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69歲的「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馬保國,對陣49歲的民間搏擊愛好者王慶民。30秒3次被KO,馬保國最後直挺挺地暈在擂臺上。
馬保國被KO了,按慣例,一定會有一批神秘莫測、型號齊全「系出名門」的傳武高人出來發聲,主題是——「馬保國代表不了傳統武術」。
好熟悉的路數啊。
這裡面有霍元甲的第五代玄孫霍靜虹。她說——
「傳統武術是一個非常博大精深,非常寬闊的一個概念,所以它的含義,絕對不僅僅是要去戰勝對方那麼單一,任何一個個人,包括一個群體的行為,都不能代表傳統武術,包括我的高祖霍元甲,也無法代表傳統武術。」
話說得很客氣,可既然霍元甲都不成,那就更不該有你這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霍氏練手拳代表性傳承人」啊。你這個不光是「代表」,還是「傳承人」,更狠啊。
「霍氏練手拳」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迷蹤拳」,看了下霍靜虹的簡介,敢情她能成為「非遺傳人」,一是她姓霍,二是霍家年青人只有她練拳。
「霍元甲-霍東閣-霍雅亭」,霍雅亭就是霍靜虹的爺爺。霍靜虹說霍家從她爺爺這輩開始,已逐漸不再以習武為主。她5歲半習武,後在北體大武術系學習競技武術,畢業後在高校做體育老師。
2007年,「霍氏練手拳」作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遺產名錄,2015年,作為霍家年青一代中唯一的習武人,在堂叔霍自正的推薦下,霍靜虹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霍氏練手拳代表性傳承人。
這一年霍靜虹,38歲。匪夷所思的是,這位「非遺傳人」,一天「霍氏練手拳」都沒練過!
也是從這一年起,霍靜虹成為「非遺傳人」後,才第一次開始真正接觸「霍氏練手拳」,依據的是一本拳譜。
這也太搞笑!
這也太水了!
試問,這樣的「傳人」,除了能唬人,還有啥意義?
再看媒體的報導,那簡直是個笑話。
大大的文章標題是《霍靜虹:武術傳承不應局限於家族》,可38歲從沒練過霍家拳的霍靜虹,一舉成為「霍氏練手家代表性傳承人」,不就因為她姓霍麼?
這裡面有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的摻和,發文的是「混元太極拳」的副館長高原——
「被40秒KO的馬保國和本門派沒有關係!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簡稱混元太極拳,由一代宗師馮志強先生所創辦,致力於造福百姓健康,為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至今,已經近百年歷史。馬保國是山寨碰瓷我心意混元,起名為渾元形意太極門,屢次敗壞我們混元太極門派盛名。」
這個「陳家溝」的主體身份是「溫縣太極拳傳承人聯合會副秘書長」,發這個《鄭重聲明》的「高原」,是「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的外孫子。
馬保國的師承關係明確,一是「王長海的入室弟子」,還有一條線是「陳發科-尚濟-馬保國」。
陳氏太極四大金剛的師承關係是「陳發科-陳照奎、陳照丕-四大金剛」。,無非是兩枝而已,為啥「馬保國之流根本代表不了太極拳界的主體形象」?
耍太極的這邊咬牙切齒要跟馬保國劃清界限,沒想到玩八卦的那邊更狠——「太極不能代表中國武術」。
宮廷八卦掌第五代掌門人、上海市八卦掌協會會長,《一代宗師》的武術指導,79歲的王翰之說:「太極拳不能代表中國武術。中國武術博大精深,並不是只有一個拳種。那個太極拳師丟中華武術的臉,甚至於讓國人和中國文化蒙羞。」
王老師很能打,這段應該是他的報料,這樣的故事我們聽了太多,馬保國也這麼說過,換個人名而已——
「改革開放後,王翰之攜妻帶著200港元闖蕩世界。初抵澳門時,王翰之隻身向當時最大的武館下『戰書』,傳言不出幾秒就將比自己高出半個頭的威猛大漢打趴倒地。這一戰打出了名氣,不斷有拳師慕名而來,泰拳、空手道、詠春……最多時一天五戰,他無一敗績,不少對手當場拜師。」
王老師很玄乎,這是他的高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八卦掌也是一門現代科學。現代計算機採用1和0的二進位,64式八卦掌的核心直圓相通。」
「八卦掌的拳理來源於《易經》,直圓相成,周流旋轉,有深厚的哲學內涵。不同於拳擊、空手道的直來直去,也不認同搏命式的莽撞打法,八卦掌不招不架,並非純粹力的抗爭,而是將大自然的現象和哲理融入拳法,在不聞不問、不知不覺中形成攻擊,遊刃而有餘。」
都不用看這門的高手練,光看這兩段,「八卦」絕對能打遍天下無敵手。咱這門的練家子們,能出來一個幹翻徐胖的麼?
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乾脆直接把這次擂臺賽定義為打架:「馬保國肯定不能代表傳統武術,這個對抗只能說是一個69歲的人和50歲的人打架而已。」
劉掌門還表示馬保國不該上場:「我是中國第一批接受散打訓練的運動員,現在讓我打,其實我也打不過一些弟子們。所以馬老師,老不以筋骨為能,你比我年齡還大,你其實不該上。」
那劉掌門,您看看咱這圈這幾天都讓那些無知的「傳武盲」、「傳武黑」們諷刺挖苦糟蹋成啥樣了?您能推薦一個能上的麼?熊貓也成啊。
咱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傳武」成為笑話吧?出來一個,啥話不說,直接幹翻王慶民,幹翻徐胖,不啥都解決了?
劉綏濱說這次比武對於傳統武術和自由搏擊都不是一件好事,此言差矣!對於自由搏擊這就是一樂兒,對於「傳武」騙子這不是件好事,但對於「傳武」,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這是個裡程碑似的意義!傳武,將分為「馬保國前」和「馬保國後」。
馬保國確實「為傳統武術正名」了,那就是——讓武術的歸武術,讓武俠的歸武俠。 「傳武」將回到它真正該有的位子,最起碼不再那麼光明正大地淪為某些所謂「大師」的撈錢工具而畸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