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南昌新建區的陳媛很享受被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吵醒,她稱宛如一首歌。
省林業廳機關幹部俞長好也很享受有鳥相伴的時光。作為一名鳥類研究保護專家,觀鳥是他一大喜好,他常趁午休到贛江邊散步,兩年下來,記錄到50種鳥。
身為「國家森林城市」,南昌林子大了,各種鳥兒多了。據調查,已有144種鳥類戀上南昌。
棕頭鴉雀
人與鳥之情
早起鳥兒有蟲吃 被吵醒市民享情致
鳥兒早起,為出巢覓食,早起的市民則找到了一份生活情致。在微信朋友圈裡,陳媛寥寥數筆,寫下滿滿愜意:清早,鬧鐘還沒響,被嘰喳的鳥叫聲吵醒。站在陽臺的一角,聽枝頭鳥兒的鳴叫,看遠處若隱若現的風景,來一次深呼吸,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水雉
去公園感受鳥語花香的市民,更是樂在其中。在南昌人民公園內,七旬老人劉師傅稱,只要天氣好就會來公園逛逛,聽著陣陣鳥鳴,心情自然舒坦。
在很多都市人看來,與鳥為「鄰」,周遭就添了生機與野趣,哪怕攤上一點「鳥事」,也不覺得煩心。昨日下午,南昌紅谷灘新府路一側的停車位上,徐鵬發現愛車的引擎蓋上有些鳥糞,他拿紙巾擦拭時不惱反笑:「鳥多是好事呀,說明樹木多、綠化好,居住環境好。」
散步紅谷灘贛江邊 兩年記錄50種鳥
紅嘴相思鳥
俞長好,在林業部門從事野保工作多年,是鳥類保護研究專家,也是資深觀鳥愛好者。平時,單位門前贛江南大道的小樹林,是他的觀鳥據點,他特意形成了一份「紅谷灘辦公樓前中午1小時觀鳥記錄」。
「12月1日又發現了10隻紅頭長尾山雀。」昨日上午,俞長好向記者展示了他兩年來在這片樹林裡的觀鳥收穫:各種名字的鳥記滿了一頁表格,加上最新發現的紅頭長尾山雀,他共記錄了50種鳥,大多數為林鳥。
「天晴看鳥飛翔,下雨看鳥回巢,看多了,心情也像鳥兒一樣逍遙自在。」俞長好還喜歡寫觀鳥日記,他寫道,在贛江邊,看過四五十隻各色柳鶯在玉蘭、樟樹、合歡、紅葉李、柳樹上跳躍覓食。日記裡,還有「白腹藍姬鶲又現身了」的驚喜,有「紅腳苦惡鳥一閃而過」的動感,鳥的靈性、人鳥和諧共處的情境在字裡行間盡情宣洩。
下班回家,俞長好也能與鳥相伴。他住紅谷灘新區春暉路,曾有一對斑鳩「夫婦」在他家窗外泡桐樹上築巢安家,並撫育出了斑鳩寶寶,他在日記裡寫下「窗外,有窩斑鳩」,洋溢著自然野趣。
南昌城裡常見鳥類——
林鳥:麻雀、山斑鳩、八哥、白頭鵯、絲光椋鳥、白鶺鴒和珠頸斑鳩、虎紋伯勞、紅尾伯勞
水鳥:普通翠鳥、白鷺、夜鷺、池鷺、黑水雞
主要棲息地——
昌北碟子湖及其附近水域、省林科院、艾溪湖溼地公園、青山湖周邊樹林、梅湖景區、贛江大道沿線、人民公園、江西農大校園及其周邊地區、天香園、象湖溼地公園、梅嶺景區
城與鳥之戀
林鳥水鳥都宜居 144種鳥類愛南昌
省林科院曾聯合幾家單位對南昌市鳥類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等進行監測和調查,並形成了南昌城市鳥類群落結構與多樣性分析報告。調查顯示,在南昌有跡可循的鳥類總計144種,分屬49個科,包括常見的鷺科、鷹科、雀科。
按鳥的生活習性,大致分為林鳥和水鳥,林鳥主要在植被豐富的公園、綠地「安家」,水鳥則迷戀池塘與湖泊、灘涂與沼澤等。「南昌已經是座森林城,也是座水城,森林生態系統和溼地生態系統都很好,無論是林鳥還是水鳥,都適合在南昌繁衍。」俞長好說,根據觀察,南昌城區的樹林、水塘、灌叢、草地等地,散落棲息著各種鳥類,一些綠化好的小區也能留得住林鳥,紅谷灘新區就有不少這樣的小區。
鳥兒飛進森林城 市民愛鳥意識提高
俞長好觀察發現,近幾年南昌鳥的種類、數量都呈增多之勢,一個明顯表現是林鳥越來越多,以前生活在山林中的鳥兒飛進了城市。「林鳥擇樹而棲,林子大了,鳥自然就多了。」俞長好分析稱,這得益於創建森林城市過程中,栽植了大量的各類樹木花草,為鳥類提供了良好、廣闊的生存棲息空間,也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鏈。另外,市民的愛鳥護鳥意識大有提高,市區內捕鳥、打鳥的人少了,人鳥關係相對友善,城市裡才留得住鳥。
說到「森林城市」與鳥兒的關係,俞長好舉了兩個例子:其一,紅谷灘贛江大道植被豐富,成為南昌城裡一處觀鳥勝地,多種鳥類在此築巢繁育後代;其二,就在前兩天,他看到成群的絲光椋鳥飛向南昌老城區,「絲光椋鳥以樟樹果為食,現在正是樟樹果子的成熟期,南昌城區大片樟樹,吸引了很多絲光椋鳥進城。」
憧憬
鳥是「生態環境鑑定師」 「森林南昌」鳥兒還會更多
「鳥是最有發言權的生態環境鑑定師。」省林科院的專家表示,鳥類的數量多少與生存狀況,可折射出一個地方的生態好壞。隨著南昌森林城市建設成果不斷鞏固,鳥類品種、數量還會更多。
最近,俞長好正在籌備一個民間觀鳥組織,普及觀鳥、愛鳥護鳥知識。他說,通過觀鳥來了解自然、親近自然,進而影響身邊的人去尊重自然、熱愛自然,這項活動很有意義。俞長好說,一年四季都可以觀鳥,一般以清晨和黃昏為宜,因為這兩個時間段鳥兒要外出覓食,活動頻繁。
俞長好2010年從廬山到南昌工作,他在南昌的5年,正是南昌「創森」的5年。剛來南昌時,他就憧憬一個四季皆可觀花、賞葉、看果、聞香、識鳥的森林城市,如今很欣喜地看到,當初的願景變成了現實。
(文/江南都市報記者金路遙 馮訓太 圖/江南都市報記者許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