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那麼一群人,她們年輕貌美,婀娜多姿,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就是傳說中的日本藝伎,其實最初的藝伎全部是男性,直到1750年左右出現了第一個女藝伎,從那之後藝伎行業逐漸被女性所代替。而「花魁」則是眾多女性中最出色的一位。
這從她們入行第一天就被定了下來,入行第一天,老鴇會根據女孩子們的長相將她們分成普通藝伎和花魁。普通藝伎和花魁在制度和培養方面是不同的,花魁除了要精通琴棋書畫以外還要對容貌和身材進行管理,確保長大之後成為最優秀的藝伎。
另外還要在已經成為花魁的前輩身邊侍候,為了更方面了解花魁的各個方面。
直到真正成為花魁,再重複過著以前花魁前輩的生活,但她們並不是一輩子都這樣過下去,像職場一樣,雖然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實際上要賺錢贖身還要養活身邊的接班人,這些巨大的生活壓力可能會導致花魁們到了退休年齡卻沒有攢夠贖身金,那麼她們就會喪失經濟來源,變成廚女或者靠打雜為生。
所以總有人說花魁和藝伎就像棋子一樣,只能被操控卻無可奈何。
然而現實生活中可能更坎坷~
日本藝伎中有一位被稱為「國寶級」的人物,巖崎峰子,原名田中源雅子。她進入藝伎管實屬無奈。
巖崎峰子本應該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卻沒想到家族開始沒落,父親無法支撐起家族的開銷,就把她送到藝伎館。
巖崎峰子有著超出常人的美貌和天賦,在六歲那年就成為了「承祧嗣女」,被著名四世家元井上八千代收為學徒。
十歲那年,她正式被巖崎家族收養,改名為巖崎峰子。年幼的她也徹底和田中源家族斷了關係,這件事給巖崎峰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痕,以至於她當晚就動了自殺的念頭。
不能改變,那就去適應,從此之後巖崎峰子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舞蹈上。
她在回憶錄中寫道,「雖然看上去好像我很有天賦,但事實上是我自己非常勤奮上進,我練舞的時間要比其他女孩多得多。無論如何,跳舞是展示自信和堅強的最好方式。我很思念父親和母親,而跳舞成了這種壓抑情感的一種發洩。」
這種方式讓她的舞技大有長進,十五歲那年她就正式出道成為舞伎,並且成為了當時收入最高的花魁,在花魁之位上待了六年之久。
身為花魁,她要去見客,花魁去見客的路上,被稱為遊街,算「出道「了,遊街也叫做「花魁道中」,這是日本特有的文化之一。
「花魁道中」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花魁要身著和服,畫上特定的妝容,踩著20cm的木屐,走著花魁步伐前行,除此之外,身邊還要有特定的隊形保護。
但不管在哪個行業,越是優秀身邊眼紅的人就越多,曾經有一位藝伎用她的手來滅香菸,還有人將22根針縫在她的衣服裡,一場舞下來,渾身都被扎破皮了。
對於這些,巖崎峰子都是一忍而過,讓她難過的是,她的親姐姐八重子也將她視為眼中釘。
她之後在書中寫道:「這種事情發生得越多,我就越不信任任何人。」
但是情商極高的她也很快找到了解決辦法,她開始更加尊重每一位同行姐妹,並且利用自己的名氣,給同行姐妹帶來利益,因為她知道利益大於一切,事實證明她是對的。
她也開始更加努力練習舞蹈和各項技藝,二十一歲時,巖崎峰子就完成了「更領」儀式正式成為了藝伎,每天都要到10家或10家以上的茶樓或料理店接待客人,走上顛覆。
不過本性沒變,聰明,努力,剛列,曾和美國總統福特一起吃過飯,也曾因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不尊重日料,就向女王丈夫做了幾個小動作,沒想到女王伊莉莎白瞬間變了臉色,在場的人都替巖崎峰子捏了一把汗。
所以在所有人眼裡,藝伎是一個光鮮、有著一定危險,人前人後不一樣的神秘行業,但巖崎峰子知道藝伎這個行業有著特有的規則,隨著她更加了解藝伎這個行業,她明白看似光鮮亮麗的職業背後也保留著這個時代固有的落後和腐朽。
所以她在29歲巔峰的時刻選擇了隱退,引起了整個日本的震驚。事實又證明,這個美麗勇敢、聰明,有膽識的女人總是選對道路。
當然巖崎峰子隱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找到了心儀的男子,這名男子連續三年,每晚都來藝伎館找巖崎峰子,巖崎峰子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他,並跟隨他去了紐約。
兩個人曾擁有一份長達五年的感情,但這五年的感情最終因為男子沒有信守承諾和妻子離婚而畫上句號。
後來她曾接受過阿瑟·高登的採訪,高登根據對巖崎峰子的採訪出版了《藝伎回憶錄》,但高登不僅沒有遵守保密協議,還為了迎合大眾篡改了很多真實事件,把藝伎比喻成青樓女子,巖崎峰子對於高登的這個做法極其不滿,為了糾正大家對藝伎的偏見,還寫了一本自傳。
前言中寫道:「因為藝伎專業的神秘性,導致了太多的誤會。我希望我的故事能夠幫助解釋真正意義上的藝伎,並且能夠成為對日本文化史上這一獨特成分的真實記錄。」
書中還告訴世人:藝伎是日本傳統文化之一,是女性獨立自主的標誌。
所以巖崎峰子的成功也正是她對藝伎行業的喜愛和尊重,以及她所擁有的不服輸品質和美貌,才讓她成為日本「國寶級」花魁。
而我們每個人可能會或多或少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一些事物,就比如提到「藝伎」,大家就會覺得不正經,但有沒有想過除了「藝伎」行業自身的原因之外,有色眼鏡也為這些行業釘上了標籤。
最後,了解、理解、保護、尊重才是我們對待各個行業的正確態度。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