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我們的人生,是要選事業還是家庭?
我們常常會在失意時想到,如果當時的我選擇另一條道路,我會不會已經.
我們從不知道另一條路上的艱辛,但我們時刻憧憬著另一條路。
我們的選擇是否真的是錯的?
最近有一部臺劇口碑爆棚,是《我可能不會愛你》的編劇徐譽庭的新作品。
《荼蘼》
該劇講述了任職泡麵公司的鄭如薇面臨事業(去上海)與愛情(留在男友身邊)的選擇題。
很迷你,只有6集。
看完之後卻覺得這真是一個漫長的故事,漫長到似乎講完了半個人生。
豆瓣評分高達8.6分。
荼蘼,有的人把它音譯為two me,兩個我,兩種人生,剛好印證故事。
女主角鄭如薇(楊丞琳演)是一個快要30歲的普通都市女性,跟我們很多人一樣,她有一份不鹹不淡的工作,和一個談了很久的男朋友。
如果不出意外,兩人會按照男友的人生規划行進:35歲時結婚,買自己的房子,每天一起吃晚餐,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
但是,如薇一直希望這平淡的生活能改變。
出人頭地,多少有些難。
而泯然眾人,又難免不甘。
於是我們追求的,便是這種「稍微」。
不是奢望,而是努努力就可以做到的「稍微」。
於是,鄭如薇的泡麵公司有了公派上海的機會:「跳級升官,薪水三倍」。
男友也應聘上了上海的著名建築師事務所。
然而,當小兩口打算喜滋滋地一起去上海時,湯有彥的爸爸出了車禍入院。男生要留下來照料,也希望女生能留下來。
面臨事業和愛情二選一的一個分岔路口,不同的選擇,帶來迥異的人生。
Plan A:
鄭如薇放棄安穩熟悉的工作環境、放棄甜蜜的愛情,獨自在異鄉一路打拼成為女強人。
但遠距離戀愛讓感情出現裂痕而分手。
大受打擊之後與腹黑上司走到一起,夾纏了利益的愛情到頭來鏡花水月一場空。
如薇儼然初具女強人模樣,卻感覺離初衷越來越遠。
Plan B:
鄭如薇為了愛情犧牲自己的事業,留在臺灣陪伴最需要支持的男友。
為他的家人默默奉獻,步步妥協,卻一路委屈失意到成為黃臉婆。
臨盆之際,趕上小姑子自殺,她只能流著羊水、扶著牆自己跑去醫院生產。
生活像是一條被煎糊了的魚,無限心酸。
如薇就是那條被燒焦的魚,有一面已經腐爛,再也翻不了身。
可是這樣的她,卻連委屈的權利都沒有。
她失去的是自由,還有理想。
《荼蘼》這部劇,用平行時空的手法來表現鄭如薇的不同人生選擇。
選擇了Plan A的鄭如薇問,B面的你還好嗎?
而選擇了Plan B的鄭如薇也會問,A面的你幸福嗎?
兩個鄭如薇,在遇到困難時,都會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
人們都貪心的想知道結果再做選擇。
然而這一切只是妄想。
誰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張地寫下,那唯一的選擇。
雖然是老套的,但還是有戳中人的苦痛。
《七月與安生》裡,七月的媽媽說:我希望你選安穩一些的路,但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會很辛苦。
不論是方案A、B或者更多,哪一種選擇,都註定了艱辛和有所失去。
生活從來不會變得更好,能變更好的,只有你自己。
在結尾,那個留下的如微,終於走出家庭又開始工作了。
那個去上海的如微,收到了消失很久的男上司簡訊,用很久很久時間,證明了那段感情,不是炮。
既然選擇,就忘記「假如」,努力讓這個選擇成為開心。
我們能做的,就是每一次選擇之後都勇往直前、永不後悔。
荼靡之後,仍有花季,每條路都有值得期待的未來。
願我們都能做更好的自己。
後臺回復「荼蘼」,獲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