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好久不見。
這一年來斷斷續續寫了一些文章,但總覺得詞不達意。
近來意外的發現,音樂可以代替語言。
一個朋友跟我說「聽你的歌單裡總帶一點憂傷和對過去的繾綣」。
我覺得,音樂應該是我感情的棲息地吧。
不同階段不同時期不同的我,隱匿在不同的歌詞不同的聲音裡,或憂鬱或歡快。
連旋律都沾染了我當時的情緒。
最近越發的感覺,了解一個人要先看他的書架,他看的書透露了他的價值觀。
其次要看他的歌單,他聽的歌呈現了他的品味,揭露了他的性格。
音樂是很私密的東西,一段旋律可能代表了一段回憶,一段往事。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聽懂你的歌,就像你和你的過去,不是每個人都能懂。
對了,那個曾經連日推都跟我一樣的,我愛了八年的朋友。
被我弄丟了。
從我們倆都不再覺得對方的歌好聽開始,我就知道我們的生活再也沒有交集了。
因為兩個人分開的太久了,彼此有了新的生活、新的陪伴、新的經歷。
生活中有了太多不同。
∞
暖風吹過的夜色,黃昏,白開水
所以這首歌就送給你吧。
寄給你我所遇見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所有美好。
寄給你我的思念。
就像你在我夢裡寄給我的那幾封信,你把你所經歷的好的壞的都告訴我了。
我想,以後寄給你的不要再是痛苦了吧。
不能讓你平白承擔我所承擔的。
算了,美好事物也不要寄給你了。
既然軌跡不同的人,也不要再看不同的風景了。
就算看到了,也沒辦法一起走了。
我突然想,想把整個夏天陽光,在冬天時寄給你。
寄給你想念,寄給你悲喜,寄給你我自己。
孤獨,掙扎,世事千帆過
這首歌是我的「自錄」。
第一次單曲循環這首歌,是19年年初。
那時候在理想和現實面前不斷掙扎,無處選擇的我跌入低谷。
好在身邊還有很優秀的朋友陪著我。
他讓我感覺到「你跟著我,能讓我不混」
後來我每次聽這首歌,都會想到村上春樹那句話。
「我告訴你我喜歡你,並不是一定要和你在一起,只是希望今後的你,在遭遇人生低谷的時候,不要灰心,至少曾經有人被你的魅力所吸引,曾經是,以後也會是。」
遇到困境、人生猝不及防的時刻,還有獨自默默咬牙努力的夜裡。
除了扛著,就是等待。
哭也哭了,也用盡全部努力過了,總是要走的。
因為縱身一躍終歸是逃避,心中仍有遺憾。
跌倒了當然還想再爬起來。
還想看看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還想知道自己能去的地方有多遠。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但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然後走過來,陪我一起。」
謝謝那些喊醒了裝睡的我的人。
希望這些年的經歷,讓我可以坦然說出「其實當年也想過這個選擇。」
或許生活還有很多掙扎與沉浮。
或許文字記錄的越少,內心越不能平靜。
但,願我們都有在漫長低谷裡恢復能量的能力。
也希望,生活有多掙扎,希望不知道的人,永遠都不要知道。
我在掙扎的生活裡,想要逃脫卻疼的無法用力,虛偽、慌張,怎麼逃避。
小雨,地鐵,遠方,長大
春夏秋冬,日月晨昏。
我沉浸在這首歌裡,這是第三年了。
前段時間這首歌重製了,我又去找主創要了這個版本。
主創在原版底下評論「希望你們夢想成真」
長大,然後夢想成真。
長大,然後夢,想成真。
再也看不見風景,也許我們都已長大,還有的風,還有的雨,都在我心頭闖。
治療,癒合,靈魂寄居地
聽這首歌的時候我在想,我都在哪裡聽過?
但我想不出來,我好像在哪裡都聽過。
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在每一列火車上,每一輛大巴上。
所有的界限變得朦朧模糊,世界變得安靜。
過了一會,太陽走了,陽光不見了,又起風了。
此生已無我,去日已無多。
山後別相逢。
你是一萬頭肆虐的野獸,踐踏過只有一顆草的山丘。
是無盡光芒中無數的雙手,賜予了我最真實的宇宙。
徵途,是,理想,星辰,大海
這是2020年最喜歡的一首歌,最開始是歌詞吸引了我。
詞作者是一位詩人,李元勝,這首詩就叫《還山》。
今年很奇怪,總喜歡聽這種大概是Shoegazing?
最愛的除了《還山》,還有他的《縣城》《焰火青年》《悲哀藏在現實中》……
這些歌的情緒與我融為一體,讓我很難走出去。
聽歌的時候其實很少會去關注一首歌的創作背景或者創作者,但他的歌不一樣。
雖然像《縣城》這樣的歌,歌詞算不上是有深度,但能讓人感受到鮮活的情緒,迷離又浪漫。
在眾多擁有小資情調的聽眾面前,在萬青、落日飛車、草東這樣的樂隊面前,華北浪革鮮活的觸動了我,積極且頹廢。
「生活變得索然無味令人無趣,還好有音樂,能夠發洩我們內心的憤怒與不甘」
回到《還山》這首歌,不同的人在這首歌裡聽出了不同的含義。
有人聽到了愛情,有人聽到了希望,有人聽到了人生,我聽到的是理想。
「年輕時說下的一個個壯志豪言,到了中年,只能背著生活的大山把它們放回原處。」
大概,你是什麼,你聽到的就是什麼。
年輕時,遇到喜歡的山,我會帶著它到處行走。
帶一座山去拜訪另一座山,像帶著長江去拜訪黃河。
「生活在一片未知 | 夢裡走了許多路」
「此心安處 便是吾鄉 | 是命運吧 我遇見你」
人生苦短 甜長
只有真正經歷過擁有過,才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