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對生活經驗的總結,俗語中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住,寓意深刻而又通俗易懂。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別不拿俗語當回事兒,
今天我和朋友們分析一下,在農村經常流傳的一句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俗語到底講的是啥意思呢?
很多人咋一看到這句俗語的時候,會一頭霧水,對「滴淚屋」這個名詞不太理解,後半句比較通俗易懂,很多人看到滴淚屋這個名詞,都會這樣理解:就是在下雨天,房簷往下滴水,其實這裡講的不是這個意思。
這句俗語裡的滴淚屋,講的是房簷上的水,滴到別人家的屋頂,想要表達的是,兩家房屋之間的間隔太近,在下雨的時候,一家的屋頂流水就會滴到另一家的屋頂上面,理解了前面這句話的意思,後面的話也不難理解了。
這句話也是對農村建房的警示,告訴人們,在修房蓋屋的時候,不要距離太近,如果距離太近了,容易引發矛盾,而發生不愉快的事情,鄰裡之間和氣非常重要,要提前把這些不利的因素處理好。
還有一種說,法滴淚屋的概念是來自農村的風水學說。很多農民蓋房子的時候要請一下風水先生,那是在過去,現在沒有人這樣做了,至少我沒有聽說,至於風水,我覺得都是解心疑的方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在一些風水先生的說法: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成淚滴房,兒女做事不順暢,爹哭兒來兒哭娘。過去人們普遍文化水平低,那些風水先生又讀過幾年書,一些沒文化的農民對他們的話很相信。但是,現在農民都有一定的文化了,對於這些現象都能科學的理解,不再信那些說法了,建房也是根據地理優勢,因地制宜的。
雖然那種風水說,是無稽之談,但是這句俗語還有一層意思,就是鄰裡之間距離不能過近,自己家的房屋流下來的雨水,不能滴到別人家的屋簷,別人家的屋簷也不能低到自己家的屋簷。
當然,這句話只是一句警示,如果鄰裡之間相處好了,就算誰家的房子流下來的雨水滴到自己家屋簷上,也不會產生矛盾,這就要看兩家如何相處了。因此這句話,也是警示鄰裡之間要和睦相處,房屋的距離只是一方面,如何相處,如何懂得包容理解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這種警示,我深有體會,前幾年,我家在建房的時候和鄰居緊緊相連,因為現在土地非常珍貴,每家的宅基地都有限的,而一些人總想把房屋建得大一些,所以很多房屋之間的距離,一尺遠都不到。
在農村,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近年來新建的房屋,相鄰兩家房屋的距離距離,幾乎是牆挨著牆,沒有間隙的。
我們建房的時候,也是和鄰居的牆幾乎挨在一起,我家正在壘牆的時候,鄰居找上門來,要求把我家的牆和她家房子的外牆貼在一起壘上去。鄰居覺得這樣,更有助於兩家房屋的堅固程度。
當時爸爸不同意,因為爸爸對建築這方面有一些了解,覺得如果兩家房屋的主體牆完全靠在一起,這種做法不太實際,也不利於房屋主體牆的穩固程度。鄰居是先蓋的房,他家的主體牆已經穩固了,如果我家的房屋主體牆靠在他家房屋主體強上,只能單方面對她家主題牆起到加固的作用,對於我家房子來說,這道主題體牆要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如果靠在鄰居家房子上,肯定對我家屋頂的支撐有不利的影響,所以爸爸婉言拒絕了。
鄰居看到爸爸拒絕了,很不高興地走了,沒幾天又找上門來,說我家的房子侵佔了她家的地盤。鄰居這樣說純屬無理取鬧,爸爸是個懂事理的人,沒有直接和鄰居交涉,馬上把村幹部找來,村幹部經過現場測量,告知鄰居,我家沒有侵犯他家的地盤。
鄰居只得作罷,後來鄰居家的女兒,把他父親訓斥了一頓,鄰家女兒是個大學生,比較通情達理,知道是自己父親無理取鬧,到我家來對這件事道歉,本來我們也沒太放在心上,人家女兒過來這樣一說,我們倆家終於和解了。現在我們兩家相處的非常好,誰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相互送上一些。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要和鄰居和睦相處的。
當然,這件事如果處理得不好,我家和鄰居家之間從此就結下了仇怨,鄰居間出門不見抬頭見,這樣相處多累啊。幸好鄰居家的女兒通情達理,父親也是個明事理的人,兩家把矛盾輕鬆化解。鄰裡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不要爭強好勝,要理解包容,實在不行,退讓一步又何妨?退一步海闊天空。
鄰裡之間的矛盾只是一座小山,我們跨過這座小山,會看到更廣闊的天地,心有多大,格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