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鞏俐因身材被嘲「幸福肥」的事情,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
照片中的鞏俐多了一絲肉感,皮膚接近古銅色,穿碎花裙,素顏低馬尾,臉上的從容與微笑,是漂洋過海都能讓人感受到的幸福。
這本就是日常生活的樣子,卻被很多挑剔的人奚落。
在當下,「白成一道光,瘦成一道閃電」似乎成了默認的審美標準。
作家蘇岑針對此事發文力挺鞏俐:「這才是正能量,對女性身材的苛刻,是另一種性別歧視。」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無論多麼成功的女性,都會因外形而被批判。外形似乎成了衡量女性的第一標準,只有在擁有完美的外在之後,才有機會被發現內在美。
不由讓人感嘆:「女人的美,正在被所謂的潮流所誤解。」
姜思達曾在《奇葩說》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你可以一天整成範冰冰,但不能一天讀成一個林徽因。」
誠然以為,外在的美可以複製,內在的美永遠無法搬運。
有一句話說得好:「女人,優雅需要底氣,華麗需要實力。」
深以為然,女性已不是曾經的籠中金絲雀,在強大的競爭中,無論是否漂亮,都需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能真正站穩腳跟。
鞏俐之所以能被稱為「鞏皇」,不是因為她曾經的美貌,而是因為她的實力。
就連林青霞也曾親口表示,自己的偶像是鞏俐。
去年,鞏俐為了飾演好《中國女排》中的郎平,很早就開始做準備,到排球隊現場看女排隊員們訓練,靜靜坐在一旁細緻地觀察郎平指導訓練時的一言一行。
從花絮可以看出,鞏俐已經完全「郎平化」了,無論是走路的背影,還是喊話時的神態,都如同複製粘貼郎平本人一樣。甚至連郎平拿筆的手勢、點讚的姿勢都一模一樣。
美貌的外表能讓人心動一時,卻不能吸引人一世。只有足夠的實力,才能真正讓欣賞你的人折服。
才華,是經久不衰的實力。
有人說:「運氣是上天賜予的,他厚不厚愛你也許還看顏值,可你厚不厚愛你自己,就看實力了。」
美貌最多只是人生的加分項,可人生的最終走勢,還是要靠實力來抉擇。
當今社會,最不缺的就是美麗的皮囊,更難能可貴的是有實力的霸氣。
在知乎,有人問到:「一個女孩子最好的樣子應該是什麼樣的?」
有一個高贊回答說:
「活成自己,活成獨一無二的自己。」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收官了,在最終成團名單中,李斯丹妮的突出重圍讓人有點驚嘆。
之前,她平凡得幾乎快被淹沒了。在30位姐姐中,李斯丹妮沒有嫵媚的身姿、沒有嬌柔的可愛,但她身上獨有的那份率性與颯爽,讓她越來越出挑,甚至很多明星也逐漸喜歡上她。
在唱歌上,她也因一直保持專屬特色的說唱而吸粉一波,舞蹈上更是多了一份帥氣。
女人的樣子,從來沒有定義,每個人都可以不同,活出自己的風格,就是最好的樣子。
曾在微博看到一位時尚博主的經歷分享:
剛開始,她以為緊跟當下的潮流就是時尚。可跟風幾年之後,她才發現,自己似乎並沒有多少突破。
她說在追逐時尚的那幾年,感覺自己一直被牽著鼻子走,總是惶恐不安,害怕一眨眼就沒跟上腳步。
自己越來越迷茫,她的粉絲也是魚龍混雜,有喜歡OL的,有喜歡休閒風的,還有喜歡朋克風的等等。
儘管自己已經很努力得多變了,但還是很難滿足他們,粉絲量一直上不去,更沒有粘合度。
她一度想要放棄,便向一位老前輩請教。老前輩聽了之後,淡淡一笑說:「真正的時尚,是把風格與你自己融為一體。」
晚上回家,她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思考了一整夜。她終於明白了,自己最大的失敗就是迷失了自己。
隨後,她開始分析自己身材、臉型、性格,創造自己的風格。一段時間後,果然粉絲量和認可度都有了質的飛躍。
卡耐基《女人的格局決定結局》中提到:
「要做自己生活的主人,當一個有風格的女王。」
千篇一律的人總在不斷地妥協,逐漸失去自己,終究成了千萬人潮中的一粒沙。
真正聰明的女人從來都是自成一派,而自作聰明的女人,總在追逐中迷失自我。
有一次,和一群朋友約著唱K,小浩帶了麗麗和琪琪兩個老鄉來一起玩。
麗麗長相清秀,身材也很好,穿著時髦又得體。幾位單身男士都紛紛起身打招呼,邀請麗麗坐到自己身邊。
而平平無奇的琪琪,則連自我介紹都沒幾個人注意聽。
但多次往來之後,大家卻越來越喜歡琪琪,經常聚會都會主動叫上她。
琪琪雖然相貌普通,但為人卻很真誠,並且幽默、有禮貌。平時還喜歡讀書、旅行,涉及領域很廣泛,猶如一個「寶藏女孩」,總是能和別人找到共同點,聊得很投機。
但和麗麗相處久了之後,總給人感覺有點傲慢自私,也不太顧及朋友的感受,常常會拿別人的缺點開玩笑。除了聊吃喝玩樂、明星八卦,其他基本上無話可說。
相比漂亮的外表,有趣的靈魂更能真正吸引人。
就如林徽因與陸小曼,儘管都有著姣好的容顏,但人生走向卻完全不一樣。
一個寂寞落魄,一個被眾星捧月。
林徽因之所以被很多人寵愛一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她豐富的內在。既能爬上屋頂與梁思成一起研究建築,也能在小院裡與友人談論詩歌。
每一顆豐盈的內心下,都有著一份波瀾不驚的平靜。
那是無數閱歷與知識經驗累積而成的,這是最稀有的礦產,拿不走、學不來、採不盡。
正如伏爾泰曾說:
「外表的美只能取悅於人的眼睛,而內在的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
內在的美,能深入人的靈魂最深處,但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修煉。
斯賓塞曾在《成為簡·奧斯汀 》裡寫到:「不要在任何東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條,哪怕是別人的目光,哪怕是愛情。」
這個社會對女人的要求與教條太多,沒有能達到所有人的預期。生活終究是自己,每個女人都應該活成自己故事裡的主角。
沒有誰規定你該是什麼樣子,只有你自己想成為什麼樣。
每個人都應該心裡有桿秤,來衡量現實與生活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