是我們也觀察到一些企業由於時間、理解、目標等原因,把任期制與契約化的表面形式學會了,但是卻把其核心靈魂搞丟了!
我們今天就來,剖析一下為什麼一些企業在任期制與契約化實施中會出現「虛晃一槍」的問題?
「虛晃一槍」有什麼表現?
所謂「虛晃一槍」,就是一個假動作。
做出這個假動作,我堅定的認為不是企業主觀意願,而是對於政策和實操落地要點理解不到位所致。無論有意無意,我們都希望把這個現象分析清楚,幫助大家找到解決答案。
我們看到的假動作、虛動作大致分成兩種:
1、新瓶裝舊酒
任期制與契約化涉及的所有問題,都不是嶄新的領域。大部分國有企業早就有成熟的考核體系、年度目標責任制、薪酬體系,也有一直在採用的幹部任用體系。實施任期制與契約化,企業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怎麼把原有的這些體系制度和新的目標結合起來?
這個時候,有些企業出於「要簡單」、「要快」、「要平穩」的考慮,索性來一個「乾坤大挪移」,把之前的年度目標考核責任書拿來,把之前各類聘任協議拿來,直接翻版改名,成為任期制與契約化的相關文件,找人力資源部門整合整合,再列印出來,讓現有的領導班子成員每個人都籤個字,呈報上級單位,就算形式上完成了任期制與契約化…
這種做法,是典型的新瓶裝舊酒,其結果是好像企業有了滿足政策要求的文件形式,上級單位有了可以統計上報的數據指標,但徒有其表,內核的東西一點兒都沒變,顯然與改革的初衷相距甚遠。
2、指標有學問
任期制與契約化的核心作用力,一是「不稱職解聘」,二是「剛性兌現」。這些無疑給一些企業經營層帶來了外部壓力,怎麼應對這個事情呢?如果能夠比較簡單的實現每年的考核得分都能超過70分,那麼就好辦了。
所以,考核指標的設定就顯得十分關鍵了。
要想比較容易的超過70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考核指標持續增加,既有整體經營的,又有專項任務的,還有綜合考核的,這樣如果能夠有20-30個指標或者更多的話,每個指標的權重就平均到3%,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加減分項設置,除了感覺這個指標體系很完善之外,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任何幾個指標的好壞,甚至是經營指標的問題,都不會對於70分這個底線產生很大的實質影響。
另外,對於一些考核指標的評判方法,也可以進行相對寬鬆的規定,這樣得分也會容易。比如某企業制定的任期制與契約化「個人KPI考核評價標準」是這樣評分的:
製圖|知本諮詢
五檔評分看似很完整、很客觀,但詳細一看,得到70分以下的,那是難上加難。除非這個幹部不走正路、不按時上班開會,其他都是沒問題的。
實行任期制與契約化,本意是加強責權利的對等,讓國企經理層輕裝上陣、奮力拼搏,但如果少數企業在指標值確定時蜻蜓點水、流於表面,這個作用顯然將大打折扣。
如何抓住任期制與契約化的靈魂?
虛晃一槍,徒具其表。
這其中有時間緊、任務重的原因,有政策理解不到位的原因,但更為直接的原因是,在實操過程中,企業忽視了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的幾個關鍵核心要素,導致最後只有一堆看似完整的文件體系,缺少了這項重要改革的思想靈魂。那麼,靈魂在哪裡?怎麼抓得住?
知本諮詢有三點說明:
1、重新就位
在任期制與契約化的政策中,規定可以採用多種聘任的形式,既可以推薦任用,也可以競爭聘用,這是結合實際情況的客觀導向。
不過,在企業執行過程當中,出於簡化流程、加速推進等考慮,也出於「即使搞競聘可能最後還是這幾個經理上任」的心理預期,很多企業都選擇了現有經理班子原地不動,再籤署一個聘用協議,就地完成了任期制。
這種方法看似簡單,看似省卻了形式,但會導致任期與契約執行的起點不清楚,經理層制度切換的心理認知不明確。最後都是糊裡糊塗,不清不爽。
就此,知本諮詢強烈建議,任期制與契約化,在聘任環節要更多的採用起立和競聘的方式,這種做法的意思是,企業領導團隊不能「就湯下麵」,而需要讓這些領導崗位人員起立,重新找位子、找差距、定目標。起立再坐下,不一定能坐下,也不一定坐在原有位置上。
通過重新就位,實現經理層心理上歷史歸零,完成再次奮鬥準備,也給任期制與契約化一個零起點,也是嶄新的起點。
內部競聘是一種形式,但這種形式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需要儀式感,企業任職更需要通過這種形式來實現心理準備、業績承諾!在能上能下這個關鍵性閉環裡,為了順利的實現未來「能下」的第二筆,先要把今日「競聘才上」的第一筆畫好。
2、標定航向
年度和任期績效考核是任期制與契約化的核心標尺。把這件事情設計好、實施好,是整個機製成敗的勝負手。考核指標的目標方向怎麼樣才能既有壓力又有動力呢?
其一,將戰略規劃和任期考核目標緊密結合。這本身也是任期制的核心要義,更是包括國有股東在內的所有股東基本訴求。很多國企之前的考核指標都和年度預算指標掛鈎,現在有了任期考核,增加了將規劃指標和業績實現相結合的手段,也解決了很多企業規劃指標難以落地的問題。總體來說,任期考核不是年度考核的三年疊加,更不能隨波逐流。
其二,考核指標結構簡單,導向清楚。無論是年度還是任期,對於一家公司經理班子的考核指標,不建議過多過細。KPI考核的精髓在於指標一般是3-5個,如果超過10個,或者達到20-30個,我們建議將其中輔助性的事項集中打包,作為輔助指標考慮,或者下移作為對企業中層採用的指標進行考核。只有指標簡單了,數據真正量化了,市場結果才真正說了算,戰略導向、業績導向才能落地。
其三,目標要分層,激勵要分線。建議將考核目標劃分成三條基本線,達標線、平均線、優秀線,將簡單的線性指標,細化為「三線值」的區間指標,制定不同的考核分值標準,達標是紅線,達到平均是基本要求,追趕一流優秀是奮鬥方向。這樣設置三條考核目標線,可以更好的實現考核量化目標。
總之,我們需要制定一個需要努力奮鬥才能達到的業績目標,並且匹配有差異化、有競爭力的薪酬激勵和事業激勵承諾,做到既有壓力,也有動力。
3、三角發力
有責沒權,養庸人;有權沒利,養貪人;有利沒責,養懶人;有責沒利,養反人。
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是一個責、權、利結合統一的整體,所以必須從三個角度共同設計發力,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只重視風險和責任的增加,或者重視其他兩個忽視了責任,就會造成上面這個結果。
我們可以劃一個任期制與契約化的機製作用示意圖:
製圖|知本諮詢
有靈魂的任期制與契約化,就像這個示意圖中所示,應該是一個「三力合一」的張力模型。
力1:壓責。通過考核指標、契約籤訂、任期明確等方式,讓經理層承擔起職責和風險壓力。
力2:授權。要相信契約,相信幹部,通過明確崗位責任、明確授權清單,給予執行合同所必須的發揮空間和執行權力,減少國企系統內部的行政幹預和不增值管控,可以讓經理們安心、放手去經營、管理。
力3:增利。充分激勵和保護經理層的利益,通過業績考核增量激勵、任期增量激勵、超額利潤分享激勵的方式,充分調動高層管理團隊的激勵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剛性兌現。說了獎懲就要算數,籤了契約就必須執行。
各位朋友,未來的兩年時間,任期制與契約化管理將在全國國企中普遍推行,作為歷史性的國企市場化機制改革一部分,必將推動更多的國企走進新時代市場競爭的大潮,走入世界一流企業的陣營。
知本諮詢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持續幫助大家,12月17-18日第一期任期制與契約化的訓練營已經順利結營,希望未來有更多的企業朋友能夠和我們互動交流,投身到國企改革的浩瀚世界。
版權聲明:本文系知本諮詢旗下自媒體「混改風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北京知本創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核心專家團隊、最多原創管理技術、數百家大型國企諮詢服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