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在1949年《新中國的外交》這一重要講話中提出:
「外交不能亂搞,不能衝動」,「不要冒昧,不要輕敵,不要趾高氣揚,不要無紀律亂出馬,否則就要打敗仗」,「外交是代表國家的工作」,「要求每一個同志一切從學習出發,不要驕傲,不要急躁,不要氣餒」,「應該加倍謹慎」。
概括而言就是:外交無小事!
作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禮物,外交題材史詩巨製《外交風雲》近日於幾大衛視和網絡平臺開始播出。該劇由宋業明執導,唐國強、孫維民、郭連文、王伍福、盧奇、董勇、谷偉等人領銜主演。講述了新中國誕生以來,在世界大格局中,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毅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新中國外交事業上的故事。
這部電視劇以宏大的歷史視野,真實地再現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進程和在中國的巨變。記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新中國外交事業上的傑出貢獻,全方位展現了日內瓦會議、亞非會議、周恩來訪非、恢復聯合國席位等一系列波瀾壯闊的外交史實,塑造了睿智沉著、敬業奉獻的新中國外交家形象。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外交官們
1949年11月3日下午1時,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召集外交部組建後的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成立聯合辦公室。參加聯合辦公的人有:周恩來、李克農、章漢夫、王炳南、伍修權、宦鄉、柯柏年、龔澎、喬冠華、楊剛、賴亞力等。聯合辦公會確定了各司的排列順序:蘇聯東歐司、亞洲司、西歐非洲司、美洲澳洲司、國際司、情報司,另有條約委員會、外交政策委員會。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外交幹部的選派:
外交幹部主要來自三方面:一、來自部隊和解放區,有豐富的鬥爭經驗,是幹部來源的主體;二、在白區工作過的幹部,經受過"白色恐怖"的考驗,文化水平較高;三、有著全面領導經驗的地方幹部和青年大學生。
由於第一批外交官長期從事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可以把這些經驗充分運用於外交鬥爭的實踐中去。他們主要是被派往駐外使館擔任大使等領導職務,因而被稱為「將軍大使」。
在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成立大會上,周恩來微笑著拿起花名冊,依次點著新中國首批外交官的名字:"頭一個是王稼祥,外交部副部長,我國首任駐蘇聯大使。稼祥同志已經到達莫斯科舉行開館升旗儀式了」……周總理向大家介紹了國際司副司長,從司長到科長、副科長,周恩來一個個念出他們的名字,遇到熟人還開一兩句玩笑。在這次新中國第一批外交官走馬上任的大會上,周恩來鄭重叮嚀:"外交無小事,切不可掉以輕心。"他勉勵大家,真正成為一個外交戰士,必須磨練自己……外交同軍隊是一樣的,不過是文打而已,文打武打是一樣的。」
電視劇《外交風雲》中的臺詞也深刻體現了周總理的外交理念:
新中國成立後派往國外的第一位外交官——戈寶權。他是著名外國文學研究家、翻譯家,蘇聯文學專家。蘇聯作家高爾基的名篇《海燕》最初就是由他翻譯的。戈寶權1949年7月,陪同劉少奇秘密訪蘇。1949至1954年任中國駐蘇大使館臨時代辦和參贊。
新中國第一份國書及中蘇建交
米高揚訪華
深得史達林信任的前蘇聯領導人米高揚,曾為中國人所熟知,原因在於他1954年9、10月間和1956年9月兩度訪華。但中共領導人對他的了解,卻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米高揚的那次中國之行拉開了新時期中蘇關係的序幕。
早在1948年4月,毛澤東就向史達林提出,準備親自到莫斯科和史達林共商一些有關中國革命的問題,雙方約定了會晤的時間。但隨著中國革命的迅速發展,毛澤東無法分身赴約。1949年1月,史達林來電錶示,中國革命需要毛澤東,他將派一名政治局委員來中國解放區訪問。
帶著史達林的使命,米高揚化名為安德列夫,秘密前往中國。他先抵達中國大連的蘇軍機場,然而再繼續往西南方向飛,於1949年1月31日上午到達石家莊。毛澤東專門派出了汪東興和師哲到機場迎接。下飛機後,他們又坐了70多公裡的吉普車,才最後到達了西柏坡村。第一次到中國,米高揚非常興奮,也非常好奇,他急於見到中共中央的五大書記。
第一天會談,雙方只是海闊天空地閒聊了一些一般性的問題。但談話一開始,米高揚就意外地發現自己帶來的翻譯小柯瓦廖夫不能勝任工作。這位蘇共黨內的漢學家,中文口語欠佳,又聽不懂毛澤東的湖南話,幾乎一句也譯不出來。米高揚非常生氣,不斷催促他。而毛澤東的翻譯師哲卻顯得熟門熟路,操作自如。師哲曾在前蘇聯學習和工作了15年,是真正的前蘇聯通。因此,在以後的幾天裡,師哲一人承擔起了毛澤東、米高揚兩人的翻譯。
在毛主席宣布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天,即10月2日,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就代表蘇聯政府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之建交。10月3日,周恩來外長復函蘇聯駐華臨時代辦,同意建交。此後,中央又決定派王稼祥同志擔任新中國派出的第一位大使——駐蘇聯大使。王稼祥大使於10月20日出發趕赴蘇聯。由於當時趕不及辦理新中國外交護照,只能於10月19日由外交部辦公廳主任王炳南和副主任閻寶航共同籤署了一封「證明信」,請蘇聯沿途關卡查驗放行,並給予外交待遇。
王大使抵達莫斯科後,11月3日舉行遞交國書儀式,將新中國第一份國書呈遞給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什維爾尼克。此國書的編號是「國字第壹號」,封面為正紅色,「國書」兩個大字為隸體書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籤署、外交部長周恩來副署,並在他們籤名下面加蓋了個人印章,讓人一看就覺得格外莊嚴、得體。
毛澤東首次訪問蘇聯
16 декабря 1949 года в 12 часов дня 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ЦК КПК, председатель народного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КНР Мао Цзэдун прибыл в Москву, начав свой первый визит в СССР. Поездка китайского лидера в 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 подняла двусторонние отношения на новый уровень.
1949年12月16日12時許,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抵達蘇聯,開啟了對蘇聯的首次訪問。毛澤東訪蘇將中蘇兩國關係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1949年12月16日毛澤東在抵達莫斯科車站時,毛澤東受到蘇聯黨政領導人布爾加寧(右一)、莫洛託夫(右二)等的熱烈歡迎。)
1949年12月毛澤東
出席史達林70壽辰慶祝大會
В первый свой визит Мао Цзэдун в основном общался только с Иосифом Сталиным. Мао жил тогда на даче у Сталина, они много общались и почти подружились.
毛澤東首次訪蘇主要是與約瑟夫·史達林進行會談。毛澤東那時住在史達林的別墅裡,兩位領導人進行了許多交流,幾乎成為了好朋友。
(劇照)
《外交風雲》中史達林片段
「勝利者有不受指責的權利」
編輯:Наталья
排版:Лилия
責任主編:Лена
來源:騰訊視頻,新浪微博,百度,yandex等網絡整理
小程序
《俄語堂》
你的專屬俄語學習小程序《俄語堂》
就在這裡!
風裡雨裡我們在這裡等你!
戳下方諮詢
考研專家小肥肥鵬總(第三個微信號)
三個微信號同時在線
無需重複添加
俄語人都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