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日下午15:00,由中國畫報協會、中國國際文化交流基金會·一帶一路文化發展基金、華夏文化促進會、上海夏徵農民族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山東省臨沂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行有恆堂(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華山十年——田學森油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出了田學森先生潛心華山十年,所作的精彩作品。
著名油畫家,田學森先生提到此次展出的作品,是2007年獨自駕車,環繞中國大陸邊境考察,寫生一年,從走過了千山萬水,到選擇華山,不僅僅因為西嶽華山是華夏之根,是華夏精神的脊梁,也是自己對華山的深情厚愛,十年華山,歷險阻、煉心志,體悟空寂之苦趣,嘗試為千古華嶽寫照,只為期待一生畫好一座山。
畫家田學森祖籍山東臨沂,年少時兼學中西,學習並繼承了印象主義者戶外寫生的傳統,並獨樹一幟地承接中國傳統山水畫的風骨,成為中青年畫家中的領軍人物。十年來,他用虔誠的畫筆,自然主義的筆調表達華山的形象。田學森精益求精,寧缺毋濫,十年中創作的華山作品僅有六十餘幅,其中《神屏》《天岸》等二十六幅作品在此次展覽中呈現給觀眾,以期為畫壇帶來清新、硬朗之風,也為現代人欣賞華山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與方式。
華山是五嶽的之一,正是險峻獨標的華山氣質,吸引田學森遠離喧囂的都市,獨自走進華山長期寫生創作。在華山曠野山林的無人之境,田學森面山而坐,與風為伍,山峰為伴,以一顆敬畏自然之心,懷著與先賢和天地精神交流的渴望,感受華山文化的厚重並接受來自華山精神的滋養。十年間,田學森澄懷觀道,借鑑傳統山水畫的意境,嘗試用西方油畫的材料技法,現華山之形,傳華山之魂,揚中華精神,為當代中國藝術史增添了感人的一頁。
事實上,用油畫畫華山對于田學森來說是一個慢慢探索的過程。田學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用油畫畫華山對他來講是一個新的主題,他的表現手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也是在不斷探索。開始時寫實比較客觀,或者是借鑑中國山水畫的一些情況去組成畫面,過程是漫長的,也是一個反反覆覆的不斷修正的過程。
田學森早年的經歷決定他這十年的堅守。他在受訪時講述道,2007年他離開上海,先到漠河,再到新疆等地方實地寫生,包括內地的縱橫交錯的穿插,經過一年多的遊歷後再次回到上海,那時的他從文化的各方面考慮最終選擇了華山。就這樣選擇了華山之後,十年間再無旁騖。在華山的奇峰峻岭、山巖峭壁之間,田學森獨自一人與鳥蟲為伍,與山風為伴,靜看日出日落,悟對歲月榮枯,相看兩不厭。
不僅如此,此次舉辦畫展,對田學森而言也是一個階段性的展示總結,並且借著畫展的平臺能與更多藝術家進行實時交流,從而開啟下一個繪畫十年新徵程。田學森稱:「人生有涯,藝無止境。藝術之高峰,亦需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毅力去攀登,數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不斷學習探索,才有可能取得進步!」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