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105毫米榴彈炮火力強大,為何僅僅生產了1000門

2020-12-24 史海看浮沉

二戰中,日本陸軍裝備的91式105毫米榴彈炮大約1100門,隨著日軍的侵略的步伐,這種榴彈炮的身影遍布中國和東南亞的戰場,但是對於91式榴彈炮的記錄卻不多,通過對全網的搜索,本文對日軍91式榴彈炮的情況進行整理。

從戰爭中看到了火炮的威力,求購於法國。

一戰中,日本雖然作為戰勝國,奪取了德國在中國和東南亞的一些殖民地,但是在戰爭中嘗到「甜頭」的日本並不滿意,而是發現了陸戰中,自身火力的不足。在1920年,日本陸軍提出了裝備105毫米榴彈炮的需求。

博物館中的91式榴彈炮

通過4年之久的論證與醞釀,最終日軍選擇了法國的施耐德公司提供新榴彈炮。1930年施耐德完成樣炮生產,年末陸續有5門新炮運抵日本,等急的陸軍立刻進行各自測試,測試結果對此炮各項性能表示滿意,1931年,日本陸軍正式將這種105毫米的榴彈炮定型,並且從施耐德公司訂購300門。(這一年是日本天皇紀元2591 年,所以稱91式榴彈炮)

1933年,日本在法國的幫助下,開始國產化生產91式105毫米榴彈炮。這項任務主要由日本陸軍大阪造兵廠承接。大阪造兵廠是日本唯一具備生產大口徑火炮的工廠。由於擁有最先進的鑄造、金屬加工技術,除了軍需品,也接受民間訂製鑄鐵管、橋梁等。整個二戰期間,大阪造兵廠生產了大約700門的91式榴彈炮。今天算來,年產量不過幾十門,可見日本的資源還是很有限的。

炮身印有大阪造兵廠字樣

91式榴彈炮性能不俗,日軍卻用得不太順手。

首先,說一說91式榴彈炮的威力。作為一款輕型的榴彈炮,其威力大於山炮和迫擊炮是毫無懸戀的。配備91式榴彈(彈丸重量16公斤裝藥2.52公斤,殺傷半徑31米),91式尖頭彈(彈丸重量15.7公斤,裝藥2.27公斤,殺傷半徑28米),91式破甲彈(彈丸重量10.91公斤),穿甲彈,100米距離可以擊穿8500米距離擊穿76毫米,1000米擊穿70毫米,1500米可以擊穿63毫米。

91式榴彈炮

105毫米榴彈炮的威力,在電視劇中也有展現。例如在《雪豹》裡面,張楚用105榴彈炮炮彈製作的爆炸裝置炸毀了日軍四輛坦克以及戰車。雖然有點誇張,但是炸毀個2輛日軍坦克完全不成問題。《中國遠徵軍》裡面仁安羌一役113團用迫擊炮轟擊日軍陣地時只能震動一下工事,而日軍的105開火時,架設防線的士兵連同機槍沙袋全部被炸飛。

一款武器的研發,是需要考慮使用者的舒適性和可操作性的。但是法國人在研製該105毫米榴彈炮時,沒有考慮到日軍的體格,而是按照法國人的身高標準設計的,雖然榴彈炮的各項性能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對於日軍而言,因為全盤引進法國設計,未做任何修改,對於日軍的體格而言,這種火炮的使用舒適性比較差。

二戰德軍用馬牽引的榴彈炮

日軍也考慮了改進型號的研製,1933年日軍開始91式榴彈炮汽車牽引型的研製,1935年完成91式機動榴彈炮的設計定型,因為摩託化炮兵聯隊編成的延遲,生產一直拖到1941年才開始,只生產了一百門。

1936年91式開始裝備部隊,成為師炮兵火力核心,尤其是1940年以後,大力壓縮了野山炮的生產,集中力量生產91式榴彈炮,打算仿效德軍的編制,師炮兵將以91式榴彈炮和96式15釐榴彈炮構成,但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成為泡影。

側面圖

為我所用,我軍繳獲的91式榴彈炮。

91式榴彈炮主要作為師炮兵火力,抗日戰爭勝利後,我軍在東北戰場繳獲了一部分91式榴彈炮,在解放戰爭和朝鮮戰場發揮重要作用。1948年,解放四平的戰役中,炮兵某連用這門炮準確射擊,摧毀了國民黨軍的防禦工事,為步兵開闢了衝鋒道路,該連榮立集體一等功,該炮獲得「功臣炮」稱號,並在開國大典上受閱。

戰車牽引的榴彈炮

1950年,在朝鮮戰場,志願軍也使用91式榴彈炮回擊美軍。其中一份《中國人民志願軍初期炮兵實力統計》中,就記載了志願軍的炮兵武器。

39軍有38式野炮13門,95式野炮3門,90野炮8門。

40軍有38式野炮32門。

42軍有38式野炮44門,改38式野炮5門,95式野炮1門,90野炮9門,91式榴彈炮8門。

相關焦點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其中,105毫米炮既可以彌補團級火力(採用75毫米炮)的不足,也可以作為師級火力(採用155毫米炮)的補充。一美軍步兵師內,通常有3個105毫米榴彈炮營,負責為3個步兵團直接提供火力支援。每個炮兵營有3個火力連和1個炮兵勤務連,每個火力連有4門M2A1火炮。與之相比,75毫米榴彈炮營(通常裝備M1A1式75毫米榴彈炮)只有2個火力連。
  • 二戰美軍火炮支柱,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沒想到還有德國血統
    二戰美軍運用較多的支援型榴彈炮就是M2式105毫米榴彈炮,戰後更名為M101式。這款火炮的服役時間跨度相當大,它的研製可以追述到一戰時期,至今仍在部分國家或地區服役,是不折不扣的老爺級裝備。
  • 二戰日軍10釐米野炮,真實口徑105毫米,日軍最好的野戰炮系列
    二戰以及侵華戰爭中,日軍裝備較為廣泛的重型野炮是10釐米野戰炮,這種火炮在當時日軍中發展較為全面,擁有多個型號,是日軍重要的重火力武器。38式105毫米野戰炮10釐米野戰炮的發展經歷雖然日軍稱其為10釐米野戰炮,但是火炮的真實口徑是105毫米,或許日軍也不在乎那
  • 德式105毫米榴彈炮:區區數十門,就撐起了中國抗日的半天邊
    抗戰期間,中國政府向德國軍隊多次訂購榴彈炮,但是由於戰爭的特殊性,在訂購的過程中,雖然日本軍隊多次向德國施壓,但是德國還是秘密的將76門榴彈炮交付了中國,雖然只是為了賺錢,但也是在危難時期給中國援助之手。這些彈炮的引進使得中國的軍事裝備精良、火力強悍,完全戰勝了日本的引以為豪的輕型火炮。
  • 二戰日本生產出世界最大火箭炮:400毫米口徑重型火箭炮襲擊美軍
    有網友問:二戰日軍為何很少裝備大口徑火炮? 因為要為海軍武器讓路,其實從1944年-1945年,日本沒有生產一門陸軍重炮。而且本身日本陸軍重炮產量也確實不多,在1941年,日本只生產了576門100毫米口徑以上重炮。
  • 繳獲的法國最強坦克 配備105毫米榴彈炮 德軍B2自行炮到底有多皮實
    得益於德國強悍的軍事工業,出名於國際的不光光是虎式、豹式這些外形霸氣的主戰坦克們,這種看起來賊頭賊腦怪裡怪氣的105 leFH18B2t自行火炮也因為B1重型坦克和10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特殊組合,而吸引了無數軍事愛好者的目光。
  • 志願軍的武器:用美國炮打美國兵②——美制105毫米榴彈炮
    說到美制105毫米榴彈炮(以下簡稱美制105榴),很多朋友並不陌生。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是二戰期間美軍裝備最多的火炮,為美軍師屬火炮。該炮最早來到中國,是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援助中國的,起初裝備給中國駐印軍,後逐漸裝備給國民黨軍隊的美械部隊。解放戰爭時期,該炮被解放軍繳獲,是各野戰軍炮兵部隊的主力火炮。
  • 抗戰時中日炮兵火力差距懸殊
    但在抗戰中,中國軍隊往往集結了更為巨大的數量優勢,為何還是難擋日軍的正面進攻呢?這其中主要因素是中日兩軍的炮兵火力差距更為巨大。中日炮兵的裝備差距先看國軍炮兵的裝備情況。1935年後,從德國購入了48門sFH18/L32式150毫米榴彈炮、40門LeFH18式105毫米榴彈炮(其中36門是開戰後運入),這一批火炮性能優秀,但是裝備規模太少,尤其是彈藥國內完全無法自產,只能嚴格限制使用。戰前購入的這些火炮,隨著戰爭進程推進,不斷損失,使得中國炮兵不斷失血。因此在抗戰中前期獲得蘇聯援助的400餘門山野榴炮,成為了抗戰中期國內炮兵火力的支柱。
  • M10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裝備數量最多的榴彈炮!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等相繼投入戰爭,也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其中就有許多國家競相裝備和使用榴彈炮,使榴彈炮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它身管較短,彈道比較彎曲,適合於打擊隱蔽目標和地面目標,是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種之一,而今天兵哥要講的是M101式105MM榴彈炮,它從一戰到二戰被廣泛使用,就算是現在也深受很多國家喜愛。M101式105MM榴彈炮是美國生產的一種105毫米牽引式榴彈炮,也是世界上一種十分有名的輕型野戰牽引火炮。
  • 南斯拉夫M-56式105毫米榴彈炮,用二戰技術打造,服役超半個世紀
    上世紀50年代,南斯拉夫開始設計一種105毫米拖曳式榴彈炮,當時的南斯拉夫具有不錯的工業基礎,在一些常規武器方面具有自主研發能力,而這款榴彈炮就是該國在二戰老舊火炮技術上研發而來的。火炮在1956年批量生產,因此得名M-56,它的設計參考了兩款二戰經典榴彈炮:德制leFH 18榴彈炮和美制M101榴彈炮,兩者口徑也為105毫米。最初型號在1951年問世,被命名為SH-1,由軍事技術學院設計,該院在1955年又設計了第二款原型火炮,被命名為SH-2。這兩款原型火炮為M-56打下了技術基礎,在1956年時定型量產。
  • M1式155榴彈炮:美式重炮的開山之作,志願軍取之於敵,用之於敵
    前言前面我們先後講了二戰中美軍裝備使用的M1A1式75毫米榴彈炮和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本篇將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大哥,M1式155毫米榴彈炮。M1式155毫米榴彈炮,彈簧式平衡機清晰可見二戰徵途由於1941年才完成研製,M1式155毫米榴彈炮一開始並未大量生產裝備美軍,1942年全年僅生產了19門,大規模的生產在1943年才開始。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M1式155毫米榴彈炮4035門,在美軍所有口徑105毫米以上的支援火炮中,產量位居首位。
  • 105毫米榴彈炮發展的過往和春天
    扁擔偏要扁擔綁在板凳上……作為目前各國壓制火炮中堅的155毫米榴彈炮,一直沒有忘記「下放」統一身管壓制火炮口徑的終極目標。而被155毫米榴彈炮光芒遮蔽的105毫米榴彈炮卻並沒有放棄努力,阻止被155毫米榴彈炮兼併的命運。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美軍淘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說到志願軍,那麼老美手中的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可是當時中國志願軍手中的利器啊。 最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渡江戰役前夕的「紫石英」號事件中,解放軍憑藉M2A1105榴彈炮,狠狠教訓了當時不可一世的英國皇家海軍,讓世界明白「帝國主義在東方架起幾門大炮就可以徵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其中分別是下轄的炮兵團擁有36門105mm榴彈炮,4門105mm火炮,8門150mm榴彈炮;偵察營擁有3門20mm防空炮,3門50mm迫擊炮,3門75mm反坦克炮,2門75mmleIG18型輕步兵炮、4門81mm迫擊炮;反坦克營則擁有36門75mm反坦克炮;師輜重隊擁有8門20mm防空炮;3個步兵團共計擁有81門50mm
  • 東北軍的三大王牌火炮:口徑100毫米以上,連日軍都垂涎三尺
    依託東北強大的工業和號稱「亞洲第一」的東三省兵工廠,東北軍裝備先進,火力強大,是抗戰前武器裝備最好的部隊。當時東北軍的裝備在各大軍閥部隊中內數一數二,尤其手裡的火炮,絕對是不可多得的硬貨,連中央軍都垂涎三尺。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東北軍的三大王牌火炮。150毫米重迫擊炮。作為東北軍的王牌武器,150毫米迫擊炮在當時絕對屬於重火力,比75毫米山炮火力都猛,屬於比較強大的戰場火力支援武器。
  • 二戰時期的德軍有多強?一個步兵師就足以單挑一個日軍甲種師團
    其中步兵團規模是3250人,裝備有123挺輕機槍,36挺重機槍,27支反坦克槍,12門75毫米反坦克炮,27門50迫擊炮,18門81毫米迫擊炮,6門75毫米leIG18型輕步兵炮,2門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此外還有數量不一的馬匹車輛。
  • 二戰德軍一個步兵師能不能打過同時期的日軍甲種師團?
    重武器有大約12門105榴彈炮、50-70門75毫米41式山炮或75毫米38野炮(根據駙馬和挽馬制的不同數量有區別),24門92式步兵炮,12-16門37毫米速射炮,140多挺92式重機槍。比較特別的是,日軍的野戰師團標準編制裡是沒有迫擊炮的,儘管有時候會進行加強;但編制內有數量驚人的擲彈筒,裝備到排一級(即小隊)。
  • 高原戰鬥的利器,中國「兩用途」榴彈炮:105毫米山地輕型榴彈炮
    兩棲作戰會在灘頭受到火力超強壓制,但是可以得到遠程火力的不間斷透明打擊支援和直升機空運士兵。105毫米山地輕型榴彈炮而高原作戰要面對的,比以上兩種作戰都要艱苦,高原反應會讓士兵出現頭暈、嘔吐等現象,海拔4千米以上,人類不運動心跳也是在平地上跑馬拉松。高原的多雪、大風等氣候會對數位化設備及戰機都造成嚴重的影響。最重要的海拔4千米以上,的補給和地面大型攻擊武器的運輸問題等。
  • 斯柯達VZ14/19型100毫米榴彈炮,士兵快樂炮,東北軍曾仿製
    毫米榴彈炮。火炮作戰重量1.49噸,拖曳行軍全重將近2.9噸,對於一款一戰時期的100毫米級別榴彈炮而言也不算重,使用6匹騾馬就能從容地拖曳,是師級部隊可靠的機動火力。東北軍總共訂購了300門火炮的零配件,但是這些火炮尚在組裝之中,只有50門成品,九一八事變就發生了,這50門榴彈炮和零配件都被日軍繳獲了,我國軍隊甚至都沒有裝備服役。
  • 火力強悍到「喪心病狂」?美軍給運輸機裝上105毫米榴彈炮
    C130「大力神」運輸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戰術運輸機之一,從首飛到現在服役時間已經超過60年,有40餘種改進型號,生產總數量超過2000架,超過70個國家或地區引進了這款運輸機,因此C130也是目前使用時間最長、服役國家最多的運輸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