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哪個明星火?
肖戰、王一博、李現、楊紫…下意識脫口而出。
那過氣藝人都有誰?
仔細想想,好像想不太起來。
過氣藝人消失在大眾視線,甚至都不能擁有姓名。
沒辦法。
誰叫這是一群,被娛樂圈淘汰的人。
《加油!你是最棒的》是最近的熱門劇,鄧倫飾演的郝澤宇,就是這樣一個被淘汰的人。
選秀出道,在經過了偶像泡沫期後,徹底淪落為過氣藝人。
在昨天的劇情中,郝澤宇為了「創收」,開始做起吃播主播。
一邊啃著難咬的骨頭,一邊說著標準的主播用語:「老鐵」「點關注」「發紅包」「送禮物」。
有評論問他:「你好像是個明星」。
郝澤宇說:「對,我是個明星」
過氣的只能用吃播來賺錢的明星。
為了多要禮物,他還說「我就是選秀出道的,像我們這種人和韭菜似的,每年都能割一茬的那種,哎!給我刷點禮物啊」。
鄧倫的演技很自然,把一個看似輕鬆自嘲,實則隱忍心酸的過氣小明星詮釋得很真實。
雖然知道是演戲,但是粉絲也著實心疼了一把。
劇外的鄧倫依舊是當下的炙手小生,不會陷入劇裡那樣的窘境。
但在劇外的其他人,就沒有這樣的反轉了。
最近的直播帶貨很火,也順帶火了一幫主播。
在這其中,有一個很熟悉的面孔,柳巖。
她去快手直播賣貨了。
身穿一身亮綠色禮服,她還是那個主持人,只是身邊站著的不再是明星。
而是一群濃妝豔抹也叫不上名字的快手網紅。
柳巖還發了感謝視頻,抱拳說著「感謝米哥支持」,濃濃「快手」風。
不過昔日女神也是神,柳巖這場直播收入非常可觀,創造了1500萬的銷量。
同樣做直播賣貨的藝人,還有朱梓驍。
他的水花可比柳巖的大多了,#朱梓驍直播賣貨#還上了當天熱搜,引起網友熱議。
那次,應該是他近幾年被人關注最多的一次了。
網友各種陰謀論,朱梓驍這幾年是被封殺了?
隨後,粉絲放出了一張作品集合。
朱梓驍還是有戲拍的,只不過是一些小角色,或者是一些不出名的作品。
但和曾經叱詫風雲的艾利斯頓F4比起來,現在的「主播」落差還是挺大的吧。
直播賣貨雖然爭議較大,但起碼也是一種創收來源,而且還有一些角色可以演,朱梓驍也沒有那麼慘。
真正慘的,是查無此人的那種。
2011年的快樂女生被稱為是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屆。
還記得那屆冠軍叫什麼嗎?
那個頂著圓圓鍋蓋頭,抱著一個吉他,帶著厚重的大黑框眼鏡的女生,叫段林希。
她的歌?
想不起來。
她拍的劇?
好像沒有。
儘管如此,當時的她一場商演,起碼也是6位數。
這是她在《奇葩大會》上親口說的。
一天忙起來至少有四到五個通告,隨時都是空中飛人。
這就是當紅明星的待遇。
隨著偶像那段虛紅的泡沫期過去,段林希的人氣也隨之下降。
直到完全接不到商演,出不了音樂,她做了很多心理建設才接受這個事實:
她,過氣了。
遇冷之後的一落千丈,落差天上地下。
之後,段林希回家做起了微商,賣牛肉乾,賣玉石。
最難的一段時間,還開起了計程車。
和郝澤宇一樣,這是過氣藝人的窘境。
在最應該去社會上學習吸收生存技能的時候,選擇了娛樂圈這條路。
一個憑藉運氣就可以稍微存活一段時間的圈子。
是幸福的,也是可怕的。
幸福在於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享受到其他人一輩子也享受不到的福利待遇。
可怕的是,會誤以為這種幸福能一直持續,就像溫水煮青蛙。
等到它一腳把人踢開的時候,那種從天到地的落差,不知該怎麼從頭開始的恐慌會徹底把人改變。
曾經的燈光舞臺應援棒,又像星星一樣遠。
儘管如此,有的人還是願意努力地踮著腳去碰。
《創造營》剛結束沒多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選手,一定是張遠。
國內初代男團至上勵合的隊長。
當他唱起《棉花糖》的時候,相信所有屏幕前聽過這首歌的90後們,記憶都被帶回到了那個非主流的時代。
這是他最火的時候,影響力絲毫不輸現在的愛豆們。
在經歷過隊友的負面新聞,娛樂圈的更新換代之後,至上勵合,也成為了一個「曾經」。
當34歲的他,以「大齡愛豆」的身份和這幫孩子競爭,獲得了超高票數的時候。
你會看到,那些星星又回到了他的身邊。
用這個比方,那薛之謙,就是重新擁有了一片銀河。
現在的薛之謙,不會再有幾年前過氣藝人的窘境了。
曾經以《加油好男兒》出道,在出了《認真的雪》後就銷聲匿跡,有將近八年查無此人。
在這期間,他開網店,賣貨,但賺的錢最終還是燒給了音樂。
他也商演。
大場子小場子只要有演出他都去。
儘管臺下是一群小朋友,他也能蹦的老高。
終於,憑藉那幾年網絡上沙雕的稀缺,薛之謙成功出圈,成為過氣藝人翻紅的典型。
還有著名音樂表演藝術家騰格爾,自從唱了《卡路裡》、《隱形的翅膀》被大家群嘲過後,人氣大漲。
「聽騰格爾老師唱歌特別豪放,像在草原上飆車,只不過車軲轆是方的。」
對於這些聲音,他都選擇接受。
在《少年可期》中,他說「如果不唱這歌,恐怕你們都不認識我。」
老藝術家也有這樣的處境和覺悟。
回到郝澤宇身上,他清楚自己已經過氣,他也清楚自己現在做的直播有多麼讓他牴觸。
但是為了創收,為了能再去夠一夠那個原來的自己。
吃完了摳吐唄。
在這條路上,有的人找準了自己的定位,選擇既來之則安之。
有的人,掙扎過後,選擇放棄,接受這個回歸平庸的自己。
而有的人,披荊斬棘,泥濘中繼續摸爬滾打。
但無論哪種,都是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