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BGM,《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龐龍。
大家好,我是海馬。
最近,在熱播的《中國好聲音》中,一位20歲名叫高睿的女孩,讓我記憶非常深刻。
尤其是以下這首《Dancing On My Own》,我尤為喜愛。
你很難想像這姑娘才20歲,他的技巧、氣息、咬字……都顯得那麼老道。
在節目中得知,她是浙江音樂學院18級的學生,並且老師正是當年被稱之為「神曲教父」的龐龍。
這可能對於一些,不了解龐龍現狀的大部分人來講,對此會很詫異,甚至是震驚。
這風格的反差是否太大了?
可事實上,在龐龍銷聲匿跡的十幾年中,名氣雖不比當年,但他始終沒有脫離音樂行業,只是換了種方式在音樂教育方面做出了一番成績。
同時,他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音樂學院的教授。
2016浙江音樂學院剛剛成立,龐龍離開了執教八年之久的瀋陽音樂學院,以「高級人才」引進的方式,進入該校進行流行演唱專業教學。
可能大家會有疑問:
一位網絡神曲的締造者,只不過憑藉了幾首俗的不能再俗的作品火了,賺了些錢。他憑什麼一躍成為學富五車的大學教授?
可實際上,龐龍從一位酒吧歌手一路走到現在也有二十多年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並沒有故步自封吃老本,而是在不斷創作,而且質量都不差。
光憑這一點,就已經比很多現在部分停滯不前的歌手強太多了。
至於當老師培育下一代,為華語樂壇注入新鮮血液,他完全有資格。
在浙江音樂學院執教的4年裡,雖然稱不得桃李滿門,但也算的上初見成效。
光是登上好聲音舞臺的並且拿到不錯成績的學生,除了開頭提到的高睿,還有單良、周興才讓、劉珉軒。
龐龍自己也曾經說過,他教的不僅僅是學,他更要讓學生熟悉整個唱片幕後製作以及整個行業的每一個環節。
他不想自己的學生畢業之後就僅僅是一個唱歌機器,脫離了學校什麼也不是。
很大一部分藝術類高校的老師,都是離開一線工作很久了,全心全意投入教學。
可龐龍不然,他是一位國內為數不多的,還留在一線做唱片的職業大學教授。
他始終認為,藝術最重要的就是實踐,所以他才會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多參加活動,甚至多寫幾首歌發張唱片。
龐龍從音樂學院畢業到正式「入行」,用了近10年的時間。
所以他一直在思考,可不可以將這個音樂人職業化、標準化的過程在縮短一些,少讓學生走些彎路。
在上課時,龐龍都是以嚴厲著稱。
課下,一旦自己接到什麼活動也經常帶著學生一起。
比如央視前段時間的《愛樂之聲全球24小時雲端音樂會》。
不僅如此,前些年他還帶著學生們一起搞演唱會。
他既可以利用自己的名氣以及身邊行業內的資源,幫助學生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又可以利用自己紮實的基本功和閱歷,教會他們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職業音樂人。
作為一名同為藝術生的我,只能投去羨慕的目光。
即便是這樣,關於他的爭議,在這幾年裡始終沒有停下來。
畢竟在樂壇混跡二十多年了,又況且他也是個東北漢子,龐龍也不是吃素的。
在龐龍的微博裡,除了一些生活日常學校活動,他更願意分享出自己的新歌或者翻唱作品。
而就是在這個過程中,不免會有些鍵盤俠對他開火。
而他卻毫不留情的懟了回去。
等你 在望眼欲穿的午後等你
等你 在疲憊不堪的深夜等你
等你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等你
等你 在鋪滿鮮花的路上等你
……
相比於過去的網絡神曲,這首歌絕對可以對龐龍有一個新的認知。
這樣言之有物,有強烈代入感、畫面感的歌詞,沒點生活的閱歷真的寫不出來。
再說編曲部分,前面先是一把箱琴配合著低沉的唱腔定住整首歌的基調,間奏的大鼓以及簫聲就給人一種悠長、神秘的感覺。
旋律動聽卻不造作,編曲講究卻不浮誇。
通常來講,他的音樂都是來源於生活的,用最樸實、直白的語言帶給歌迷最大的共情。
有的時候,也就是在出去玩的時候,或者上班的路上,歌就寫出來了。
很多音樂人一首歌唱一輩子,龐龍沒有。
算上單曲,他正以每年一張專輯或者EP的平均速度發表個人作品。
這可比現在一些真·網絡神曲的締造者,牛逼多了!
從詞曲創作、編曲、錄音、混音,放眼國內都算的上很棒的。
他把畢生所學以及身邊的資源,毫無保留的奉獻給了自己的學生,這有毛病嗎?
好的音樂人,難道不該如此?
我自己通過在網上大家對龐龍的評價,總結了出了大部分人討厭他的原因依舊是「神曲教父」的身份。
通過《兩隻蝴蝶》走紅,實屬是龐龍的無奈之舉。
因為當時還在酒吧唱歌的他,當時編劇牛朝陽找到他演唱電視劇《281封信》的主題曲,也就是現在的《兩隻蝴蝶》。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劇沒火,歌火了。
於是為了生存,龐龍乘勝追擊就有了《你是我的玫瑰花》這樣的神曲誕生。
可這麼多年來,當自己錢賺夠了卻很難再擺脫「神曲教父」的標籤。
不僅職業樂評人們罵,就連演出都被觀眾哄下臺。
以下視頻就是他在某大學演出時,被人哄臺。
在視頻中,被一群小崽子拿東西砸到身上之後的龐龍說道:
「我唱了18年的歌,我從來沒有我在臺上,別人打我身上。」
這次之後,龐龍與公司解約,逃離樂壇,專心在大學邊教學生,邊做自己喜歡的音樂。
只是後來,無論再怎麼發出高質量的作品,都依然被無視。
2015年,他專門在專輯《我們在藍色海上漂》的簡介中提到:
2004年一首《兩隻蝴蝶》為龐龍貼上「神曲教父」的標籤,從此他的音樂便被簡單粗暴的歸類於「膚淺媚俗」之流。
很多聽友甚至沒聽過他的其他作品,卻也在各類評論裡極盡嘲諷之能事。
說到這裡,真的為這個縱橫樂壇20載的音樂人而感到惋惜。
老實講,我雖然不聽所謂的「神曲」,但我依然可以理解當年這首歌可以被那麼多人喜愛的原因。
還是那句話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喜歡一首歌,或者討厭一首歌。
像這樣帶著惡意用粗鄙的語言,為了抨擊而抨擊,這樣實屬低級。
更何況,他早已不寫神曲,大家卻還在帶著有色眼鏡看待。
也許,這就是悲哀吧。
從一位酒吧歌手,再到「神曲教父」火遍全國,最後帶著爭議回到大學校園繼續從事音樂相關行業。
49歲的龐龍這20多年的職業生涯,可謂是跌宕起伏。
可以確定的是,他從未停止創作,音樂已然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或許20年之後,他的學生成為樂壇中流砥柱了,大聲的告訴大家:
「我的老師是龐龍。」
也可能這樣,他最終才可以被大家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