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小林漫畫
【編者按】這是我十五年前寫的文章,也是恩師聖哲第一次幫我修改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在2006年「揚、澄、鎮」金秋筆會上獲得特等獎。現在,我叔叔的眼睛已徹底看不見了,生活需要人照顧,好在嬸嬸耐心,兒子孝順,家人關心,一切安排的妥帖。
我的叔叔從小就有眼疾,有一隻眼睛幾乎失明。他眼神一直不好,嚴重影響了他的視覺判斷,所以舉止有些怪異。他常年戴著一頂,早些年鄉下人才戴的藍咔嘰布帽子,這頂帽子戴了二三十年了,已經很舊,帽舌一貫捲曲著,再加上他臉上常掛著那種憨中帶傻的笑容,神態很像趙本山。最傳神的是他還會像趙本山那樣自編自演自唱,表演時經常逗得大家前仰後合。鄰村的王老大爺有一次看他表演時笑得喘不過氣來,連夜被送到縣裡的醫院搶救,撿回了一條命。不過,鄉親們還是非常喜歡我的叔叔的,因為他總能給辛苦的農民在勞作之餘帶來無窮的樂趣。以前大家給我叔叔取了一個外號叫「劉三花」,把他比著戲曲裡的「三花臉」這一逗樂的丑角。後來,趙本山走紅後大家就乾脆叫他趙本山了。但是,我的叔叔對這個稱呼很不滿意,在他眼裡,趙本山的表演比他差遠了。可是,別人總這麼稱呼他,他也沒辦法,只好聽之任之,後來也就習慣了。
據說奶奶去世那年我叔叔才三歲。他從小的曲折和所受的磨難是可想而知。他的眼疾就是那時候染上的,沒人管他,更談不上治療,最後,一隻眼睛瞎了,另一隻眼睛視力也是極弱,只有一絲微弱的光。叔叔一直找不到對象,到了很大的年齡才好不容易找到個女人成了家。從此,他就義不容辭也無法推託地擔起了養家的重任,這對一個準瞎子來說是一件多麼不易的事情。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每逢過節,他都要外出賣唱以維持生計。他沒上過學,但他的記憶力是驚人的。他會把生活中的看到的和聽到的,現編現唱,表演效果極佳。別人都說,要是我叔叔能有機會讀書,一定是個很出色的人才。
沒想到去年他的另一隻眼睛又出問題,險些失明,幸虧搶救及時,否則,真成了一個全瞎子了。記得當時,眼睛需角膜移植,排隊等候材料,但他的情況比較糟糕,最好及早手術。無奈之下,他自己找到醫生,聲情並茂地講述他的身世。醫生被他深深地感動,作為特殊情況讓他先做了手術。
眼睛治癒出院後,他特別珍惜自己的身體,就像變了一個人。他保持樂觀,飲食清淡,每天外出鍛鍊。平時只要他能走到的地方,都會去走一走,看一看。他經常對人說:「我就像重新活了一次,我要珍惜每一天啊!」
現在,他每天的任務是到學校接送放學的孫女。今年五月份,他有一次接孫女時,從小孫女手裡接過書包就匆匆上了車。因為眼神不好,他不知道孫女根本就沒有上車,等到站後才發現孫女不在車上,他急得哭了起來……
叔叔的收入一直很低,總惦記著攢點錢防老。他沒有去銀行存錢的習慣。他好多年前把3000元現金藏在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以為這樣最安全。等到要用錢拿出來的時候,錢都已爛得差不多了。為了這事他不知難過了多久,那可是他攢了多少年的積蓄啊!他說:「我自作自受,我是罪人。」
因為他沒有上過學,一些成語都是聽來的,免不了要犯望文生義的錯誤,準確地來講,是「聽」文生義的錯誤。文化大革命時期,「自取滅亡」這一成語用得特別多,聽多了,他自然就記了下來。前幾年,有個親屬因車禍身亡。在遺體告別儀式上,他自高奮勇地要上去發言。他有豐富的表演經歷,這種場面是不會怯場的,甚至想發揮一下他的水平。一段開場白以後,他居然說出某某「自取滅亡」的話來。全場一片愕然。不過,大家看他一臉的真誠,知道他沒有什麼惡意,也就都沒說什麼。
年輕的時候,他雖然視力不好,但出行居然全靠他那輛「老永久」自行車。穿行在高低不平的鄉間小路,他全憑自己的一種獨特的感覺。童年的我,膽子很大,最喜歡坐他的車,結果經常被摔得頭破血流。每當我被摔下車時,他總是站在一旁習慣性地搓著雙手,不知所措地憨笑,那內疚的表情又有點像哭一樣。
他一直說,我沒有女兒,你就是我的女兒。他特別喜歡我,每當我到他家去,總是咧著嘴笑個不停,他那種滿足和快樂讓我感動。我每次臨走時,他總不忘給我帶上他種的新鮮蔬菜。知道他每月只有三百元的收入,想給他點錢,他決意不肯收。那執意的情形,讓我感覺到再強行把錢給他,就是對他一種傷害。他總是說:「孩子,只要你能來,叔叔就高興。」現在想想,我平時去他家的次數還是太少,辜負了他對我的一片厚愛,或者說是期待。
叔叔每次送我的時候,總站在路口等很久,似乎是看不到我們的蹤影,才願意回去。我知道,只要我們離他十幾步路,他就看不到我們了。他是憑著經驗,從時間上判斷我們走遠了才往回走的。每次分別時,看到叔叔那酷似趙本山的身影漸行漸遠,那淺藍色的鴨舌帽變得越來越小,還有那始終在我腦海裡他那樸實的笑容……也許今天的趙本山已是一個表演藝術家,那純樸也是表演出來的。但我的叔叔「趙本山」,純樸卻是他永恆的本性……
2006年9月
歡迎關注一個家庭主婦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