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兩年前那個從300w人裡脫穎而出的幸運鵝@信小呆高調宣布,自己將1元轉讓「中國錦鯉」的稱號。
開頭極具誘惑性的一句話,乍一看還以為是要轉讓中國錦鯉的獎品。
網友們仔細研究一番才明白過來:
原來是信小呆準備參加一個直播帶貨的活動,這條微博只是配合節目組的一場營銷。
在正文中,信小呆還@出支付寶官微,導致很多人誤以為這是一場支付寶舉辦的活動。
這場轟轟烈烈的營銷喜提熱搜,轉發破百萬,信小呆的微博也漲了100萬粉絲。
結果一天之後,還沒等那些幻想著中獎的轉發者寫好辭職信。
這場營銷就翻車了。
信小呆表示負責提供獎品的金主爸爸@超級主播KING,微博直接被封號。
所謂的節目組根本是一場騙局,連公司資質都是盜用的。
最終微博對這場虛假抽獎的處罰結果是:@信小呆的微博帳號被禁言三個月。
並且會清理虛假抽獎期間所漲粉絲。
旅行菌有點迷惑,「中國錦鯉」的頭銜,不是支付寶給的嗎?
如今以轉讓頭銜的名義進行營銷炒作,請問支付寶同意了嗎?
這其實不是信小呆第一次靠著所謂中國錦鯉的名號進行「恰飯」了。
中獎後的兩年間,各種各樣的合作推廣在她微博裡從未斷過。
▼部分截圖
支付寶給了信小呆的,其實早就不止是那長達十米的獎品清單,還有一份全新的職業。
2018年中獎後,信小呆就開始收到各種各樣的媒體採訪,和來自網友的膜拜。
靠著所謂的「錦鯉人設」,信小呆從一名普通的國企IT員工,成了一名關注度極高的博主。
但除了一些每逢考試抽獎就要拜一拜,蹭一蹭歐神的迷信網友之外。
大部分公眾對信小呆的關注,其實僅僅是想看一看那個得到獎品的幸運兒過得怎麼樣。
如今獎品該兌現的兌現了,有時效性的也到期了。
看客們自然也就散了。
「中國錦鯉」這個身份的紅利,還能再吃上多久呢?
信小呆確實和很多中大獎的消極案例都不太一樣。
她努力過,掙扎過,思索過。
從前的信小呆,是個幾乎從不拍照的人。
然而中獎之後,她卻要學著用視頻的形式,記錄下這場萬眾矚目的環球旅行:
港澳臺、日本、泰國、馬爾地夫、阿拉斯加、澳大利亞、紐西蘭……
這份突如其來的大獎,將她從一名IT碼農變成了一位旅行博主。
為了拍視頻的素材,旅途中若是遇到不讓拍視頻的景點,她甚至會直接pass。
雖然努力營業,數據卻一直在下滑。
▼視頻播放量已經從百萬級別掉到了幾十萬。
做視頻這件事對她來說,既沒有基礎,也沒有太多的熱愛,更沒有天賦。
這場羨煞旁人的環球旅行,於她而言似乎也沒有那麼好玩,倒更像是一份工作。
甚至連身體都有些吃不消。
旅途中,在很多時候,她都是和朋友各玩各的手機。
一個負責拍攝,然後剪輯素材;一個負責出鏡,然後發微博寫遊記。
久而久之,信小呆已經習慣了對著鏡頭,說著差不多的話。
「我知道這樣轉場很傻,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轉。」
在2019年底,GQ對她的這場採訪中,信小呆表示對自己的博主事業感到一片迷茫。
「別的博主都是從落到起,而我是從起到落。」
有公司想和她籤約時,她思考過,卻又很困擾:錦鯉是什麼人設?
「我被奉為錦鯉,可我又實在不會發射好運」
有很多前車之鑑告訴我們:從天而降的餡餅,是很難接住的。
信小呆確實沒有像很多中大獎的人一樣去花天酒地,不務正業。
相反,她是非常認真地把「錦鯉」當成了自己的一個身份,又打算轉化為一份事業。
然而支付寶給了她的只是一份大獎,而不是一份能夠勝任博主的業務能力。
並且「中國錦鯉」這個身份的一舉一動,都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支付寶。
這次翻車的營銷事件,就有很大一部分網友產生了誤會。
兩年了,曾經那場轟動全網的抽獎,看客都已經散去。
被大獎砸暈了頭的信小呆,也是時候清醒了吧。
這兩年嘗試做博主,做直播,卻忘了自己本就是一個普通人。
自身還沒有能力去留住粉絲和關注度的時候,何談流量變現呢?
成為中國錦鯉,當然是幸運的。
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於是信小呆一邊對自己的人設感到迷茫,一邊又捨不得放棄關注度帶來的紅利。
最終,兩年過去了,她還在拿錦鯉人設當飯吃。
在這次翻車事件的道歉中,雖然她措辭十分委婉。
但大家也能讀懂:她是打算轉型去做直播帶貨。
「在錦鯉的身份外,進一步挑戰一下自己。」
在網絡上跟風轉發一下大額抽獎,做一做白日夢,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一夜暴富的美夢,倒不是不能做。
但一夜暴富帶給我們的,也只能是一串數字,一筆財富。
而不是駕馭財富的能力,更不是拯救人生的靈藥。
無論是飛來橫財,還是所謂的錦鯉身份,都不如踏踏實實地修煉自己,提升自己。
別讓憑運氣賺來的錢,最終又憑實力敗光。
人生的救星,只有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