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李苦禪先生有句名言:「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
誠如先生所言,想要走出閉塞的小世界,在廣闊天地中自由翱翔,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讀書是不可錯過的重要途徑。
有這樣一位有著遠大理想的學子,他生於貧家,從小和父母一起過著非常貧困的生活。
在艱難的條件下,他卻有一顆追求上進的心靈,一直堅持讀書學習,哪怕遭到他人的白眼、諷刺和挖苦,都無法讓他打消奮鬥的熱情。
他告訴自己:「我一定要考上北大!」北大成為了他心中一盞最明亮的燈火,指引著他戰勝困難、一路前行。
最終,他在高考中取得了649分的好成績,順利地考入了北京大學。
那麼,出身貧寒、從沒上過一天補習班的他,是如何實現夢想的呢?
貧家學霸,在艱難中成長
他的名字叫閆甲祥,來自河南中牟一個農民家庭。他的父母沒有什麼文化,卻對讓孩子接受教育有一種天然的執著。
為了供家裡的兩個孩子讀書,夫妻倆吃了不少苦。
閆母除了要操持家務、照顧孩子外,還要種好家裡的幾畝地;閆父則外出打零工,一年到頭從不休息,有段時間,為了賺錢,閆父每天幹活時長甚至超過12個小時。
閆甲祥是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他從小就幫著爸爸媽媽幹活,做飯、洗衣服、打掃房間他都會做,還經常和媽媽搶著做。
每到放假的時候,人家的孩子外出遊玩,他卻趕緊拿上工具,和媽媽一起下地,哪怕是在炎熱的伏天,他累得汗流浹背,也不會跟媽媽說一聲累。
平時生活中,他特別注意節儉,因為他知道家中的每一元錢都是父母用辛勤勞動換來的,他捨不得花用。
天熱的時候同學們會買雪糕、冷飲來解渴,可憨厚的他卻寧可忍著熱、流著汗,也不會去買一塊冰糕。
高中住校後,他在開銷上更是精打細算,雖然學生餐廳的飯菜已經很便宜,但他還是捨不得要好飯好菜,最「奢侈」的時候也就是買了一個5塊錢的饃夾菜。
按照這樣的花法,一個星期他連20元都用不完,哪怕父母苦勸他不用這麼省,他只是笑笑,卻沒有改變自己的做法。
刻苦學習,用拼搏成就夢想
懂事的閆甲祥十分珍惜自己讀書學習的機會,在學校,他一直是班裡學習最積極、最自覺的孩子。
發現自己在哪個科目上存在欠缺,閆甲祥總會在第一時間想辦法彌補。
上高一時,他的英語成績不太理想,迫切想要提高的他先去找了英語老師,請老師給自己一些建議。
老師讓他沒事的時候讀一讀詞彙書,先打好基礎。從那以後,閆甲祥無論走到哪兒,都會帶著詞彙書,不但把每一個單詞都背下來了,還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批註,務求掌握紮實。
後來老師又建議大家做一做近五年的高考真題,閆甲祥也是超額完成任務,一口氣做了近十年的真題。
不單對英語科目如此,對其他科目他也總是堅持比其他同學多做一些,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他很快就能完成,之後就自己找難題進行加強訓練。
勤奮刻苦的他成了班裡很多同學的榜樣,大家你追我趕,形成了一股良好的學風。
閆甲祥也很樂於在學習上幫助他人,有同學來請教,他必定會耐心地講解一番,幫同學解開疑問,自己也能夠藉此梳理一下思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有時候他發現了「經典」的好題,也不會藏私,而是會大方地分享給全班同學,大家一起討論、共同進步,難怪他會成為大家最喜愛的學霸。
考入北大,見證讀書的意義
閆甲祥不光學習成績好,還有非常穩健的心態,從來不會驕傲自滿,也不會受到一時成績高低的影響。
高考他算是正常發揮,「求穩」的他給自己估了個610分的分數,沒想到最後的成績卻是649分,整整高出了39分。
這個成績也讓他成為了縣狀元,還成功被北大錄取。「上北大」可是他從高一就給自己立下的目標,這下終於實現,實在讓一家人高興不已。
收到通知書的時候,父母把他上高中以來獲得的獎狀鋪了一地,共有47張,每一張都見證了他為學習付出的心血。
想到孩子的苦和累,媽媽忍不住淚溼眼眶。這些年他們一家人實在是太難了,其中最大的困難不只是貧窮,還有他人的輕視和嘲諷。
村中有些目光短淺的人總覺得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他們去打工,這樣能夠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他們不明白讀書的意義,也不理解閆甲祥父母為孩子所做的犧牲,經常出言諷刺閆家人。
幸運的是,閆甲祥個人意志堅定,並沒有受到這類人的影響。而閆甲祥父母自己雖沒有受過教育,卻也很有遠見,他們不理會冷嘲熱諷,一直支持孩子追求知識、追求上進,他們的鼓勵和關愛成了孩子成才最大的動力。
也幸好有這樣一對好父母,才能培養出閆甲祥這樣有志氣、有能力的學子,這是孩子的幸運,也值得人們深思。
讀書並非無用,「讀書改變命運」確實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
讀書讓孩子的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靈活,談吐更加得體……更重要的是,讀書學習會讓孩子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可以自由決定自己的人生。
不管社會發展到何等地步,尊重知識,尊重文化,重視讀書學習的觀念都不應當過時,唯有讀書才能為國家民族的振興帶來希望,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您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