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前國腳陳濤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了他的退役宣言,2003年的非典時期,他開啟了真正的職業足球生涯,17年後,又遇古巴一場大疫,他不得不與自己的職業球員身份說再見了。儘管他自己說,對即將開始的下半場無比期待,對未知的挑戰充滿興奮和憧憬,看不出他離去的感傷,但陳濤的退役,卻引發了足球圈內的一番唏噓和大討論。
因為,陳濤那一代人,是世青賽帶給我們最近的回憶:在2005年的世青賽上,陳濤幾乎與梅西比肩耀眼,同入世青賽最佳陣容;2007年的土倫杯,陳濤也技驚四座。人們之所以都對陳濤的退役如此感懷,是因為陳濤留給了我們太多值得驕傲的回憶,自他之後,就沒有中國的年輕球員在國際大賽上引起廣泛關注了。事實上,2002年世界盃之後,我們再也沒有進軍過世界盃決賽舞臺;2005年陳濤那一代精英之後,中國足球成了世青賽的絕緣體。所以,當韓國的孫興愍橫空出世之後,很多人都感慨:為何中國培養不出這樣的球員?事實上,別說孫興愍,就是陳濤,我們也沒有第二個了。
出道即巔峰的天才
用「出道即巔峰」來形容陳濤一點不為過。
陳濤2003年被葡萄牙教練託尼選入一線隊並且在聯賽中嶄露頭角後,便開始迅速走向了他的揚名之路。他曾經以隊長身份在國少、國青徵戰,技驚四座,後來成為國奧隊的核心,同時被看為是國家隊中場核心鄭智最靠譜的接班人。就這樣一個一路開掛的少年,卻始終沒有站在聯賽冠軍的獎臺上,終其職業生涯結束,也沒能實現自己的留洋夢想。
陳濤那一代球員還有留洋夢,很多人都說,現在的球員在陳濤那個年紀,動輒就300萬起的工資,如果陳濤生在現在這個時代,他的身價得是多少?足球圈沒有如果,如果是現在,可能就真的未必有陳濤了,如果陳濤在現在,他還會不會堅持自己的留洋夢?陳濤曾經很堅定地說,會。不管怎樣,他都想去歐洲賽場闖闖。但是在國內,他逐漸走向低級別聯賽引起了很多人的議論,其實只有陳濤自己知道,一路心碎,一路疲憊,當所有的年少輕狂被消磨掉稜角之後,他也就成了一個只想為孩子多留一些積蓄、安靜地踢幾年足球的普通球員了。
陳濤與瀋陽金德矛盾大爆發在土倫杯後奧運會前夕,在他一次次留洋夢被阻止後,一紙月薪8000的合同鎖住了他,他也曾經因為想要離開而數月缺席訓練,甚至差點錯過2008奧運會。陳濤成名迅速,但苦於當時沒有合適的政策將他託起,相反,與他同一屆世青賽的韓國球員樸主永、日本的本田圭佑,都很快走向了歐洲賽場,無論成功與否,至少他們為本國球員留洋進一步拓寬了大門,而沒有流失「國有資產」的我們,則徹底被遠遠關在了世界足球的大門外。
記者曾經問陳濤,會不會讓兒子繼承他的衣缽選擇踢球,陳濤說,堅決不會。「一個孩子能踢到職業級別有多難,但是隨便幾個政策就能把一些人逼得提前退役了。這麼個現狀,有多少家長還敢讓孩子踢球?你知道孩子長大了能趕上哪波兒政策?反正我是沒這個膽量。」儘管陳濤不是被政策逼迫退役的,但他卻道出了很多職業隊員的心聲,也說出了中國足球人才越來越少現狀的根本原因。
陳濤是一名技術細膩、同時大局觀很好且用頭腦踢球著稱的球員,中國之所以那時候還能在一些世界大賽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也是得益於我們還有一些像他這樣類型的中場組織核心球員,而隨著聯賽的發展,陳濤這一類球員的位置都逐漸被外援所取代了。不僅僅是中場沒了指揮官,我們的前鋒、後衛、甚至整個核心一條線都被外援所替代,所以在陳濤這批球員之後的國際大賽中,我們再也衝不出去,也就不奇怪了。
陳濤這批球員在2008奧運會前後經歷了什麼,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經歷過那許多事後,又對他們的心態有怎樣的影響,很多影響,從表面也是不容易看出來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國青隊、國奧隊、國家隊,無論有多少人在罵,但也一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球迷在支持,在鼓勵。而2008年之後,很多事情都變了,中國足球也幾乎是從那時候開始,徹徹底底淪為笑柄了。
那一代已大部分凋零
讓我們再看看2005年世青賽中國國青隊的大名單:門將:張磊、于子千、楊程;後衛:趙銘、馮瀟霆、譚望嵩、劉宇、鄭濤、苑維瑋;中場:陳濤、盧琳、蒿俊閔、王洪亮、趙旭日、周海濱、崔鵬;前鋒:董方卓、朱挺、郜林、毛彪、鄒遊。
在這份21人的大名單裡,目前還活躍在中超且是絕對主力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而退役的球員也佔據了一部分;這批球員真正能夠稱得上是各隊絕對核心的,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也很少。以這批球員在2005世青賽上取得的小組賽三戰全勝、淘汰賽惜敗德國的戰績,他們都應該成為職業聯賽的中流砥柱,同時也應該是國家隊的核心構成,在國家隊繼續大放異彩建功立業,但後來真正在國家隊成為常客且如果落選就會引發極大爭議的,只有郜林和蒿俊閔兩人。包括陳濤在內,加上崔鵬、周海濱、譚望嵩、朱挺等,在國家隊亮相的時間以及拿到的榮譽,其實遠沒有達到他們能力所應該達到的高度。董方卓是最讓大家惋惜的,他早早結束職業生涯,他原本也有機會寫一部屬於自己的傳奇。
2005國青的成材率顯然不如2001國青高:2001國青的曲波、安琦、王新欣、閻嵩、胡兆軍、杜威、孫祥、徐亮等人,都在聯賽裡大放過異彩;2005國青中,郜林、馮瀟霆、周海濱、陳濤、趙旭日能夠稱得上球隊的關鍵核心,其餘球員的不可替代性則略遜,更有一批球員,打著打著就徹底銷聲匿跡了。其實,這多少與2005國青球員所處的聯賽時代有一定關係,那時候聯賽改制,甲A進中超,然後又停止升降級,各隊投入銳減,假賭黑盛行,聯賽質量難以保證,這些都或多或少影響了這批球員競技狀態的保持,剛剛進入職業聯賽的他們很難在覆巢之下成為完卵,能夠一直堅持到後來還能成為國家隊常客的馮瀟霆、郜林和蒿俊閔,他們也都來自於豪門俱樂部,不斷漂泊的球員則很難短時期在不同球隊建功立業,自然也就很難成為國家隊的常備軍。
陳濤那批球員出道就達到了自己的巔峰時刻,因為聯賽取消了升降級,也給了一些年輕球員機會。那時候的崔鵬17歲就可以打中超,黃博文16歲就亮相,這放在今時今日是不可想像的,陳濤也是早早就打上了職業聯賽主力,但是整個聯賽大環境的倒退,卻沒能幫助中國足球飛得更高,反而是摔得很慘。陳濤曾經感慨,比起任何針對於特意提攜年輕球員的專門政策而言,能夠建立起一個有長遠發展空間、有長遠前景、有積極正面社會形象、有拼搏精神和正能量的足球圈秩序,其實更加重要。
以前中國足球還能慨嘆一下傷仲永,為何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而如今,我們連感嘆這個的機會都沒有了。
本文來源:足球報 作者:賈巖峰 責任編輯:劉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