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曾這樣評價劉秀:「光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一代明君。」
其實,除了這些,他還是懂得經營愛情、專一的皇帝。
《後漢書》裡記錄了他們的兒子,也就是漢明帝劉莊的一次夢:「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
年近半百的兒子仍然夢到父母「如平生歡」,看來,父母恩愛的樣子已經紮根在他的腦海。
確實,從史書的記載看,他的父母確實是恩愛了30年。
兩人的愛情由劉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夢想開始,到「一起慢慢變老」的浪漫結束。
從他們一生相愛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婚姻最好的樣子:我理解你的不容易,而你回報給我最深的愛。
劇照
01
陰麗華嫁給劉秀,是在劉秀在艱難的時候。
昆陽大戰之後,劉秀名震天下。借著聲勢他乘勝追擊,準備再打勝仗,而這個時候,他最敬愛的哥哥被更始帝斬殺。
權衡利弊之後,他隱藏情緒,忍氣吞聲,做出「無情無義」的舉動讓更始帝放下戒心。他不為哥哥服喪,還在喪期娶了她仰慕已久的陰麗華。
這個時候,世人罵他無情無義,劉演的舊部怨他懦弱無能,朋友說他不思進取,只有陰麗華理解他,知道他表面上雲淡風輕,其實內心無比的悲痛,她的溫柔成了撫慰他傷痛的良藥。
可是,這對夫妻只相處了三個月,劉秀就被更始帝派去洛陽。儘管陰麗華知道夫君這一去生死難料,也許是永別,但是,她沒有阻攔,她知道夫君的鴻鵠之志,讓他放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從一開始,陰麗華就理解劉秀的隱忍和遠大的志向,而就是這一份理解,讓他們的婚姻有了根基。
劇照
作家廖一梅曾經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很孤獨,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理解。」
理解,讓兩個人的情感開始流動,讓彼此之間多了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多了一份患難與共的勇氣,多了一份為對方努力的決心。
可以說,陰麗華的理解與愛,在劉秀的艱難歲月裡給了他無盡的力量。
所以,十年之後,已經是皇帝的劉秀在詔書中寫下這句話:
「將恐將俱,唯予與汝。將安將樂,汝轉棄予。」
就是說:「惶恐危難的時候,只有我和你在一起,現在安樂富貴了,而你卻把我拋棄了。」劉秀借陰麗華的口吻表達了自己深深的自責。
終其一生,他都感念妻子這段歲月的默默支持,患難與共。
劇照
02
三年後,劉秀返回洛陽。
此時,他已經是一國之君了,穩定局面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把陰麗華接到了洛陽。
再次回到丈夫身邊,已經是物是人非。他的身邊已經有了另一個妻子——家世顯赫的郭聖通,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
但是陰麗華沒有哭鬧,也沒有指責,見識非凡的她知道,丈夫在河北處境艱難之時,如果沒有這場聯姻,別說江山,自己的生命安全都難以保障,他理解他不得已的選擇。
而郭聖通呢?雖然一直知道丈夫有一個結髮妻子,但是當陰麗華站在她面前時,她還是無法接受。
尤其是看到劉秀與陰麗華恩愛時,她更是異常失落。她的脾氣也開始越來越不好。
於是劉秀面前就出現了兩張面孔:一個溫婉,與世無爭;一個板著臉一言不發。
她們兩個之所以如此,最大的區別在於,陰麗華能理解劉秀的處境,而郭聖通首先只想到的是自己的地位與得到的寵愛。
劇照
陰麗華的理解,讓劉秀加深了對她的信任與愛;而郭聖通,她的自私讓兩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立皇后時,劉秀左右為難。一邊是自己深愛的妻子,一邊是自己勢力的依憑,兩個人都如此重要,他難以抉擇。
最後,感情戰勝了理智,他決定封陰麗華做皇后。但是,陰麗華卻拒絕了。
陰麗華首先想到的是劉秀的處境,她知道為劉秀平定河北立下戰功的是郭聖通,在一次次徵戰中陪伴劉秀的也是郭聖通,更重要的是,郭氏已經有兒子,如果此時立自己為後,難以服眾。
陰麗華明白,即使是相愛,但是以後的日子不是從此只有兩個人面對面,而是兩個人牽手共同面對挑戰,這才是真正的相濡以沫。
她的一讓,不僅表示出了她的氣度,也給劉秀贏來了穩定的局面。當然,也得到了劉秀更多的尊重與愛。
從此,他時常到寢宮中去陪伴她,噓寒問暖像平常夫妻一般。
好的婚姻,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必須是我有付出,你有回應,在付出與回應的循環中,夫妻的感情才日臻完美。
陰麗華與劉秀,不就是這樣嗎?
劇照
03
劉秀希望把所有好的都給陰麗華,給她最多的榮寵。
他要封她所有的兄弟為侯爵,她拒絕,她說:「自己是側室,兄弟不能越禮城侯爵。」
她要賞賜大量珠寶給她,她還是拒絕,她說:「國家正是百廢待興之時,需要財力,自己要珠寶並沒有什麼用。」
雖然不是皇后,但是她理解劉秀初定天下的不容易,她要的是和他並肩站在一起,為他安定天下做有力的支撐。
陰麗華時刻為劉秀著想,劉秀回報給她的是最深的愛。
陰麗華家發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群強盜半夜闖入,不僅搶走了所有值錢的東西,還把陰麗華的弟弟和木器殺死。陰麗華聽到這個噩耗,哭得死去活來,劉秀也非常心痛。
為了寬慰陰麗華,他下了一道詔書,深情地表達了他與陰麗華的患難夫妻情,對陰麗華的品德大加讚揚,甚至明說了郭聖通的後位時陰麗華讓出來的,還追封了陰麗華的父親、弟弟侯爵。
此時,劉秀理解陰麗華的悲痛,並真心地心疼她,他讓她的家族享有榮寵,就是想給妻子帶來一絲慰藉。
劇照
劉秀給陰麗華無盡的寵愛讓郭聖通越來越沒有安全感,開始患得患失。有一次甚至當面指責陰麗華慫恿劉秀改立太子,不安好心。
陰麗華為了避免矛盾激化,決定回娘家暫住。她再一次退讓,給了自己平靜,也給了劉秀空間。可是郭聖通並不罷休,依然不依不饒。
公元41年,劉秀下了一到廢后詔書,郭聖通被廢,36歲的陰麗華成了母儀天下的皇后。
至此,劉秀的後宮就只有陰麗華一人,他們恩愛地走完了一生。
看到過一句話:
相愛是藝術,相處是技術,發酵好了婚姻就是一壇美酒,時間越長就越醇正。
看劉秀與陰麗華的帝後之戀,不就如同這一壇美酒嗎?歲月沒有讓他們的愛情消減,反而隨著年歲的增加,他們的感情愈加深厚。雖然他們沒有做到「一生一世一雙人」,但是確確實實是「一生只愛一個人」。
為什麼可以如此?
歸根到底是他們懂得兩個人相處的技巧:無論何時,我理解你的不容易,而你回報給我最深的愛。
劇照
04
巴法利.尼克斯說:
「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寫的是詩篇,而其餘則是平淡的散文。」
但是從劉秀和陰麗華的愛情我看到全是美麗的詩。
開始是「娶妻當得陰麗華」夢幻的詩句;
中間是「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的堅定的詩;
結尾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的浪漫的詩。
所以,婚姻是美麗的詩還是平淡的散文始終取決於自己,你選擇什麼樣的相處方式就會有什麼樣的婚姻。
誰說愛情是婚姻的墳墓?婚姻中,如果兩個人在互相理解中去愛,堅定地攜手向前,那麼婚姻可以說是愛的樂園。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