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上周,美國司法部與包括佛羅裡達在內的11個州聯手提出了針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稱谷歌是「網際網路壟斷的守門人」。去年底才剛剛接任谷歌母公司CEO一職的皮查伊,也因反壟斷戰役被推到了聚光燈下。這篇文章,原標題是Google Antitrust Fight Thrusts Low-Key C.E.O. Into the Line of Fire,作者Daisuke Wakabayashi在文章中介紹了皮查伊接任後面臨的谷歌22年發展歷史上的最大挑戰。
谷歌現任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圖片來源:Erik Tanner/The New York Times
去年12月,當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接替拉裡·佩奇(Larry Page)擔任谷歌母公司CEO一職時,他同時還接手了一堆的問題:因高管性騷擾問題以及相應高管獲得的高額離職補償問題處理不當,谷歌母公司Alphabet遭股東起訴;讓人羨慕的谷歌開放辦公室也遭到了員工們的抵制;另外,更重要的是,有關監管機構還在對谷歌發起反壟斷調查。
10月20日,谷歌慘遭美國司法部起訴,並指控谷歌是「網際網路壟斷的守門人」。訴訟稱,谷歌通過反競爭行為,試圖非法保護和加強其在網際網路搜索和搜索廣告等領域的統治地位。
谷歌在經歷了經濟衰退、新冠疫情構成的大流行,以及之前五大洲有關政府監管機構的調查後,仍然創造了巨額利潤。現在,谷歌面臨的,是22年發展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生存危機。
該公司的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將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言辭溫和的皮查伊。皮查伊在谷歌工作的16年裡一直在努力向更高職級奮鬥和攀升。大家都稱他為兢兢業業的守護者,而不是慷慨激昂的企業家。
之前擔任產品經理的皮查伊,似乎並不太可能成為領導公司與聯邦政府展開鬥爭的候選人。然而,如果科技行業在反壟斷執法方面的坎坷歷史能夠起到任何教訓作用的話,一個不太情願被推到聚光燈下的守護者,可能比一個為聚光燈而生的極具魅力的領導者更加合適來領導這場戰役。
今年48歲的皮查伊預計將提出理由稱(正如一段時間以來所稱的那樣),儘管谷歌在全球網際網路搜索市場的佔有率高達92%,但這並不能說明谷歌是壟斷企業。谷歌對美國是有利的,谷歌方面也是如此聲稱,它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影響,而非掠奪性地抹殺了許多就業機會。
「他必須為他的公司,還要為更廣泛的社會做正確的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商法教授保羅·瓦勒(Paul Vaaler)說,「如果他的表現暴躁,像是刻意迴避的自作聰明人士,那在法庭上和輿論面前,恐怕就沒有優勢了。」
谷歌拒絕讓皮查伊接受採訪。10月20日,在發給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皮查伊敦促谷歌員工保持對工作的專注度,以便用戶能夠繼續使用谷歌的產品。他希望用戶是真心喜歡使用谷歌的產品,而非不得不使用其產品。
「審查對谷歌來說並不是新鮮事,我們也期待去陳述有關事實。」皮查伊寫道,「也有不少谷歌員工問我,他們可以如何幫助公司。對此,我的回答很簡單,只需要繼續做好各自的工作。」
很少有高管會面對這般挑戰,科技行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都在反壟斷審查的陰影下變得「萎靡不振」。
1998年,微軟公司時任執行長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反壟斷聽證會上作證。圖片來源:Stephen Crowley/The New York Times
20多年前,在面對美國司法部針對該公司發起的備受關注的反壟斷調查中,微軟公司時任執行長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取證環節表現得鬥志昂揚,避重就輕,強化了微軟公司是不惜一切代價的贏家這一觀點。
去年,蓋茨回應道,當年的訴訟案讓他完全「分心」,以至於他「搞砸了」向手機軟體轉型的機會,導致最後把市場白白讓給了谷歌。
佩奇則是以一種疏離的態度去應對反壟斷調查,他的時間更多地花在未來導向的技術項目上,而非跟律師們圍聚在一起。即便當時歐盟針對谷歌反競爭行為開出了三張罰單,佩奇也幾乎沒有公開提及此事。
10月20日,在與記者的電話會議上,司法部官員拒絕透露他們是否在反壟斷調查期間與佩奇接觸過。
美國司法部聯合11個州在申訴中稱,谷歌通過與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手機製造商和移動運營商達成協議,阻止對手展開有效競爭,從而排除了他們在搜索市場的競爭。
「為了美國消費者、廣告商和所有現在依賴網際網路經濟的公司的利益,現在是時候阻止谷歌的反競爭行為,並恢復良性的競爭了。」該申訴中寫道。
對此,谷歌回應稱,此案「漏洞百出」,並稱司法部提出的是「存疑的反壟斷觀點」。
此外,美國許多州的檢察長也在針對谷歌的廣告技術和網際網路搜索展開反壟斷調查。而歐洲在2017年對谷歌開出三張合計約100億美元的罰單後,仍然繼續在對該公司的數據收集展開調查。
皮查伊身邊的一些高管,也傾向於採取比較包容的語氣。此外,他身邊還有一些嚴肅並且嘴嚴的谷歌職業經理人。
協助處理反壟斷調查的關鍵人物,則是谷歌首席法務官及全球事務總監肯特·沃克(Kent Walker)。儘管沃克曾在美國司法部擔任助理律師一職,在2006年加入谷歌並負責監督公司許多棘手問題後,他卻很少製造頭條新聞。不少現任和前同事都稱,這也證實了他具有律師背景的實用主義。
幾個月前,谷歌任命公司元老、最資深的黑人高管之一的哈利瑪·德萊納·普拉多(Halimah DeLaine Prado)擔任谷歌法律總顧問。
普拉多曾在谷歌法務部門工作了14年。在擔任法律總顧問之前,她的職位是副總裁,負責監督全球團隊,為谷歌提供廣告、雲計算、搜索、YouTube和硬體等產品方面的建議。
雖然普拉多並沒有反壟斷相關的背景,但她自2006年起就在谷歌工作,到現在為止,她已經非常熟悉競爭法。
據稱,谷歌將高度依賴其已支付了高額法務費用的多家律師事務所來幫助其管理這場戰役。其中,包括矽谷頂級律師事務所Wilson Sonsini Goodrich & Rosati,以及曾在其他競爭法案件中為谷歌辯護的律師事務所Williams & Connolly。
這兩家律師事務所中,前者自谷歌成立之初就開始代表谷歌,並幫助谷歌在聯邦貿易委員會針對其搜索業務展開的反壟斷調查中參與辯護。2013年,聯邦貿易委員會與谷歌達成和解,決定終結其針對谷歌的反壟斷調查。
無論針對谷歌發起的反壟斷調查和起訴的法律依據是什麼,在這一案件能夠解決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恐怕該案件都會影響公眾對谷歌的看法。
截至目前,谷歌的公開表態只不過是「聳聳肩」。皮查伊曾表示,針對谷歌的反壟斷審查並不是新鮮事,他甚至還代表公司歡迎對其商業行為的進一步調查。谷歌認為,它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展開競爭,隨著新對手的出現,其主導地位也勢必會快速消失。
今年7月,皮查伊在美國國會反壟斷聽證會上的開場白中說道,「谷歌在競爭高度激烈、充滿活力的全球市場中運營,在這個市場中,產品價格是免費的或不斷下跌的,同時,產品也在不斷地升級和完善。不過,谷歌的持續成功是沒有任何保證的。」
皮查伊對反壟斷程序有關的陰謀也是相當熟悉。2009年,當他還是谷歌產品管理副總裁時,他就曾遊說歐洲競爭主管部門對微軟公司的IE瀏覽器採取行動。
皮查伊在當時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我們相信,這一領域的更多競爭,將意味著網絡方面的更大創新,並且為各地的用戶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不過,這也是如今搜索競爭對手對谷歌的評價。
2015年,皮查伊剛成為谷歌執行長時,他就展現出了他的實用主義傾向。那個時候,谷歌也和微軟就有關專利侵權案件全部達成了和解。這兩家公司也同意停止向監管機構控訴對方。
在他執掌谷歌的早起,皮查伊並不是特別願意跟美國政府打交道。不過,他的前任管理者,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倒是剛好和他相反。施密特是美國民主黨的重要捐款者之一。在歐巴馬總統任期內,他經常出入白宮,並且還在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任職。
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聽證會上為谷歌留出的空位。圖片來源:Tom Brenner/The New York Times
2018年,谷歌拒絕派皮查伊出席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關於俄羅斯幹預2016年總統選舉的聽證會。惱怒的參議員們在聽證會上仍然為谷歌留出了一個空位,旁邊就是Facebook和Twitter的高管。(佩奇也被邀請去作證,但公司內部的人從來沒有指望他會去作證。)
自那以後,皮查伊前往華盛頓的次數就更加頻繁了,在其他的國會聽證會上作證,並且參加有現仍總統川普出席的會議。
微軟公司與政府的長期鬥爭,也影響了谷歌在展開反壟斷戰役方面的計劃。許多谷歌高管都認為,微軟在跟美國司法部打交道期間,展現出了過於好鬥的特點,這也導致了該公司陷入僵局。
在過去十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即便谷歌一直在應對美國和歐洲針對谷歌展開的反壟斷調查,該公司仍然在不斷拓展新的業務,並且還收購了不少公司。去年,谷歌就收購了健身追蹤設備製造商Fibit。
現在,這種增長似乎快要到頭了。不管你樂不樂意,事實上,這些都擺在了皮查伊面前。
谷歌聯合創始人兼前執行長拉裡·佩奇(Larry Page)。圖片來源:Jim Wilson/The New York Times
比皮查伊小一歲、《福布斯》(Forbes)稱其身價有650億美元的佩奇,現在已經開始在發展其他的興趣了。
「皮查伊還沒有面對和處理過這麼大的事情。」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斯隆管理學院教授兼副院長麥可·庫蘇馬諾(Michael Cusumano)稱,「但他必須要面對政府。他別無選擇。」
譯者: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