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日夜,那些上海援鄂醫療隊的她們,讓人牽掛,真相看這裡

2020-12-23 騰訊網

「哪裡有什麼救人的天使

和濟世的英雄,

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

學著前輩的樣子,

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疫情就是命令,上海全力以赴。

1月24日除夕夜,136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首批醫療隊出徵,緊急馳援武漢;27日晚,增補的50名護理人員出發;28日,又一批148名隊員告別親友,出徵前線……

從第一批隊員抵達武漢至今

已經過去了十個日日夜夜

我們心疼

他們臉頰被口罩壓出的印痕

也為他們治癒兩例患者而欣喜

他們在前方有哪些故事,今天我們挑選了來自武漢一線的照片,透過這些「逆行者」的身影,來了解這場「阻擊戰」的艱辛,也相信被一縷縷微光點亮的江城,終將勝利!

01

話別親人 相信春天終將到來

△上海市胸科醫院護士 馮亮(拿「佑」字)

我會平安回來的,外婆儂伐要哭哦,媽媽在的……」馮亮彎腰站在床前,輕聲對外婆說。那本是舉家歡慶的除夕夜,但在那天,「團圓」二字,並不屬於馮亮和其他上海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們。和家人道完別,馮亮心裡充滿了愧疚,但她知道哪裡更需要她。

馮亮是上海胸科醫院的一名護士長,家裡的親人中,學醫的有不少。「看到召集通知時,我先生就在身邊,和他一商量,他很支持,我就報名了。父母也很支持我。」93歲的外婆曾經是華山醫院的一名藥劑師,明白救死扶傷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卻也知道孫女此行面臨的挑戰。在與馮亮話別時,還是留下了不舍的眼淚。馮亮家和外婆家離得很近,與外婆感情也很深,幾乎每周都會去探望。「我向外婆保證,一定努力救治更多的人,也會把自己安全地帶回家。」

馮亮有兩個可愛的孩子,一個讀六年級、一個三年級。弟弟還不太明白媽媽此行的意義,可哥哥已經將武漢與危險劃上了等號。怕自己說太多會有更多眷戀,馮亮只是安慰孩子們,媽媽去那裡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很快就會回來的。

鼠年第一天的凌晨,馮亮和醫療隊員們來到了一個陌生,卻會讓他們銘記一生的城市。大街上雖然空蕩,但還是相當有序。當地市民聽說是來自上海的醫務人員,都非常友善。到達的頭兩天,醫療隊開展了嚴格的培訓,為了更好地救治,也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1月27日零時,馮亮正式進入武漢金銀潭醫院,承擔了首個夜班護理工作。「我們是有信心的,特別是經歷了非典等各種疾病,始終心懷一個信念,科學的防控和治療能戰勝一切病魔,我也相信春天終將到來。」

02

全副武裝 成為病人溫暖依靠

這是武漢前線護士的手,戴了8小時防護手套的手

幹皺,卻美麗

手的主人,叫諸玫琳,曙光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成員。

「要去疫情最嚴重的地方,和爸爸媽媽商量過嗎?」90後的諸玫琳,是曙光醫院首批援鄂團隊裡年齡最小的。當護理部同事這樣問她時,她哽咽了,「父母雖然不舍,但還是支持我去。爸爸說,你是重症監護室的護士,年紀又輕,也沒結婚,就應該去報名。」

新年,就在與病毒抗爭的戰役中來臨。

曙光醫院諸玫琳(中間藍色防護服)

諸玫琳所要工作的地方,是武漢金銀潭醫院北三樓重症病房。在疫情的戰場上,時間等於生命。1月26日中午,剛剛結束防護操作的她就與同事上崗,接過了武漢同行移交的「陣地」。

所有醫護人員都要將自己全副武裝。把厚重的防護服一層層包裹在身上,平均就要20分鐘。穿著防護服,體感悶熱,稍稍走動就渾身溼透,體力消耗也遠超平常。「卸裝更是關鍵,耗時也更久。由於周圍都是被病毒汙染的物資,順序稍有不對,就可能把自己暴露。」諸玫琳說。結束工作後,每脫下一樣就要洗手消毒,她和不少隊友的手也因反覆消毒過敏紅腫

為了避免增加感染機率,也為了節約防護裝備,諸玫琳和其他護士在上崗前不吃不喝。「裝備穿脫太過麻煩,而且一上廁所,整套防護服就廢了。」由於病房裡的病人多是用無創呼吸機,或是用高流量氧氣治療的重症病人,病情嚴重多數無法生活自理,沒有護工及家屬,一切都得自己扛。「除了常規監測病情、靜脈補液、呼吸機導管護理等醫護工作,我們還要解決病人的生活護理,包括更換床單、病人飲食,嘔吐、排洩物的清理。」諸玫琳說,「理解病人的惶恐、不安和無助,我們才能成為他們患病期間最溫暖的依靠。」

首日工作,諸玫琳一直工作到凌晨1時與夜班護士交接好。期間,她裡層的工作服溼了又幹,幹了又溼。下班時脫下面罩,臉上儘是壓瘡;脫下口罩,已經全部溼透;脫下手套,手被汗水浸皺……

03

微信裡報喜不報憂,媽媽不哭

照片裡這雙手的主人,叫馮金娟,是巴士三公司740路調度,下個月退休。

照片裡的白衣天使,叫倪溦,24歲,是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護士、上海援鄂醫療隊的成員,也是馮金娟最牽腸掛肚的寶貝女兒。

倪溦是主動報名的,沒和家人說。大年初一在外公家拜年,她接到通知,隨時準備出發,才悄悄向父母坦白。

馮金娟很崩潰,她知道現在去武漢的風險,更何況是支援醫院。「我當然不捨得,女兒第一次獨自出遠門,就是去疫區,哪個母親會放心老公很支持,我說你也真是膽子大。」馮金娟沒敢告訴83歲的老父親,編了個理由,提前回家幫忙收拾行李——硬塞給女兒兩套從來不穿的棉毛衫褲,「否則我心不定」;買了一大堆巧克力,外加善存片和泡騰片;聽說穿防護服不方便上廁所,還準備了成人尿不溼。說到這個細節,馮金娟哭了。

年初三深夜,倪溦突然問:「可能明晚走,媽媽請假送我去機場吧?」因為太晚不方便換班,馮金娟沒答應,有些後悔。她本打算第二天下了早班去送機,卻聽到了女兒提前出發的消息。「她是好小囡,我也只能支持。這件事總要有人做,但我真的捨不得。」

和母親的萬般糾結相比,倪溦特別樂觀,每天和家裡發微信報平安,只報喜不報憂:「一切都好。」「我會保護好自己的,媽媽放心。」「這段時間是有生以來最懂保養的,天天吃善存片和泡騰片。」昨天,為了方便穿防護服,她剪短了頭髮,輕鬆地給母親發消息:「ICU老師真牛,既會急救,也懂剃頭。」馮金娟立刻更新朋友圈:「寶寶,你的新髮型最美。」

每次問到具體工作,倪溦都用「挺好」回應。女兒出徵6天,馮金娟一個電話都沒打過,只發微信文字。「怕影響她和室友休息;而且,反正聽不到實話。」直到昨天,她才聽朋友說,女兒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危重救治組,要接觸不少重症病人。她再次哽咽,泣不成聲

馮金娟天天盼著女兒平安歸家,她知道回來也可能要先集中隔離。「隨便去哪個偏僻角落都行,只要能快點回上海。」

有一次實在太想女兒,馮金娟主動要她發點照片。倪溦身穿防護服,乖乖地比了個心。她的表情被完全擋住了,但可以想像,那一定是個燦爛的笑容。

04

一天連過兩次生日,回到1歲

2月1日,在晴朗的武漢,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蔣惠佳過了兩次32歲生日。

第一次是下午,藉助手機三方視頻「雲慶祝」。丈夫和3歲的女兒豆花在家,同事們在奉賢區中心醫院ICU病房,同唱一首生日歌。上海特製的蛋糕上寫著「等到黑夜翻面之後,會是新的白晝」,寓意武漢抗疫之行必勝。

看著手機屏幕上的媽媽,小豆花皺著眉,不說話,也不唱歌。她太想媽媽了,唱不出來。這次報名,除了丈夫,蔣惠佳沒告訴任何人,包括女兒。丈夫一直是她的堅強後盾,支持她的任何決定,臨別時送上安慰「家裡有我,放心」。

出門前,她險些被小豆花稚嫩的呼喚聲打敗「媽媽,媽媽,你要去哪裡啊?

「媽媽要去很遠的地方上班,你在家裡要乖乖的好不好?」她沒敢多說話,短暫擁抱後扭頭離開。

告別那天,是大年夜。蔣惠佳在微信朋友圈留言:「願前方的武漢同胞早日遠離疫情,願逆行的我們平安回來」。

第二次是晚上,醫療隊的戰友們幫她慶生。蔣惠佳笑盈盈地切開生日蛋糕——蛋糕很小,只夠每人吃一口,但形狀別致,是美麗的愛心。

過了這個生日,其實我不是32歲,而是1歲,有重生的感覺。打贏這場仗,醫療隊所有人都像重生了一樣。」吃完蛋糕,蔣惠佳說出了之前許下的願望,「送給全國人民,希望疫情快點結束,大家快點恢復正常生活。這是最重要的。」

她是年初二中午第一次走進金銀潭醫院病房的,臨時接到任務,午飯也來不及吃。穿戴防護服後,身體消耗大增,疲勞感迅速襲來。「工作6小時,餓得胃痛3次,差點站不住,靠意志力撐了下來。」她要負責照顧病人生活起居,包括吃喝拉撒等髒活累活。傍晚交班後,一層層脫下防護服,她發現眼罩裡的水珠匯成了「小河」,毛衣和第二層工作服都已溼透……

生日這天,蔣惠佳還對著鏡子,把一頭短髮剪得更短,為了穿防護服更方便些。「現在哪怕再難看,我也覺得自己是最好看的。」她笑著說。

05

短筒靴被汗水浸溼,渾然不覺

這是上海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許虹的短筒靴,她自己也很意外,汗水幾乎把厚厚的鞋子全部浸溼。脫下防護服那一刻,就像脫下一件雨衣,只不過水是從內側流淌下來。天氣很冷,更衣室沒有空調,她打著哆嗦換上便服,留下一張特別的自拍照。

39歲的許虹來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有豐富的呼吸科、重症監護室護理經驗。2月1日,上海醫療隊接管武漢金銀潭醫院北三樓的第6天,責任組長許虹第二次進入監護病房。如果說武漢的醫院是前線,那麼監護病房就是前線拼刺刀的地方。

從清晨7時到下午3時,許虹沒喝過一口水、吃過一口飯、上過一次廁所。既為了節約物資,不想脫下防護服,也是因為忙起來根本不覺得渴和餓,體內水分早已化成汗水。

許虹說,進病區沒多久,裡面的護士服全部溼透,渾身粘乎乎的,護目鏡上一層霧氣。霧氣很麻煩,護士會看不清血管。遇到抽不出的血氣、打不進的留置針,就得責任組長上。許虹笑言:「今天運氣好,都是『一針見血』。」

進病房後,她需要主動安慰清醒的病人,問他們想不想吃東西,要不要喝水,還有什麼需要。遇到難懂的方言、聽不清的話,幾乎要零距離湊近聆聽。「你用自信、飽滿的話語去鼓勵患者,就會提升他們戰勝病魔的信心。」許虹說,當天北三樓有兩名患者出院,隊友們的好心情簡直無法形容

由於疫情特殊,許虹需身兼多職,除了護理和治療,還要拖地、擦拭、準備生活用品、鋪床換尿布,遇到哪個房間忙不過來,就去幫忙,並要負責和病區外圍醫生溝通,「一轉眼就到了下班時間」。

拿下防護罩、脫下防護服,滿臉滿手都是壓痕,任由汗水流淌。許虹這才發現,短筒靴的鞋筒和大半鞋面已浸溼,只有緊包著鞋套的鞋尖是幹的由於長時間悶熱潮溼,小腿肚上發出了一塊溼疹

她每天最幸福的事,就是回駐地洗熱水澡,和讀五年級的女兒視頻報平安,再迎接第二天的戰鬥。

06

減少風險 為報家國剪青絲

我這輩子沒有剪過短髮,我今天鼓足了勇氣,把長發剪了。」上海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第九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護士長黃波黎利用休息時間,剪去了心愛的長髮。

2月2日,有理髮師來到了醫療隊的駐地,黃波黎頭一個報名。「頭髮長了不方便,還有可能細菌感染。大家都是能剪短髮的就剪短髮。」她故作輕鬆地說,「安全第一,為了讓病毒沾染的機會更少一點,還是值得的!」

不為人知的是,黃波黎去年剛剛完成半年的援滇任務。「為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個樸素的想法,是她援滇的動力,也是報名參加援鄂醫療隊的初心。

1月31日中午12時,黃波黎進入武漢第三醫院隔離病房與當地醫護人員並肩作戰。她原本想著,前一批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隊員一個班要8小時,自己4個小時一班,時間會過的相對快些,可現實很快打破了她的猜想。「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工作第一小時就有了缺氧、頭痛的感覺。4個小時下來,疲勞程度和平常不穿防護服在自己醫院工作12小時差不多。」她說。

第一天上班,她只吃了兩頓飯,上班前只吃了個半飽,還要儘量少喝水,避免上廁所。隔離病房裡沒有護工,病人所有的護理都要靠護士完成。「4個小時我們幾乎沒有坐下過,為了確保及時監護,我們不停巡視。」因為反覆酒精消毒和長時間戴著橡膠手套,他們的雙手已經發白、起皺。脫下防護服和口罩,耳朵和面頰早已被勒出深深的印痕。

有個剛下了夜班的姑娘,也在等著理髮,她哭了。從機場的告別開始,想要流淚的時刻很多,黃波黎告訴自己,「要堅強!」

07

脫下軍裝 她也是戰士

今天是李曉靜到達武漢抗疫一線的第七天。

李曉靜防護服裡的衣服,溼了又幹。長時間戴口罩,臉上潰爛的傷痕漸漸復原

下午1時吃上第一口飯,她不敢懈怠,因為這是在和時間賽跑。

大年初三,50名護理人員組成的上海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全力支援武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護師李曉靜是這支醫療隊的隊長,此前,她曾是一名軍人

出徵後不久,李曉靜將微信頭像換成了為她拍攝的照片。照片裡的她,向著車窗外敬了一個軍禮。

是戰友,也是攜手戰鬥的人。

作為一名軍人,就該上戰場;作為一名護士,就該救死扶傷;作為一名黨員,就該衝鋒在前!雖然我此刻已經不是軍人,但是依然希望以醫務人員的身份參戰。」請戰書中,她寫道,「對於軍隊退役的人來講,名和利,以及進步都不是那麼重要了,關鍵是自己要做什麼,想做什麼,能夠為社會做些什麼」

脫下的軍裝,似乎刻在了李曉靜挺直的身板上。她踐行了退役時許下的「若有戰,召必回。」

來到當地後,李曉靜曾通過媒體和戰友們短暫連線:「我曾經是你們當中的一員。」說到這裡,李曉靜開始哽咽。「雖然脫下了軍裝,但是我還是以醫務人員的身份繼續和你們站在一起。所以我也希望我們能一起,不管以什麼身份,所有的醫務人員都可以攜手共同戰鬥。」

李曉靜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許多退役軍人成為了她的堅強後盾。「看她的朋友圈,得知她的臉已經有些潰爛。我們戰友非常心痛,組群為戰友購買物資。」時刻關注著戰友的動態,近300名退役軍人「聞風而動」。他們成立了愛心微信群,每次募捐「拼手速」,一群滿了開二群,陸續為前方提供了多種急需物資。

「守望相助,本就是作為戰友最該做的事情。」做了這麼多,戰友們只有這淡淡一句。談到戰友們的支持,李曉靜哽咽了:戰友們身在天南海北,有的素未謀面,但情同兄弟姐妹。再多的語言都無法表達我對戰友們的感激。

是同事,也是那個關心自己的人。

李曉靜出徵前夕,有個人在車窗前和她不停揮手。這個人是浦東新區浦南醫院護理部主任郭智慧,也是李曉靜在請戰書中提到的郭主任。

在郭智慧看來,李曉靜有著軍人的愛國心和職業的使命感。「我和她共事了兩個月,她特別敬業。」除此之外,李曉靜也是那個特別貼心的同事。「我自己因為工作強度大,身上有溼疹。有次我在醫院塗藥,被她看到了自己滿手滿腳的溼疹。第二天她就回家拿了一罐針對溼疹非常有效的藥膏,讓我試一試。」

前天,護士團隊員張言生日,李曉靜和團隊的醫護人員一起為她慶祝。「現在訂蛋糕非常難,盒馬生鮮和其他渠道根本就沒有原材料。雖然條件有限,但是我們都非常開心。」戰友們為她準備的水膠體敷料被她分給了隊員。「希望能夠為它們減輕一點皮膚損傷,都是女孩子,愛美。」李曉靜說。

是妻子,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在春節前夕,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暴發。聽說要組建醫療隊,李曉靜的內心開始沸騰:「我有17年前支援北京『小湯山』的工作經驗,也有在四川抗震救災的經驗,更有近20年的臨床護理經驗,我願意作為浦南人再次出徵援鄂!」汶川地震時,吻別女兒,李曉靜匆匆出發。「從小湯山開始,我每一次出徵都是把孩子扔給他,其實他為家庭也做了很多的犧牲。」李曉靜十分感謝丈夫的犧牲。這一回,她決定徵求丈夫的意見。

「她非常喜歡穿軍裝,骨子裡有著磨滅不掉的軍人情結。」當李曉靜提出要去武漢的那一刻,愛人老許表示理解。去年11月,李曉靜的母親過世,按照當地風俗,逝者去世百日之際要舉行儀式。為了去一線,他們退掉了機票。老許和兩個孩子留守上海,還替她給家中老人做起思想工作。昨天,是她母親的百日。李曉靜在朋友圈發了一首詩。「凝望母慈顏, 驟然心驚駭。何堪母已去, 泣祈是夢哉。夢醒母安在,見兒笑顏開。問從何處來,親自置飯菜。黃昏榻上坐, 沐足水已開。欲孝親不在, 悲傷溢滿懷。」

1月30日,李曉靜的小女兒生日。這回李曉靜也沒能和小女兒一起過,視頻連線老許和女兒後,她開了一個自嗨鍋慶祝。

用李曉靜自己的話來說,「脫下白衣,我們是女兒、是母親、是兒子、是父親,是你們身邊再平凡不過的朋友;穿上白衣,我們就要面對病魔,為人們的健康保駕護航,特殊情況下,我們被稱為英雄,其實,平時我們每天都在這麼做。」

網友們都淚目了

感謝你們,最可愛的人~

願春暖花開之時,

你們都能平安歸來!

來源:新民晚報金海岸工作室(xmwbjha755)

作者:郜陽 曹剛 張澤兮

相關焦點

  • 十個故事,告訴你上海援鄂醫療隊的生活真相!
    那本是舉家歡慶的除夕夜,但在那天,「團圓」二字,並不屬於馮亮和其他上海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們。和家人道完別,馮亮心裡充滿了愧疚,但她知道哪裡更需要她。馮亮是上海胸科醫院的一名護士長,家裡的親人中,學醫的有不少。「看到召集通知時,我先生就在身邊,和他一商量,他很支持,我就報名了。父母也很支持我。」
  • 上海援鄂醫療隊的貼身衣物,三槍包了!
    圖說:三槍集團捐贈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給上海抗疫天使們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偶然間得知上海援鄂醫療隊急缺一次性內褲,上海老字號三槍集團決定鼎力相助。記者今天從龍頭股份旗下的三槍集團獲悉,捐贈給上海抗疫天使們的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目前已送達上海市經信委援鄂醫療隊後勤保障組指定倉庫。三槍更做出承諾,上海援鄂醫療隊關於貼身衣物的物資需求,三槍全包了!2月9日,三槍集團偶然得知援鄂醫療隊急缺一次性內褲3000條。
  • 英雄凱旋 山東援鄂醫療隊576人返濟
    3月18日,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感染隔離病房的最後兩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實現了黃岡新冠肺炎「四類」患者清零,山東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收拾行囊,踏上回家路。「我抬眼是大別山的輪廓,我閉眼是中心醫院急診科,戰友呀我們一起忙碌著,濟南吶,濟南吶,我離家倆月了,我只想對你說,濟南,我想你了,我要回家了……」19日晚,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徹夜難眠;同一時間,在山東濟南,有人接連唱起了這首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中心醫院改編的歌曲,表達對他們的想念和牽掛。
  • 三道水門接風洗塵 國航包機接155名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返京
    民航資源網2020年4月7日消息:2020年4月7日19時17分,國航CA042航班搭載著155名國家援鄂醫療隊隊員平穩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飛機緩緩穿過三道水門,以航空界最高的禮儀向白衣戰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 與醫生同賞落日老人拉小提琴送上海援鄂醫療隊
    新京報訊(記者 李一凡 王瑞文)4月1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療隊已撤離武漢抵達上海,成員將集中居住酒店
  • 上海援鄂醫療隊家宴|海派醬鴿和大烏參
    > 上海援鄂醫療隊家宴
  • 三槍無償提供上海援鄂醫療隊貼身衣物 首批物資送達指定倉庫
    人民網上海2月11日電 2月9日,龍頭股份三槍集團獲悉上海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急缺一次性內褲後,當天決定捐贈4000條純棉內褲與500套保暖內衣,為馳援武漢的抗疫天使們送上貼心的溫暖保護。目前,捐贈物資已送達上海市經信委援鄂醫療隊後勤保障組指定倉庫。
  • 廣西援鄂醫療隊150人凱旋,他們在武漢市中心醫院...
    3月24日,廣西援鄂醫療隊150人乘機返回南寧。截至目前,廣西援鄂醫療隊已累計撤回隊員553人。 本次返回的抗疫醫療隊主要為第六批隊員,有心理醫生1人、院感人員2人、臨床醫務人員147人,分別來自自治區南溪山醫院、自治區腦科醫院、自治區江濱醫院等3家區直醫療衛生機構和南寧、柳州、桂林、
  • 張曉強等市領導連線援鄂醫療隊 「家鄉就是你們的大後方!」
    張曉強等市領導連線援鄂醫療隊 「家鄉就是你們的大後方!」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張曉強等市領導視頻連線援鄂醫療隊
  • 「陝西援鄂醫療隊員疫區日記」致牽掛我的人:原諒我的不辭而別,我...
    陽光報聯繫到前方醫護人員,在緊張的救援工作間隙,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疫區一線工作生活的細節,並開闢專欄「陝西援鄂醫療隊的疫區日記」,在陽光報、陽光網、官微、官博、少年家國信公號及本報其它各新媒體平臺推送。
  • 我省第一批援鄂抗疫醫療隊清艙,最後一名患者轉出
    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奮戰62個日夜不辱使命完美收官3月28日15時30分,隨著我省第一批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組李家寧團隊的醫護人員從武漢協和醫院西院11樓病區將一名患者轉出,這標誌著已經在武漢「戰鬥」62天的我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完成救治工作。
  • 抗疫巾幗英雄|國家援鄂醫療隊|護士長|湖北醫療隊|火神山醫院
    此次發布的「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共20人。武漢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範湖分院醫生甘如意 —— 騎行4天3夜300公裡返崗的90後女孩7、蔡志芳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蔡志芳 —— 本院上一線最早、堅持時間最長、年紀最大的病區主任8、毛永輝國家援鄂醫療隊北京醫院腎內科主任
  • 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日記:有愛作後盾,終會「守得雲開見陽光」
    1月29日,是我們援鄂的第五天。武漢終於出了太陽。這久違的放晴,讓我有一種「守得雲開見陽光」的感覺。今天是中班,所以上午的時間可以自己支配,我就去幫忙接收各地發來的補給物資。今天有兩批物資先後到達。其中一批是仁濟醫院第2批援鄂醫療隊給我們帶來的五大箱補給物資,以生活用品為主。
  • 又一批返浙援鄂金華醫療隊今日載譽歸來!
    今天(3月28日),我省第三批返浙援鄂醫療隊439人乘坐專機「回家」。據了解,439人的隊伍由浙江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方艙醫院分隊)、援荊門醫療隊和疾控隊等組成。其中有金華隊員52人,他們是金華的42位醫護人員、浙大四院 8人和第五批援助荊門的2人;3月28日14時許,他們乘坐的包機順利抵達杭州。
  • 圓滿完成任務,北京市援鄂醫療隊今天回家!
    3月31日,歷經65天鏖戰,北京市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任務,啟程返回北京。1月27日,北京12家市屬三甲級醫院的136名醫護人員以閃電般的速度完成集結。在首都國際機場,鮮紅的黨旗衝破夜空,飛機發動機轟鳴,北京市援鄂醫療隊的勇士們毅然踏上徵程,逆行奔赴武漢「戰疫」前線。
  • 湖南援鄂醫療隊暢遊大美武漢
    湖南援鄂醫療隊暢遊大美武漢 2020-10-05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兒莊區援鄂醫療隊隊員侯妍...
    臺兒莊區援鄂醫療隊隊員侯妍的感謝信請您查收!我是山東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侯妍,已經平安回到山東,現在德州市齊河縣接受醫學隔離觀察,一切安好。2020年2月9日,我有幸代表家鄉出徵武漢抗擊疫情,在駐漢陽國博方艙醫院,在這次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們頑強拼搏,英勇奮戰,實現患者「零死亡、零感染、零返艙、零事故、零投訴」的目標,圓滿完成了組織分配的各項任務。
  • 寫在東營市援鄂醫療隊第二批隊員...
    千裡疾馳援鄂去,英雄凱旋淚滿襟。4月5日上午,又是一次離別的相擁相泣,又是一次凱旋的榮耀團聚。當日,東營市援鄂醫療隊第二批26名隊員凱旋,東營市依舊用最高禮遇歡迎英雄們回家。從一早要離別山東隊隊友,到登上駛往東營的專車,直到踏上東營的土地,眼淚成了他們最親密的「朋友」。
  • 這個春天,你是大別山最美的杜鵑花——追記山東援鄂醫療隊隊員張靜靜
    4月7日夜,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北廣場,黃岡醫護人員和群眾近千人手捧蠟燭,圍成「心」型,共同默念一個名字——張靜靜。她是山東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曾在這裡奮戰53個日夜。1月26日凌晨兩點半,張靜靜隨山東醫療隊抵達黃岡,完成援鄂任務後,3月21日隨隊離鄂返回濟南,按規定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
  • 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勝利返陝|西安中醫腦病醫院|援...
    白衣執甲 英雄凱旋3月24日,西安中醫腦病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3名「抗疫勇士」——急診內科護士長黃寧利、護士雷嫚莉、手術麻醉科醫師孫亮作為陝西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共145名英雄一同踏上歸程。2月19日,他們肩負使命,趕赴湖北,為守護生命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