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1952年,終止於1969年12月的藍皮書計劃是美國空軍為了調查不明飛行物(UFO)而成立的特殊研究計劃,空軍大筆的投入換回來的是701件時至今日仍然會被歸類為原因不明的靈異事件。《藍皮書計劃》則針對這個特殊時代的靈異產物,看小指頭帶領我們重新打開塵封的機密記錄,尋找靈異事件背後的現實謎底。
所謂「藍皮書計劃形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蘇冷戰時期。當人類科技開始觸及到宇宙探索的邊緣,人們越來越關注天外來客是否已經秘密滲透進人類社會,興起一股研究UFO的熱潮。無數的影視文學作品在其時大行其道,就比方說「臭名昭著」的《世界大戰》廣播劇——當H.G.維爾斯寫於30年代的科幻小說被當做廣播劇傳播時不光沒被當成離譜的笑話反而發掘出一代人的恐懼,製造出整個社會的動蕩災難。
於是為了消除這種時代危機,官方出面用科學來詮釋生活裡的種種UFO現象的藍皮書計劃應運而生(最起碼官方是這麼解釋的)。該計劃成立於1952年,於1969年12月被命令終止,但持續活動到1970。該計劃收集了12618件UFO報告,最後總結:大部分報告都只是誤認了自然現象(雲、星星等)或是普通飛行物。少數幾件是謊報。有701件(約6%)被歸類為原因不明。這份報告被歸檔了。現在因為資訊公開法而可以取得,但其中提到的人名和所有證人的人事資料已經被塗去。
這部《藍皮書計劃》就是取材於這樣一份官方文檔,單元劇每一集都聚焦於一個離奇的UFO案件。在這樣一份「臭名昭著」的靈異檔案中挖掘出UFO事件與美國那段極具神秘感的歷史的結合點。
就像之前介紹的故事背景,當美國軍方意識到破解UFO之謎的重要性,他們將目光對準了天文學教授Allen Hynek,畢竟恐怕再也找不到一個既掌握著行業前十的知識儲備傍身又能隨身帶著《飛俠哥頓》漫畫充滿想像力卻拿不到科研經費的落魄天才更好的選擇了。
軍方派出了從戰場歸來的上位Michael Quinn攜手教授一同著手處理起第一個案子:在小鎮Fargo高空中飛行員Cooper在萬米高空中被一束刺眼的光所吸引,耳邊卻莫名響起了家鄉電臺的歌聲。隨後在於不明飛行物的你追我趕中,Cooper漸漸失去了對飛機的控制,飛機也因此出現了奇妙的損毀……
雙男主,尤其是一個死板一個活潑的設定會讓人想到無數賣座的影視作品,《神探夏洛克》,《疑犯追蹤》,《邪惡力量》……《藍皮書檔案》顯然也不能免俗,即使這部作品是用相對嚴肅的歷史頻道出品,仍然讓「腹黑冷酷男X天真技術宅」的雙男主的設定為其注入了不少新鮮的活力。而在編劇故事上,單元劇本來也玩不出什麼太多的花樣,乍看起來《藍皮書檔案》走的是《X檔案》那種儘量自圓其說解釋歷史,更現實嚴肅一點的路子(而不是《十三號倉庫》那種徹底放飛自我把歷史的一切問題都一股腦甩鍋給魔法),於是編劇在創作時好像可以讓故事變得朦朧晦暗了不少。猶抱琵琶半遮面,觀眾在一邊冷笑著「這個橋段我看過」的同時仍在被不斷拋出的懸疑所吸引,走進更意想不到的懸疑背後的懸疑。
不過儘管如此,我還是很難說《藍皮書計劃》擺脫掉了單元廣播劇的編劇慣性,一股腦不論故事的自由度擠在一個40多分鐘的故事裡,總會造成編劇的些許分裂的命題作文味道。
作為以靈異事件為主題的單元劇,特效畫面必然少不了。首播集選擇這個案子本身就是抱著下了本錢驚豔亮相的決心:實打實的機場、密室和商業中心實物搭景,空軍追擊與墜機的特效(兩次)。坦率的講特效確實算不上有多華麗,但是相對昏暗的夜景戲份也算避過了特效的缺憾,朦朦朧朧間也符合了故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氣質。
本片最有名的演員肯定就是在《權力的遊戲》系列中飾演小指頭的Aidan Gillen。在GOT中亦正亦邪,手無縛雞之力但把權勢核心搞得團團轉的小指頭雖然在劇中被蹩腳的第七季編劇莫名其妙寫死,但不妨礙我們繼續在馬丁大爺的小說中繼續期待這個角色帶給我們的「智力秀」。當然在諸如《火線》,《黑暗騎士崛起》,《初戀這首情歌》中反覆扮演正經八百又有點壞心思的愛爾蘭暖男的Aidan Gillen又拿起了自己最擅長的老實人形象,而同時與它組隊的Michael Malarkey則應該更會被《吸血鬼日記》粉絲們熟悉。
特別要一提的是又看到了Neal McDonough,這個在演穿了幾乎所有漫畫宇宙的電影電視劇,總在科幻片裡飾演的軍政領導打醬油的「特型」演員又雙叒演了一次軍方代表……
音樂部分是我最不應該班門弄斧的了吧,除了歌舞片我很難去在意這方面的影響。如果說硬要說有什麼特色,確實在某些小指頭獨立的鏡頭裡感受到了不少白噪音過剩的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