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奏響文化相融最強音
品一品景寧的金獎惠明茶,蘭花清香回味無窮;聽一聽南京博物院院長的即興演講,觀點精闢收穫良多;拿起王一品齋筆莊的湖筆,當一回文人墨客寫下一兩字;躲進喜馬拉雅的朗讀亭,給《西虹市首富》配段音過一回「首富」的癮……
由浙江、上海、江蘇、安徽三省一市黨委宣傳部主辦的第二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下稱「文博會」),11月24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落下帷幕。本屆文博會以「建設長三角文化產業共同體」為主題,集中展示長三角地區文化產業重點領域和優勢集群,參展單位超過870家。來自長三角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創意、文化智慧、文化成果在這裡碰撞融合。
在此次文博會上,浙江參展的130家文化企業表現亮眼,無論是古老非遺的傳統之美,還是文化與科技融合帶來的創意產品,都讓浙江智慧在文博會上大放異彩。
記者在文博會上邊走邊看,感觸頗多——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下,浙江文化企業緊緊圍繞「建設長三角文化產業共同體」做文章,特別是一些優勢文化產業,正順勢謀篇布局展宏圖。
區域聯動 攜手共進
實證中華文明5000年歷史的良渚古城遺址,今年不負眾望申遺成功。如何把良渚文化做大做強,使之成為浙江文化的一張新名片?
記者走進浙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展區,「良渚文化IP」幾個大字引人注目。據介紹,目前浙江文投正通過新媒體手段和藝術創意形式,如電影、綜藝、動漫、遊戲以及策展和文創產品等,創造性轉化良渚文化IP,從而講好良渚故事,提煉良渚文化標識,使良渚文化家喻戶曉。
除了創造性轉化,立足浙江進行長三角跨區域聯動,正成為良渚文化IP孵化的一種重要途徑,也為文創企業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
11月21日文博會開展首日,《中華5000年文明實證——良渚古城STEM科學探索》標準課程發布,「長三角良渚研學聯盟」同時成立。在去年的首屆長三角國際文博會上,杭州良渚文創與上海璞遠教育集團結緣。時隔一年,他們帶來了雙方深度合作後的創新產品——針對全國中小學生推出的良渚研學課程,能讓同學們「走進」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親身感受燦爛的中華文明。
在本屆文博會上,華策集團與上海市松江區共同發布「華策長三角國際影視中心」項目,成為全場的焦點。華策影視集團創始人、總裁趙依芳介紹,該項目將重點建設8個高科技攝影棚以及影視拍攝配套、產業平臺中心、影視科技中心、服務中心等,總規模近10萬平方米。項目首期計劃於2019年底前落地,2021年投入運營。
「項目旨在充分發揮華策影視與中國(浙江)影視產業國際合作區的聯動優勢,利用上海松江項目的高科技製作和企業集聚資源,實現長三角影視資源的集聚,以內容為王,打造出更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影視劇。」趙依芳說。
浙江的新聞媒體也在布局長三角。在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展位,發布一個多月的天目新聞客戶端備受關注。天目新聞是浙報集團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新型平臺,立足浙江、面向長三角、輻射全中國,是助力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開放式新聞平臺,是拍友記錄分享美好生活的互動平臺,是方便用戶辦事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一開始對各地的新地標、美食榜、不夜天等進行「打卡」式報導,到如今深度介入重點城市的重大事件、熱點新聞,天目新聞實現了對長三角各地從「墾荒」到「深耕」的轉變。
文化企業相繼融入長三角,得益於政策的支持。今年6月21日,我省召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會,並發布《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行動方案》,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圍繞文化旅遊、數字經濟等領域啟動重大項目近200個,投資1萬多億元,推動全省域全方位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發揮優勢 強化擔當
浙江優勢文化產業眾多。特別是在數字內容、影視製作、動漫遊戲、演藝娛樂、創意設計、文化裝備、文化貿易等重點領域,具有集約型、規模化和國際化的特點。
如何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打造萬億級文化產業,走出一條具有鮮明浙江特點的發展之路?關鍵在於,立足浙江,相融長三角,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進一步彰顯浙江作為、強化文化擔當,發揮浙江優勢文化產業的巨大能量。
浙江有3000多家影視製作機構,浙產電影、電視劇每年分別達到100部、50部以上,產量居全國第二位。文博會期間,浙江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下稱「浙江文投集團」)成立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50億元的「長三角數字文化產業基金」,並在浙江主辦的「影視發展與文化金融」論壇上舉行了籤約儀式。
據介紹,該基金以影視產業為主要抓手,立足浙江,聯動建銀國際、中科院等資本力量,圍繞數字經濟「一號工程」、之江文化產業帶與「未來社區」建設等重要戰略進行布局,以資引資、放大產業,通過基金參與模式實現資本和產業的有效融合,培育孵化有比較優勢、符合發展趨勢的龍頭企業和品牌。
記者了解到,該基金將重點關注兩大領域:一是推進數字文化產業類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二是文化科技類PE和VC投資項目。大數據、5G時代網際網路創新、新型業態布局,將成為影視產業新的增長點,這些都是基金關注的領域。藉助該基金,可以把浙江影視產業的優勢擴大,加快打造「全國影視產業副中心」,形成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高地,助力浙江文化產業的發展。
對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大有作為?浙江文化企業也已胸有成竹。
「文化上的融合有三個方面:文化思想上的相通相融,文化資源上的共享共建,文化經濟上的共同繁榮。」浙江大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豐華認為,企業首先要依託中國文體旅產業聯盟,以及馬上成立的一些有關夜經濟和文化消費的研究院,整合產學研資源。其次,要利用行業資源和能力,為區域內的文化資源共享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第三,要和地方政府深度合作,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文旅融合 挖掘潛力
在浙江影視文化產業的展臺,工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橫店影視城今年剛完工的「上海外灘」景區示意圖。「在這個景點,我們開發了多媒體互動項目,還以上海百樂門為主題設計了大型演藝秀,成為影視城三大秀之一,吸引了越來越多遊客的到來。」
文旅融合已成為長三角發展的「流量擔當」。目前,長三角地區5A級景區數量佔全國的五分之一以上,常住人口超過2.2億,人均收入水平邁入休閒度假旅遊的消費階段,是名副其實的旅遊大市場。公開數據顯示,浙滬蘇皖旅遊收入總和佔到全國旅遊總收入的一半以上,接待入境遊客數佔全國的五分之一以上。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下,我省積極探索新時代的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2018年,首次提出推進「大花園」建設,緊扣提供優秀文化、優質旅遊產品和服務這個中心環節,將文化內核融入旅遊各環節之中,探索「旅遊+演藝」「旅遊+非遺」「旅遊+文創」「旅遊+影視」等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今年,我省提出詩路文化帶建設,將重點打造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和大運河詩路。這四條詩路是「大花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浙江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浙江詩路建設正從文化概念向文化品牌轉變。
文旅融合這片「新藍海」為長三角消費升級打開了巨大空間。一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密切協作。各城市在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美術館、國有藝術表演場館、書店等文化資源的建設方面,呈現較為均衡的發展態勢。一些知名音樂會在長三角的巡演節奏非常緊湊,並進入不少縣級城市新建的演出場館。
文博會落下帷幕,但如何讓創新驅動、跨界聯動、市場運作、國際合作成為長三角文化協同合作的常態,多元化、制度化的聯動機制仍需探索。「未來,推動長三角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要破除長三角區域的行政壁壘,讓文化資源不僅為政府所有,還能和企業對接。」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顧江認為。此外,如何吸引創業精英集聚長三角,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梁建偉 嚴粒粒)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