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閉幕 完整獲獎名單公布

2020-12-22 毒眸

12月6日,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在南京閉幕。評委會主席、著名導演陸川率領評委會及重磅嘉賓為獲獎影片和創投項目頒獎,來自全球科幻電影節的負責人連線頒獎禮講述在疫情之下做科幻電影的堅持,科技文化預言大神凱文·凱利首度發布對於未來100年人類命運的預測。

本屆藍星球從緊張激烈的「48科幻電影極限賽」開幕,共推出35部全球最新科幻短片展映及「法國電影新浪潮×科幻」主題展映,進行一場以科幻為核心進行多元類型嘗試的電影創投會,舉辦影視科技論壇、科幻文本論壇、科幻電影產業論壇、藍星球年度論壇等六大論壇。在影視、科幻和科技融合多元活動之外,本屆電影周還進行更大膽積極的嘗試,推出科幻主題戶外跑步賽事「賽博星球跑」。

藍星球,是中國第一個科幻電影節。這個剛剛進入第二屆的電影節,從活動規劃、嘉賓陣容到項目與人才發掘,都在保持自身獨有特點優勢同時全面升級並形成創新突破。

陸川領銜評審團 評選全球年度科幻電影 ,48極限賽 激活中國科幻電影創作生態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由中國著名導演陸川領銜主競賽單元評審團,評委會成員包括著名製片人葉寧、國際頂級特效藝術家吉姆瑞吉爾、藝術家曹斐、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及特效製片人史蒂夫·卡斯特,多元而跨界的評委陣容引發業界和媒體廣泛關注。

頒獎禮上,評委會主席陸川公布了本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影片徵集情況,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共徵集到297部影片,來自德國、日本、波蘭、法國、丹麥、挪威等21個國家,國際化視野更廣闊,不同國家地域的社會文化與科幻融合,顯示出年輕電影人在科幻中進行對現實與未來的主動表達。據悉,在全球電影行業遭遇疫情的背景下,藍星球組委會積極拓寬徵片邀片渠道,分別與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丹麥文化中心、匈牙利文化中心、挪威大使館等機構形成合作,使得本屆藍星球在影片徵集數量和質量上比去年大幅提升。

今年藍星球推出了「藍星球48科幻電影極限賽」, 12月1-2日兩天,8支隊伍將用48個小時完成科幻短片的創作、拍攝和製作,是對於科幻電影的一種挑戰極限的全新嘗試,對於發現青年電影人創造力、激活中國科幻電影創作形態意義重大。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主競賽單元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後代

頒獎詞:以科幻影像來表現人類在現代社會被異化,職場、婚姻等日常生活與與怪物片的趣味與想像奇妙融合,讓科幻電影更具現實意義,敘事與鏡頭語言成熟臻於完美。

最佳導演:《吹風機》導演姬京璐

頒獎詞:中國年輕電影人在面對科幻時,在工業化模仿之外,更加注重對現實的表達,這是一種自信從容與創作自覺,也顯示出導演強大的影像控制力。

最佳編劇:何以為喵

頒獎詞:本片展現了科幻文本的的豐富與多元空間,動畫影像中貓與狗在太空中追尋終極意義,劇作上充滿靈動與有趣的嘗試,為短片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

最佳表演:後代

頒獎詞:影片對表演要求極高,多線人物關係、人的變異中導演與演員呈現了精準的情緒狀態和衝突,表演上的職業與技巧很值得學習。

最佳視覺想像:小小中國姑娘

頒獎詞:影片有奇特的視角,從他者角度來看一個外來者,性別、文化上的差異促成了新鮮而有趣的視覺呈現。在科幻短片的美學概念與完成度值得鼓勵。

藍星球star獎《召喚睡魔》

48科幻電影極限賽"New Show"獎《新生律師》

評委葛洛麗亞·費爾南德斯(錫切斯核心成員)點評:這個故事有一點《少數派報告》的影子,在致敬其核心創意的基礎之上,導演又做了某種延伸和翻轉,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與此同時,該作品的特效和製作非常簡約高效,為作品增色不少。

王紅衛擔任創投會主席及年度創作導師,甄選華語優秀科幻電影項目人才

自發布徵集以來,本屆藍星球創投會共收集到152個項目,數量雖受疫情影響有所下降,但青年電影人以科幻拓寬表達,明顯出現了回歸電影創作本質的轉變。

著名監製/策劃王紅衛擔任本屆藍星球創投評委會主席+年度創作導師,統籌今年藍星球創投評審工作並為青年電影創作者提供創作指導,來自中影股份、騰訊影業、華納中國等一線電影公司的資深製片人,將和來自科普作協和院線的專家一起組成「創投評審矩陣」,為本屆藍星球創投進行全新角度評估點評。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電影創投會獲獎名單

最佳電影項目:科幻作家

頒獎詞:作家與人工智慧的互動並不新鮮,但將中國科幻作家作為角色進入科幻愛情片的敘事,是非常有趣的嘗試,創新性、可操作性與商業潛力兼具。

最佳幻想創意:未來筆記

頒獎詞:中國電影應該鼓勵從本土社會文化出發進行科幻的嘗試,《未來筆記》是這個方向上創意比較成熟的,需要考慮的呈現形態是劇集還是電影,但都非常值得期待。

最具商業潛力:安然江上的人馬座

頒獎詞:青春懷舊與中年危機,以對外太空的嚮往勾連起來,比較如何中國電影市場主流消費傾向,獨特創意也讓其商業上更有想像空間。

最具視覺想像:牧民

頒獎詞:末日之後人類社會形態的改變,項目以寓言性敘事和概念設計展現了視覺上巨大的想像空間。

陸川攜《749局》亮相 凱文·凱利預測人類未來100年

本次電影周還發布了藍星球科幻生態谷,構建以科幻電影製作基地、影視科技園區、科幻電影人才基地為核心的產業平臺,並推出關於科幻電影人才、劇本等多個方面的扶持政策。其目的在於,吸引全世界優秀科幻電影人才、優勢資源、產業項目到南京落地生根,實現中國科幻電影和電影工業的集群式發展。評審團主席、中國著名導演陸川的最新作品《749局》成為首個入駐科幻谷的重點電影項目,據悉該片已經殺青,將於明年上映。

本屆藍星球頒獎禮還有一個重大發布——科技文化預言大神凱文·凱利對未來人類100年的最新預測。科技雜誌《連線》的創始人凱文凱利,是國際最著名的科技文化研究者之一,曾精準預言人類網際網路社會形態,而他最新的預測中,未來人類將出現一種名為「進託邦」的新的社會形態。

本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活動豐富而獨具特色,科幻影片展映策劃推出「法國電影新浪潮科幻主題展映」,創新性地以科幻角度看法國偉大的電影運動和作品,也為探索科幻電影多元化方向提供了新視角。「賽博星球跑」,更是將科幻、電影與運動健康生活方式結合在一起,資深電影人同時也是資深戶外越野跑者關雅荻發起並組織,邀請專業戶外跑者與藍星球嘉賓、科幻愛好者一起奔跑,將科幻對於未來的展望與進取與健康的生活方式結合起來。

相關焦點

  •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閉幕
    時光網訊 12月6日,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在南京閉幕。評委會主席、著名導演陸川率領評委會及重磅嘉賓為獲獎影片和創投項目頒獎,來自全球科幻電影節的負責人連線頒獎禮講述在疫情之下做科幻電影的堅持,科技文化預言大神凱文·凱利首度發布對於未來100年人類命運的預測。
  •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閉幕 完整獲獎名單公布,陸川攜《749局》亮相 凱文·凱利預測人類未來100年
    12月6日,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在南京閉幕。
  •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將於12月舉辦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將於12月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辦。一年前,在江蘇省電影局的指導下,由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新華網及江寧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獲得巨大成功。2019年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牛首山主會場2020年8月,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和新動能,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並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之為「科幻十條」,在國內影視行業
  • 陸川領銜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評審團
    時光網訊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將於2020年12月1-6日在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舉行。近日,藍星球組委會陸續公布了本屆電影周主視覺海報,並曝光了陸川領銜的主競賽單元評審團陣容,以及王紅衛領銜的創投評審矩陣。
  • 首屆藍星球科幻影片競賽單元獲獎名單
    11月16日,首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榮譽之夜在南京牛首山舉行,科幻影片競賽單元評審團開場亮相:《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文學顧問和監製、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王紅衛,好萊塢製片人、《太空旅客》的編劇、製片人史蒂芬哈梅爾,日本導演、世界頂級機甲設計大師河森正治;中國「科幻文學四大天王」之一,科幻小說作家何夕
  •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正式啟動
    時光網訊自即日起,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全面啟動影片和創投項目的徵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是中國第一個全球性科幻電影節,首屆盛會於2019年11月舉行。,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組委會推選的6部中國科幻影片進行了展映交流,為這一全球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帶來中國科幻電影的獨特視角和魅力,引發廣泛關注。
  •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收官《新生律師》獲48極限賽「New Show」獎
    12月6日,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榮譽空間站在南京江寧區牛首山舉辦,本屆電影周活動共分為科幻短片競賽與徵集、中外科幻電影展映、論壇與大師班、科幻電影創投會、賽博星球跑、榮譽空間站六大板塊,共計18場活動。
  •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在南京牛首山圓滿收官
    中國江蘇網訊 如何發現青年電影人在科幻電影創作上的新氣象、新方向?如何用中國科幻積極表達對時代的思考?如何以國際視野、跨界思維、科幻探索中國電影的表達空間?12月6日,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榮譽空間站在南京江寧區牛首山舉辦,藉助科幻探索電影、科學以及人類命運的未來。
  • 陸川領銜 第二屆藍星球公布評審團陣容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將於2020年12月1-6日在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舉行。近日,藍星球組委會陸續公布了本屆電影周主視覺海報,並曝光了陸川領銜的主競賽單元評審團陣容,以及王紅衛領銜的創投評審矩陣。
  • 海內外科幻「大咖」會聚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展開研討
    新華社南京12月7日電(記者沈汝發)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6日晚在南京江寧區牛首山收官,郝景芳等海內外科幻「大咖」圍繞科幻、電影、科學以及未來展開研討。  「科幻代表探索和創造精神,希望科幻精神能夠照耀我們的教育。」
  • 榮譽之夜,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圓滿收官
    如何發現青年電影人在科幻電影創作上的新氣象、新方向?如何用中國科幻積極表達對時代的思考?如何以國際視野、跨界思維、科幻探索中國電影的表達空間?12月6日,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榮譽空間站在南京江寧區牛首山舉辦,藉助科幻探索電影、科學以及人類命運的未來。
  • 「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亮相威尼斯電影節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6日電(記者潘治)來自中國的「藍星球科幻電影周2019年被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也在這一年11月開啟,成為中國舉辦的第一個全球性科幻電影節。在南京市牛首山山頂搭起的藍色星球穹頂主會場,讓這個年輕的科幻電影節充滿東方文化質感。首屆活動吸引了17個國家的185部科幻影視作品,舉辦了創投會、科幻展等一系列活動,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將在2020年11月舉辦,目前正在緊張籌備中。
  • 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獲獎作品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8日電(王薇)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於2日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如約開幕,為疫情後全球文化活動重啟注入新鮮活力來自新華網選送的「藍星球科幻電影精選」影片進入本屆電影節「聚焦中國」活動特別市場展映環節,為這一全球最古老的國際電影節增添了幾份「未來」的色彩。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是由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發起,於2019年首次舉辦的中國第一個以科幻電影為主題,跨界科普、科教、科創的大型活動。
  • 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獲獎作品在威尼斯電影節展映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8日電(王薇)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於2日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如約開幕,為疫情後全球文化活動重啟注入新鮮活力。來自新華網選送的「藍星球科幻電影精選」影片進入本屆電影節「聚焦中國」活動特別市場展映環節,為這一全球最古老的國際電影節增添了幾份「未來」的色彩。
  • 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來了!
    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來了!本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活動之一藍星球科幻電影周以科幻探索電影、科學以及人類命運的未來「藍星球」將今年主題定為「共情」目前,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已在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舉辦中國科幻電影相關的展映和論壇,是今年國內唯一與國際電影節持續互動的電影主題活動。
  • 天龍山成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飛行基地亮相威尼斯電影節
    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交流論壇近日舉行,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攜「藍星球科幻電影精選」影片亮相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為這一全球古老的國際電影節增添了幾分「未來」色彩。論壇上,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組委會向全球發布,山西太原天龍山正式成為「藍星球」科幻電影飛行基地。
  • 天龍山成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飛行基地 亮相威尼斯電影節
    新華網威尼斯9月9日電(王薇)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聚焦中國」交流論壇近日舉行,藍星球科幻電影周攜「藍星球科幻電影精選」影片亮相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為這一全球古老的國際電影節增添了幾分「未來論壇上,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組委會向全球發布,山西太原天龍山正式成為「藍星球」科幻電影飛行基地。這處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歷史文化記憶的名勝,帶著「藍星球」對中國科幻更深層次的想像,首次以介紹短片形式在威尼斯電影節亮相。本屆威尼斯電影節是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義大利舉辦的首批大型國際活動之一,也是疫情暴發後歐洲「重啟」的重要文化活動之一。
  • 打造科幻電影之都 藍星球科幻生態谷將開建
    昨天,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頒獎禮在江寧牛首山文化旅遊區舉行。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芃攝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杜瑩)6日下午,2020年藍星球榮譽空間站在牛首山文化旅遊區「啟航」,這標誌著為期一周的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圓滿落下帷幕。
  • 第32屆金雞獎完整獲獎名單 2019中國電影金雞獎完整獲獎名單一覽
    11月23日,金雞百花電影節官微公布了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完整獲獎名單,其中《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地久天長》等電影獲獎,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完整的第32屆金雞獎完整獲獎名單吧!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完整獲獎名單,其中《流浪地球》《紅海行動》《地久天長》等電影獲獎,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完整的第32屆金雞獎完整獲獎名單吧!
  • 「藍星球」來了!南京進入「科幻時間」
    12月2日,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組委會舉行了首場新聞發布會。根據國家電影局和中國科協聯合發出的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科幻十條」要求,依託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南京在打造科幻產業新生態,探索未來文化融合科技新模式,創建科技創新、科學教育、科學普及以及科學傳播賦能高地等方面都有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