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極不願意把照片拿出來看,因為那會觸碰心底深處的傷痛!
今天在整理照片時,再一次看到年輕時的自己,突然產生從未有過的感觸。
從1979年10月金秋於北京建國門立交橋到2020年正月孟春之際的40多年過去了,還是第一次讓我感覺到雖然沒能夠品嘗到弱冠之時的青蔥歲月與純真年代,卻真實感受到近半個世紀滄桑和老暮秋霜的晚景。用曾經看似深沉、英俊、挺拔;實則缺乏歷練、不諳人生閱歷換取如今深厚、堅毅和凝鍊的我而今生無悔!
在安然的日子裡,偶爾拿岀母親的照片凝視許久。
有人說在我年輕時的身上能夠看到母親的影子,似乎瞬間被翻岀塵封已久的記憶,打開情感閘門;獨自流淚、暗自神傷!
平時不願意去看去想,因為它會像針一樣刺痛我的心房;霜一樣凝聚在我的身上!
我不是在虛構、也不是在編故事;是在認認真真地講述著一個母親的親身經歷。
並正告天下所有兒女;他們的母親也許曾經生活的很卑微,卻不知是如何地含辛茹苦、尤其是艱難歲月在怎樣地哺育著他們兒女們長大成人。
也許每個人的人生經歷不同,但是母親的愛總是相同的。
我也因此告誡身邊所有人;世上沒有比」子欲養而親不待」更令人傷痛的事情,希望用無限深情去撥動心底的每一根琴弦、讓它能夠與我們的生命同時產生共鳴。
我能為母親寫點什麼呢?
我想的是那麼的辛苦,可母親的日子更加辛苦!
仔細回想著記憶中母親的點點滴滴,母親的容顏總是在我面前晃動著並沒有離我遠去。
有一種感受不僅僅只是用傷痛能夠代替,有時候心如刀割一般並且倍感心力憔悴,掛在臉上的淚水久久而不能試去;因為淚水裡浸透著對母親的無限思念和深深的哀痛!
我不知道母親是否能夠感受得到,會那樣快地不辭而別並不時地走進我的夢鄉;也許是沒有忘記她還有一個兒子孤單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無時不刻地在思念中忍受著不盡地煎熬。
在最後彌留的日子裡,對於母親來說或許是一種解脫;是對病痛的解脫;也是對羈絆一生飽受精神折磨的解脫。也正是因為她的解脫、卻似乎把我帶進一個萬劫不復的傷痛之中;一種已經不再是母親兒子的那種傷痛伴我永遠、直到終生。
我沒有更好地表達方式,只有遠走它鄉,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一生陪伴著母親,讓她能夠得到一絲的安慰,也為能夠有一天在天堂母子相見。
是的,我確實生活的很刻苦,只是想努力驅散曾經帶給母親心中積抑的烏雲和滿目的滄桑;是想讓母親還能夠像彌留時的那樣、把我緊緊地摟在懷中,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曾經有過的幸與不幸。
所幸的是母親把我帶到人間,雖然經歷過苦難,體驗過的生命和充滿對生活的熱愛讓我留連忘返。
不幸的是因為我還未能夠真真切切滿懷深情地喊一聲」母親!」她卻如此匆忙地離我而去。
走的是那樣的倉促、那麼的無奈;讓我永遠無法忘記彌留之際那種無望的掙扎。
母親有一個非常痛苦的人生,有太多的忍受,最後還是拉著我的手還不願放開。
她有太多的擔心;擔心兒子在世的冷暖,擔心兒子不諳人世而純良的性格。
雖然曾經滄海,幾經波折,她的兒子和她一樣;喜歡藍天白天、風和日麗,無論生活多麼艱難、總不願讓身上滿身汙垢沾落灰塵。
母親活的太累太辛苦,雖然有太多的放心不下,最終還是在抑鬱中撒手人寰。
從浪跡天涯的那一刻起,我還是要讓母親相信;相信這個世界,相信她的兒子,今天不是昨天,明天更不是今天,只要活著、只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總有希望!
母親離開我已經20年,那是我最好的年華,本該是母親最幸福的時光,可是母親卻沒有感受到。
母親是一個非常美麗而又堅強的女人,無論心裡背負著怎樣的痛苦,外表總給人幹煉、利落、堅韌、頑強的形象。
她是我心中最完美而聖潔的女神,一個有著濃鬱湘妹的女人。
她的直爽、率性、坦誠和心底善良的性格,不懂圓滑、世故與心機,沒有陰暗心理。0
她的聖潔是那樣的清澈,就像我心中的月亮,這也是我喜歡望月、贊月、嘆月的根本原由。
每當月亮升起在當空,都會讓我為之動心、動情;會情不自禁地望著月亮、想起母親,心裡會莫名地感覺到少許的安慰。
月缺了會圓,陰了也會晴,可我心中的月亮卻在陰鬱中永遠缺失、不再放射岀皎潔的清輝。
我生活的很努力,就是想讓母親未盡的光芒在我身上重現,讓一種生命延續,我願意成為她的影子。
可有一件事我沒有搞明白,在我們兄弟姊妹中,唯有我長的象母親,別人都這麼說;可母親的美麗卻沒能給我帶來光彩。
她只是告訴我;不要把所有煩惱和不幸流於表現,用乾淨利落的形象和良好的精神狀態走在人們的面前,這成為我努力積極向上而對待人生的始末。
有人說我自戀,其實是一種思念!
母親的不幸我不願意再說,因為牽涉到政治原因。
我岀生於1957年,我原總以為這個家庭的災難是因我而生,可能命犯太歲,運含相剋。
可那也不是我的錯,因為我畢竟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除了怨命運不濟、別無它法。
我有哥哥姐姐,我和哥哥一樣,十四歲就離開學校,他比我早一年的同一個時間。
那倒並不是因生活所迫,家裡的生活條件雖說不上多麼好,也算過的去。
沒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和別人家不同的是永遠有一片陰雲籠罩著生活直延續到母親離去,母親的痛苦和煩惱的結束了,我們也就離散了。
我還算是個孝子,基本依循「父母在、不遠遊」的教誨,也為母親分擔了生活上的壓力和精神上的痛苦。
當這一切不復存在的時候,我忍痛含悲踏上了遊子之路。
在我回去的那一年,我買了很多的菊花去看望母親,忍不住悲從中來,淚如雨下,白色的菊瓣在我手中一片一片地灑落在母親的墓前,我不知道該向母親說些什麼。
無論我生活的如何,只是沒有了母親,也就沒有人會為我擔憂解愁。原以為我永遠都是兒子,當真正有一天意識到這一生再也不可能做兒子的時候,心中的痛已無法追回;有一種失落會纏繞於身、並且越繞越緊,越伴越濃。
母親已經走的很遠了,背後只留下由思念串起來的日子。
原以為母親會佝僂著彎曲的身子,臉上爬滿皺紋,緩緩地在老態中離去。
雖然到那個時候我也會衰老,只要能夠依偎在母親身旁,給她端上些湯水,讓她在不用辛勞的安詳中離去,也許不會有如此深的傷痛。
我很想擁抱一下自己的母親,一個再也無法完成的夙願。每到這時候,我會恨起自己,怎麼會讓母親在沒有得到一絲安慰前就這樣匆匆離去!
每當我看到外面的雪,似乎隱隱還記得四歲時母親坐在空曠的工房爐火旁把我緊緊摟在懷裡,這是我一生也無法抹去最淺的模糊印象。
母親曾被她的母親拋棄和折磨過,母親沒有拋棄我。也許正是因為母親用身體溫暖了我,才會讓我有了痛的感覺。
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只能成熟在母親離去以後,也許天下做兒子的都是如此,在母親眼裡永遠都是孩子。只有在不是兒子的時候才會褪去稚氣,可是那一種成熟是用永遠的傷痛換來的。
我曾經是母親的希望,也看到過她的失望。母親心中的每一分焦慮還沒來得及變成臉上的皺褶,就在病痛的呻吟中離去。只有在那一刻我才明白了許多道理。
生活是一種折磨;折磨著母親、也折磨著我!
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似乎產生一種自虐傾向,痛苦折磨著我的精神,也在折磨著我的肉體如苦行修道。我忍受著精神折磨、承受著肉體懲罰,讓自己堅忍地往前走,讓自己能夠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面對今後的人生災難!
我忍受著疲憊和屈辱,任由心在鹹水般的汗流中浸泡,我沒有告訴任何人。
很多的夜晚;我望著漫天星空,感到了孤獨和悽涼。什麼都不想說,什麼也不能說,有時會茫然地走在無邊的曠野裡,總覺到母親就在我的身旁。
母親越走越遠,我卻離她越來越近。
那一年,當我把最後一片花瓣和淚水灑在母親墓碑前的時候;這在想,這會不會是最後一次?因為我不知道自己將身在何方、魂歸何處!
雖然經歷過許多,我還是只堅持一個信念;要用最好的今天去迎接充滿希望的明天,否則;人生真的會暗淡無光。
沒有辦法,只是想起母親,總會讓我肝腸寸斷,黯然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