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ROOT
那一刻,我爹沉默地關掉電視,放下了手中沉重的遙控器,表情比看到我的零分考卷時還要扭曲。與此同時,左鄰右舍不約而同地傳出幾聲中年男人的哀嘆。我知道,他們一直以來堅持的某種信條,或者是更抽象的什麼東西,也被這一腳提得粉碎。在那以後,我爹再也沒有熬過夜,也再也沒有打開過那檔節目——《武林風》。
對於許多深陷官場、家庭修羅場的中年男人而言,《武林風》好比一針強效安慰劑,能讓他們暫時脫離被生活摧殘得日益發福的肉體,暫棲在屏幕上泛著高光的大胸肌裡。數千年前,河南曾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而數千年後,河南衛視出品的《武林風》又成了中年男人的靈魂聖地。自2004年推出後,《武林風》對外打出的口號為:中國武術欄目第一品牌,中國搏擊標誌性節目。
你有那些年一起追過的女孩,你爹有那些年一起飯過的拳王。武僧一龍,號稱「少林俗家弟子」,絕技是「金鐘罩」、「鐵布衫」,中國功夫基本被他練了個遍,《武林風》二代拳王。
「死神方便」,曾經中國散打界的二號人物,曾在《武林風》保持過43場不敗紀錄,兇的一批。
「百姓英雄」王洪祥,草根出身,拿過2006年《武林風》年度總冠軍,人又送名號China王,武林風一代拳王。
一龍登場時,常有數十位和尚模樣的男子託著他,造出眾星捧月之勢。那架勢就算不是少林方丈,起碼也是活佛級別。
鋥光瓦亮的頭顱,薑黃色的僧褲和麻布綁腿,擺明了就是made in 少林的實名認證。
一龍神功
一龍算是《武林風》選手裡揍外國人揍得最多的一位。
他重拳一揮,幹翻一個日本「空手道冠軍」。
右腿一掃,「美國拳王」應聲而倒。
有時,你會發現場上的一龍忽然不動,任由擊打。甭擔心,那是一龍在施展「金鐘罩」、「鐵布衫」神功,沒兩顆貧鈾穿甲彈根本打不穿。
在成名後,一龍碰到了職業生涯最強對手。
韓國有位身高2米18的拳手叫崔洪萬,韓國K-1聯賽的王者被譽為「韓國巨獸」,堪稱韓國人氣最高、實力最強的搏擊選手之一。
憑著巨人身板以及一套組合拳,相當數量的世界拳壇好手都倒在他的猛攻下,包括中國選手敖日格勒。
據傳,崔洪萬擊敗敖日格勒後還曾說中國功夫是來源於韓國跆拳道,中國自李小龍後再也沒有出過一個真正的搏擊高手。
可以說,崔洪萬不光招惹了中國搏擊界,還成了中國國民的眼中釘,該收拾收拾他。
於是,1米76的一龍出現了。
去年年底,《武林風》安排了兩人的對戰。
比賽時,一龍用一招斷子絕孫腳正中崔洪萬襠部,導致崔洪萬久久不能起身而棄權告終。
賽後馬上有人聲稱,一龍就是當代李小龍。
在職業生涯的高峰,一龍甚至進軍影視圈,擔任年度大片《我不是西門慶》的主演。可惜這片到現在也沒有上映。
一龍每次獲勝,你都能在場下捕捉到一個個歡呼吶喊、jumpjump的身影,那恐怕正是無數個《武林風》中年死忠看節目時的內心寫照。
按理說,一龍這身神功,將來圓寂了少林寺怎麼著也得給他蓋個舍利塔。而捧出他的《武林風》,也該被當做中華節目之光頂禮膜拜。
然而在社交媒體上,有關《武林風》和一龍的討論往往卻是這樣:
黑哨,假打協議,請國外留學生冒充拳王·······一系列關於「假」的內幕接連爆出,使得《武林風》變為了東方好萊塢,格鬥變成電視劇和綜藝,為世界影壇培養頂級影帝。
一龍明明輸了還被判為勝者
「傳武打假狂人」徐曉冬曾經道出過《武林風》的本質:《武林風》需要的不是真正的武者,不是真正的拳王,要的是點擊量和收視率。因為《武林風》只是節目,不是純正的賽事。
就連一龍本人都聲明過自己不是真的少林武僧,也不是和尚。
真實的一龍只是在少林武校學習過,給錢就能上的那種。而他打過的拳王多半都是留學生之類的人假扮的,所謂真拳王,也大都是籤過協議,陪他演戲。
一龍的「金鐘罩」「鐵布衫」,就像網友裡的付費裝備。充了錢,天下無敵。不充錢,秒變菜雞。
他跟上面提到的崔洪萬的比賽,被稱為《武林風》史上最大的鬧劇之一。
畢竟,崔洪萬真打起來是下圖這樣的,和一龍對決時卻連拳都沒揮過幾次。崔洪萬被請過來,不過是為了排演一場中華功夫打翻列強的翻版《霍元甲》罷了。畢竟,兩人量級差得太多了。
崔洪萬的真實實力
有專業人士推測過:一龍的真實實力,大致相當於業餘散打中的高手,但跟職業選手之間還隔著一座大山。
但這都不重要,因為由《武林風》打造出的商業IP才是「武僧一龍」的真實含義。
無論是不適合格鬥的和尚裝扮,還是和尚抬著出場的安排,無非是在為這一人設進行維護和貼金。
最終目的當然是為了吸金。
薛薇悲哀的是,在金錢遊戲中,一龍是得利者,也是受害者。他是參與者,也是牌桌上的一枚大籌碼。
據傳,他連選擇自己參賽著裝的權力都沒有。
既然《武林風》這麼假,為何還能風靡一時?
在我看來,緣於它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何謂天時?時代也。
像是一龍,便是一個時代的畸形怪胎。
什麼時代?
一是移動網際網路尚不發達的時代。一龍名聲鵲起的時代,說白了很多人的網上衝浪能力還停留在區域網級別。
多數人沒有能力,也不會特地費心思去了解真正的搏擊市場,或是調查假拳王們的背景。
只要能看見一個橫空出世的「神僧」胖揍韃虜揚我中華,樂呵樂呵就完事了。
第二是地利,指的是《武林風》延續了國內素來盛行的「葉問式神話」。迎合了很多人那種渴望「揚我國威,暴打列強」的民族主義心理。
霍元甲暴cei俄國大力士的傳說誰都聽過。在那個國家內憂外患的年代,和洋人比武不光是武功切磋,更承載著替全體國人出氣的重任。
換句話說,打洋人是那個時代增強民族自信的途徑之一。
儘管現在是和平年代,但只要曾經的民族屈辱感沒有消失,人們就仍需要這種發洩方式。
因此,秉承「打洋人」傳統的《武林風》能火太正常了。
第三是人和。
《武林風》的編導很聰明,設計出來一龍這個武林大師形象。
眾所周知資本是利滾利的,節目想更火,就需要捧出角來。
一龍,就是拳臺上的李佳琦,格鬥市場的頭號帶貨王。
這些草根拳手打敗各個國家的拳王(先別管真假),幾乎就是《摔跤吧爸爸》加上《葉問》和《霍元甲》,分分鐘轟擊中年男人的G點。
外加「武僧」、「太極掌門」等一個個人設,更是給節目的觀賞性加上幾分江湖氣,給人一種不是拳臺而是武林的錯覺。
雖然假,但奈何《武林風》觀賞性強啊。
主持人問:要是用UFC的規則跟一龍打會怎樣?李景亮:那他分分鐘倒地
有戲劇性,有話題性,當然有人愛看。
只要條件允許,將來的《武林風》中國選手打哥斯拉都不是沒可能。
2017年,一個名叫徐曉冬的狂人躥了出來,把國內的一眾太極、詠春什麼的幾位「大師」打得滿地找牙,也把中華傳統武術的神話打了個稀巴爛。
外加賽後諸位「大師們」秒變脫口秀演員,講起笑話的嘴臉,讓多少傳武大師和《武林風》的帽子紛紛掉下來,露出一個個大光頭來。
年度笑話合集——《輸給徐曉冬的理由》
要說《武林風》對中國武術的發展一點用處沒有倒也不對,它的確吸引了不少人關注格鬥市場,創造了一個大風口。
但本質上,它是用假的東西在推廣真的東西,起點是歪的。
小的時候,我們可以幻想民間皆武功高手。但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了,該明白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負。
吊打美國「矮姆矮姆誒」的拳法
現今的《武林風》,再無能力炮製出下一個「一龍神話」,只能靠繼續消費一龍或是少年自由搏擊的野路子撐撐場。
一龍弟子K.O伊朗WKU冠軍
傳統武術當然還有高人在,只是不會終日走穴撈金,或是出現在《武林風》上。
當年被陳真一腳踢下來的東亞病夫牌匾,不會因為人們對傳統武術的質疑重新飛回去。
《武林風》不會是中年男人的剛需,平靜生活裡的一點刺激感才是。下次你望著你爹割捨了《武林風》之後沮喪的模樣時,不妨扔給他一副拳套:
「打拳去?玩點真的。」
幻想過自己能成為武林高手的點個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