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崑崙策研究院】可關注)
開羅宣言與臺灣回歸
——在上海華師大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演講
王在希 (2015年10月24日)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70周年,明天就是臺灣光復節,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上海華師大舉辦這場學術研討會,具有重要意義。
臺灣光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一個重要成果。在那場中國近代以來最為慘烈的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中,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在中國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國共兩黨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兩個戰場相互配合、協同作戰,終於徹底戰勝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使中華民族重新獲得了獨立和自由,也結束了日本對臺灣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
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傳開後,經曆日本50年殖民壓迫的臺灣同胞奔走相告,臺灣街頭鑼鼓齊鳴,爆竹聲響徹雲霄,不少家庭焚香祭祖,告慰祖先在天之靈。因為對於臺灣同胞而言,回歸祖國意味著新生。
在等待中國政府接收的日子裡,臺灣同胞表現出高度的愛國熱忱和自治能力,自發組織起來管理行政事務,維持社會秩序,還掀起了學習普通話的熱潮。1945年10月25日上午10時,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行,這一天也成為了「臺灣光復節」。經歷半個世紀磨難、與祖國分離50年的寶島臺灣,終於重新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臺灣的光復,離不開臺灣同胞不屈不饒的抗日鬥爭。清政府籤署《馬關條約》割讓臺灣的消息傳出後,當時正在北京應試的臺灣舉人悲憤不已,他們聯名上書清政府都察院,「垂涕而請命」,力主抗日保臺。當時來自全國十八省的1300多名舉人奔走聯絡,發動了著名的「公車上書」,強烈抗議清政府籤約割臺的賣國行徑。臺灣同胞在聽到割臺消息後,更是悲憤欲絕,他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中」。一些臺灣愛國人士開始謀划進行武裝抗日活動,希望憑藉民間力量抵禦日軍,表現出愛國主義的偉大情懷。
在1895年至l902年間,臺灣同胞進行了七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爭,湧現出簡大獅、柯鐵虎、林少貓等義軍首領。臺灣同胞在抵禦日軍過程中傷亡慘重,僅在彰化八卦山一役,就犧牲了5000多人。「七七事變」發生後,臺灣同胞抗日鬥爭更加悲壯。1943年至1944年在海南島有萬餘名被日本強徵的臺灣兵起義,起義失敗後,7000多人慘遭殺害。有學者統計,臺胞犧牲人數累計達65萬人,約佔當時臺灣總人口的11%。
日本殖民者為了長期侵佔臺灣,在對臺強化軍事鎮壓的同時,推行所謂「皇民化運動」,建立奴化教育體制,要求臺灣同胞改用日本姓名和日本化生活方式,強制推行日語。但是,臺灣同胞沒有屈服,他們堅持使用漢語,開展漢文保存運動。以蔣渭水、林獻堂為代表的臺灣愛國精英,籌組反日民族陣線,力圖通過提倡漢文、發揚傳統文化等非暴力的手段達成臺灣自治目標,並為此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臺灣同胞不僅在島內堅持抗擊日本殖民者,還積極參與大陸的抗戰。黃埔軍校畢業的臺籍將軍李友邦,1939年在浙江金華成立了臺灣義勇隊,轉戰在浙、閩、蘇、皖地區抗戰,直到抗戰勝利。尤為可敬的是,臺灣同胞在抗戰期間仍然對積貧積弱的祖國不離不棄,表現出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臺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爭取回歸祖國的鬥爭,構成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抗戰史上值得濃墨重彩的光輝篇章。
1943年開羅會議發表的《開羅宣言》是確認臺灣屬於中國的第一份國際法文件,其法律效力不容否認。1943年,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露出勝利曙光時,中美英三國首腦於1943年11月22—26日在開羅舉行會議。1943年12月1日發表了著名的《開羅宣言》,確認了日本發動對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侵略性質,達成了戰後對日本處置的基本安排。其主要內容有以下三項:第一,明確三大同盟作戰之目的在制止及懲罰日本侵略,並剝奪其自前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上所佔之島嶼;二、迫使日本竊自中國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以及南海太平島等歸還中國;三、在相當時期予朝鮮獨立。
1945年中、美、蘇、英四國共同籤署的《波茨坦公告》更是明確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開羅宣言》不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均符合國際法,是公認有效的國際法文件,也是臺灣回歸中國的重要法律依據。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後,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政府根據《開羅宣言》和《波斯坦公告》,派員於10月25日在臺北對日軍主持受降儀式,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等重入中國版圖;日本天皇也公開承諾將履行《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相關條款,臺灣被重新確定為中國領土。
《開羅宣言》70年來始終是「臺獨」分裂勢力的「罩門」。多年來,「臺獨」分裂勢力極力否認《開羅宣言》的法律效力,認為1951年同盟國與日本籤訂的《舊金山和約》才是處理臺灣主權歸屬的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條約,聲稱日本只是放棄臺灣,並未表明其將臺灣歸還中國,鼓吹「臺灣地位未定論」,其目的就是為「臺獨」尋找所謂的法理依據。兩岸同胞要共同維護《開羅宣言》的歷史定位,重視《開羅宣言》對我們今天反對「臺獨」分裂的積極意義,努力維護來之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
當前海峽兩岸關係發展正處於一個新的重要節點上。自2008年以來開闢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正面臨著新的考驗。少數「臺獨」分子企圖幹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對此,兩岸同胞特別是學者專家要保持警惕。
「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近八年來,正是由於臺灣當局承認並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之間才能順利進行制度化協商,籤署23項協議,達成多項共識。國務院臺辦與臺灣陸委會之間也才能建立起常態化兩岸聯繫溝通機制,並實現了負責人互訪。應該看到,「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是無可替代的,「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1949年以來,兩岸儘管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容改變。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辦學術研討會,紀念臺灣光復70周年,不僅要永遠銘記慘遭日本殖民者殺戮的無辜死難同胞,更要吸取歷史教訓,以史為鑑,弘揚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而努力,共同開創兩岸中國人的美好未來。
(作者是國務院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崑崙策研究院副院長、高級研究員;來源:崑崙策研究院)
【崑崙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諮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崑崙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