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暮春他鄉有感
曉溪
小村落落日西斜。看歸鴉。越籬笆。
幾處炊煙、如那遠方家。柳上綿綿遮望眼,人隔斷,我天涯。
半生漂泊似飛花。委塵沙。任推拿。
鏡裡霜斑、歲月問誰賒。一種傷心無處說,芳華負,暗嗟呀。
潔心賞析:
一首鄉愁滿滿的詞,以景帶情,以情託景,主線清析,層次分明,將離鄉別井之人的一種愁懷表達得非常自如。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生硬,而正如辛棄疾此首詞下闋所說「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這正是作者此時的心境。
上闋「落日、歸鴉、炊煙」等物像,是作者眼裡看到的,從而由這些物像帶出作者的一種思緒,「如那遠方家」,表明作者觸景傷情,看物而思鄉,因此心生怨恨,埋怨這柳遮住了自己望鄉的雙眸,似乎是柳隔斷了「我」與家,將「我」漂泊天涯。
下闋順此情而述說自己這半世的漂泊如同無根的落花,委身於泥沙聽之任之,表達了自己的一種無奈。到如今髮絲染霜,向誰去賒借歲月可以讓時光倒流?想到此,心便不由得感傷至深,可又能對誰說呢?這便是「欲說還休」的心境了!芳華已逝,不可逆轉,半世生涯已付他鄉,只有自己在此暗自嗟嘆!
整首詞情深意篤,似乎讓人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感傷與愁緒,能夠引起離鄉之人的共鳴。情感表達細膩,寫作技巧靈動,將鄉愁描寫得合情達意,一聲嘆息結束了整首詞,餘音迴旋,思緒綿綿。
——【女子詩詞閣】推薦
●江城子.溪畔信步
作者:平地木
平生慣愛訪幽遐。探奇花。展心花。
時有清風、添得幾鳴蛙。擬向桑榆尋雅趣,端不負,此生涯。
投簪無礙興猶加。賞煙霞。醉流霞。
拂罷塵襟、誰與扣紅牙。袖底紅塵堪一笑,宜漫詠,浣溪沙。
清雅月影賞析:
很欣賞平地木老師的這首詞,文筆流暢,用典巧妙貫通,意境灑脫超然,不乏有蘇軾曠達的筆調風格。
首句「平生慣愛訪幽遐」,開篇乾脆直接,簡潔明快、直抒胸意點明主旨。俗話說,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作詩亦然,打造一個精彩的開頭,猶如給讀者樹立一道靚麗風景線,會吸引讀者於這道「風景」中去探索。
「擬向桑榆尋雅趣」,桑榆指桑樹與榆樹,日落時光照桑榆樹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垂老之年。也喻指隱居田園。此句,具有雙重意義,既有傍晚悠閒散步尋趣的真實之境,又加指晚年享受人生的愜意情懷。「清風,鳴蛙」,於大自然中感受風光,無不表露出詞中主人公的暢意情懷。
「投簪」指棄官或退休,暮年沒有了紅塵俗累的侵擾,對山水雅情更是興致有加。「拂罷塵襟,誰與扣紅牙。」扣紅牙借指樂器。不難看出,此時的主人公已經卸掉了以往的官場負累,唯獨有意找尋愛好相通,精神上相通的友人,共同沉迷於吟曲填詞的快樂之中。賞煙霞,醉流霞,於山水勝景中,提一壺美酒邀醉,便是對晚年回歸田園生活的快意寫照。
詩外話:江城子,詞牌名,來源於唐著詞曲調,由文人韋莊最早依調創作,此後所作均為單調,直至北宋蘇軾時始變單調為雙調,作為定格並得到推廣。平地木老師的江城子別具一格,兩次使用疊韻。具考證例詞譜,並沒有疊韻。就是說,平地木老師此首作品是打破舊格,自行創新。我認為凡事也不能固守成規。能巧妙運用,文筆流暢自然,應該是可行的。個見,共同探討。
——【天仙子苑】推薦
●五律.閒居聽雨.心繫江城
文/若水(山西)
黑雲迷瑞日,濁霧鎖江城。
愛重三邪懼,情濃四海驚。
須當新綠醉,偏復老黃橫。
願化楊枝水,天開萬象榮。
南郭居士賞析:
關注疫情,勠力同心,共克時艱,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的心聲。因此也產生了一大批情系疫區的詩詞作品,這首《閒居聽雨,心繫江城》的五律也屬於眾多抗疫詩詞中較為成功的一首。
首聯「黑雲迷瑞日,濁霧鎖江城。」應用了對仗,從天上到地上渲染疫情肆虐的氣氛,此聯起得好。頷聯「愛重三邪懼,情濃四海驚。」表明因為有愛而三邪懼,因為情濃而使世界為之驚愕,此聯承的順暢,而只有經歷這場抗疫的人才能體會這個「驚」用的並不過分。頸聯上句「須當新綠醉」是說,已經應該是春天的新綠讓人陶醉的時候了,下句「偏復老黃橫」意思應該是,看到的偏偏還是一片枯枝舊葉的景象,不過這個「老黃橫」解釋起來總覺不是太舒暢,個人認為有點湊詞。
本詩的亮點在尾聯。「願化楊枝水,天開萬象榮。」這句寫的很經典。「願化楊枝水」,楊枝水是佛教能使萬物復甦的甘露,這裡引用的很恰當,「天開萬象榮」亦結的很好,給我們展現一幅勝利的情景,給人鼓舞和希望,寫的也很成功。一首詩能有這樣一句出彩和點睛之筆,便足以教人心滿意足了。
——【荷華媚詩詞庭】推薦
●初冬
誠信(河南)
路邊枯草帶新霜,牆角風來暗送香。
誰把延年瓊蕊薦,郊居寒月照孤芳。
南郭居士賞析:
本詩單獨句子的意境和詩感都挺好,這是寫詩非常必要的天賦。而這些意就包含在一些很容易直接帶來意境的字詞中。比如前兩句,路邊、枯草、新霜、風、暗、送香,這些詞組合起來,就是一幅初冬的美妙的圖畫,路邊新霜,牆角暗香,詩意已經就在其中了。
「誰把延年瓊蕊薦」其實也是對前句「暗送香」的解讀,送香的是「瓊蕊」,且是「延年」的白花,推斷下來大概應該就是菊花了,而這個「誰」字一問,也起到了「轉」的作用。
尾句「郊居寒月照孤芳」單獨看也是不錯的,但如果把四句結合起理解就讀出問題來。首先有三句是涉及到「送香的瓊蕊」,這樣就有脫題之感,偏重寫花了。其次是二、四句的「香」和「芳」屬同義字押韻,距離又太近,能避免最好。
本詩字句優美,讀來使人享受,但如果把標題改的貼近內容,或者把絕句拓展成七律,把初冬表達的較為充分一些就完美了。
——【浪淘沙室】推薦
●風入松
Q.I (廣西 )
綠蔭垂柳紫荊芳。港島春光。
雁飛遠影雲空盡,海天連、濤浪低昂。
行橐備齊遠道,倚扶慈藹相望。
怎堪人意甚悽涼。掩淚牽腸。
憶當年幾番風雨,又如今、難料災狂。
遊子欲歸期杳,一鉤冷月懸窗。
清雅月影賞析:
Q. 1友的詞未命題,寫意就需要從詞中體會了。粗讀一遍,字裡行間具是鄉愁。首句紫荊,港島,這兩個敏感詞的出現,我猜測本詞應該是以香港的春天為背景來創作的。
一副畫面呈現於我的腦海:雁影雲空盡,碧海浪滔天,文中主人公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時節,收拾好行橐,離開了故土,準備去陌生的地方打拼。「慈藹」是仁慈和藹之意。一般指長輩的柔情目光,這裡交代有些不清是誰在相送。我猜應該是父母吧。
下闋「憶當年幾番風雨」,一個「憶」字,把畫面切換,上闋的送別,只是多年前的記憶猶新。此刻憶往思今,一路走來風風雨雨,感受在外不易,唯有冷暖自知。「又如今,難料災狂」猜測主人公,應該是指經歷了今年這次非常疫情,或者是其他災事,更是牽掛著故鄉的親人,自己卻難以歸家,結尾「一鉤冷月懸窗」是點睛之筆,很是出彩。給人極強的畫面感。夜深獨對一彎冷月,那份思鄉之情,便毋庸言表,讀者已經深深體會到了。
——【錦園春室】推送
●題諸葛「杏花節」(新韻)
王董玲
粉裝綽綽耀山村,千嶺風光醉屬君。
百度肩挑三界寂,一皋袖撫九天聞。
蟄龍吟月西江水,驚鳥銜星北鎮雲。
花盛不容時落拓,人同節令共青春。
鞏曉榮賞析:
杏花是詩人寫詩的主要題材。而舉辦杏花節又是各地發展旅遊文化經濟的主要方式。這首律詩獲九月菊花杯詩詞大賽一等獎。主要是這首詩寫「杏花節」不同凡響。其特點是:韻律和諧,對仗工穩,用典確切,氣勢恢宏。
首聯「粉裝綽綽耀山村,千嶺風光醉屬君",一著筆就氣勢不凡,春光明媚,陽光燦爛,滿山遍野的杏花灼灼光華,裝扮山村,徜徉在杏花村中,望千嶺花海,醉了遊人,更醉了你我,花迷人人更醉。
頷聯"百度肩挑三界寂,一皋袖撫九天聞」,於無聲處聽驚雷。這無邊無際杏花,讓三界沉寂,也讓三界失色,又如仙子舒袖九天,鶴鳴於九皋,寫出了杏花節宏大的場面和精美的文藝表演。
頸聯「蟄龍吟月西江水,驚鳥銜星北鎮雲",更是驚心動魄,蟄龍一飛升天,騰雲吟月,如西江水奔騰,仿佛驚鳥銜星,花海如潮,人海如北鎮雲,寫出這杏花節吸引各地遊人,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遊樂的情景。
尾聯「花盛不容時落拓,人同節令共青春。」寫出了當地抓住杏花盛開的時節發展杏花經濟,不失良機,不誤時光,人同這美好的節令煥發青春活力,更加欣欣向榮。
總之,這首詩沒有一字寫杏花節,但把杏花節的成功舉辦和場面通過:粉裝綽綽耀、千嶺風光醉、三界寂、九天聞、西江水、北鎮雲等詞酣暢淋漓的表達出來。表現出作者獨特的創作手法,杏花節的特色如蟄龍吟月騰起西江水,又似驚鳥銜星漫漫北鎮雲,把春光盛裝打扮,人同節令富有青春活力。
——【擷芳詞館】推薦
●林間晚秋
王卓(遼寧)
早露凝香樹影深,漫聽鳥語醉風吟。
紛揚指上無華葉,多少玲瓏草木心。
南郭居士賞析:
小景怡人心,草木皆有情,一花一世界,一樹一風吟,這首《林間晚秋》就是這樣的小詩。
前兩句通過視角、嗅覺與聽覺的感受,對林間景物進行羅列,早露、凝香、樹影、鳥語、風吟,有靜有動有聲,這一切都是那麼令人陶醉。
「紛揚指上無華葉」,對葉子進行單獨提取描繪,抓住了事物的表象與特徵,找到了描寫的著重點,落葉是晚秋重要的自然特色,紛揚的葉子很能表現詩的意境,引發一定的高潮。「指上」也是極好的詞元,不過這個「指上」處理的似乎不是太到位,蘇軾有「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是描寫琴的,而本句的標的是葉子,關聯不是太近,如果作為定語,紛揚則不當,如果解釋為用手指數,則「數」不能省,然此乃個人感覺,不排除判斷之誤。
「多少玲瓏草木心」,此句很出彩,與上句結合巧妙,把一片片紛飛的葉子比作草木之心,極富形象之美,充滿詩意畫意,仿佛使詩有了靈魂,使人回味無窮,甚是精彩。
——【浪淘沙室】推薦
●曲遊春·春雨新晴早
鞏曉榮
春雨新晴早,落梅櫻花放,湖柳青透。
燕燕鶯鶯,海棠花盈淚,佳人紅袖。
嶺上流雲走。問我佛、為何人瘦。
畫境中、儘是遊人,魚兒對對成偶。
轉首。煙籠堤柳。小徑過香風,心醉如酒。
卻把相思,付花紅碧水,無緣牽手。
橋上扶欄久。問舞蝶、春將去否。
正暮春、望盡殘陽,與春守候。
潔心賞析:
本次採用正體,周密的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十一句七仄韻來完成。長調的詞牌很難駕馭,既要前後貫通,又要達到不重意,還要考慮詞的意境,再就是整首詞必須格調一致,因此沒有一定的功底一般不敢涉獵長調,就是嘗試寫也不會寫好。
這首詞將人物貫穿於春的景色中,能夠在描寫中呼應,同時也形成對比。在這美麗的春色中,海棠花為何滴淚?它就如紅袖佳人,好像為誰而傷,嶺上的流雲也為之嘆息,問那佛祖,佳人為何消瘦?在此,作者並未以問答的形式來續寫,而是用景來表達情感,給人遐想的空間,「魚兒對對成偶」與海棠滴淚、人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境界,然而,正是這兩種不同境界的對比,讓人似乎明白了,海棠淚與人瘦的真正原因,這裡不言而喻了。
下闋用「轉首」切換了鏡頭,帶讀者從人物中走出來,繼續共賞春景,共沐香風,如痴如醉。在這樣的境界下,又回到紅袖佳人的思緒裡,願把一切的相思之苦拋卻,付與這花紅水碧,讓緣分隨之而去。此時作者又反問「春將去否?」其實明知春將去,但還是不確定地問,就是對春留戀,也就是對那份緣的留戀,想拋卻難拋卻,「抽刀斷水水更流」!最後還是用「望殘陽,與春守候」來結束整首詞,也給了讀者一個明確的答案,「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
比較成功的一首長調,人、景、情連於一線,整首詞格調幽婉,用些許色彩明亮的景色襯託憂鬱的佳人,起到反襯的作用,結尾也很漂亮。
——【步蟾宮室】推薦
●喝火令·記夢
劍如虹
望裡橫雲路,愁邊見日輪。
向晨平野露華新。深憶夜縈塵夢,尋覓幻中身。
未覺千程迥,俄驚列嶂紛。
杳然迢遞出迷津。潛感懷柔,潛感想姣親。
潛感棄除山水,不復阻情真。
(攤破:深憶夜縈塵夢,尋覓幻中身。懷想棄除山水,不復阻情真。)
止水賞析:
劍如虹老師的《喝火令·記夢》寫得亦真亦幻,夢幻迷離。「望裡橫雲路」歸鄉的路何其遙遠渺茫,「橫」字寫出路的無情,足見功夫。「愁邊見日輪」鄉愁何其汗漫無垠。收回望眼,斬斷愁思,「向晨平野露華新」,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可歸夢仍然遙遙無期。卻又想起「深憶夜縈塵夢,尋覓幻中身。」真是「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刻骨銘心,揮之不去。上片以空曠的景象、細膩的心理刻畫,濃墨重彩地渲染了濃厚的鄉愁,並以夜夢引起下片,結構嚴謹。
下片寫夢境:「未覺千程迥,俄驚列嶂紛。」「未覺」、「俄驚」似真似幻,「杳然迢遞出迷津」正是夢中情景,仿仿佛佛,寫得逼真如見。「潛感懷柔,潛感想姣親。潛感棄除山水,不復阻情真。」在夢中,親人見到了,山水「棄除」了,一切美好的願望都實現了,真是大快人心啊!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作者對故鄉、親人的情之深、念之切,通過夢境,得到了痛快淋漓的宣洩,然而,夢醒後的思念又將是如何的錐心刮骨叫苦?在虛幻的夢境裡,作者心理得到最大滿足時,嘎然而止,留給了讀者無限的想像餘地。
總之,全詞構思精巧,情感熾烈,上下片開頭兩句對仗的運用,渲染了濃濃的氣氛,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都是本詞的成功之處。
作者括弧中的注釋,好像反了,原詞應該是「攤破」的形式,括弧中應該是未灘破的形式。是與否與?望老師們各抒己見。
——【早梅香閣】推薦
總編 踏雪飛歌
副總編 魂落秋硯 潔心 九月菊花
負責人 潔心
本期點評老師 南郭居士 鞏曉榮 李悅嶺 雲水齋 清雅月影 潔心
平臺製作 一縷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