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反轉反轉再反轉的女性故事。(有劇透)」
如果注意到,今年的螢屏上短劇開始風生水起。《隱秘的角落》是其一,八月份的《摩天大樓》也口碑極好。短劇在12-16集之間,敘事精緻如電影,立意深厚如書本,也許會漸漸從小眾走向主流。
《摩天大樓》的視角屬於「她懸疑」,即從女性視角切入的懸疑劇,以女人故事為舞臺,展示女人的苦難和救贖,為女人說話,替女人平反。
在《摩天大樓》裡,你不會再看到導演製造出一個「女人公敵」讓全社會洩憤。它高級,它也寫實,它把施害方指向了男人,把困境留給了女人——那些浸泡在苦水中的女人,以及施加在她們身上的傷害和流言。
楊穎在劇中飾演的鐘美寶,是一個在開篇就死去的美麗女孩。如同劇本殺一般,所有的線索圍繞她的死展開,與她有關的嫌疑人出現,每個人背後帶著的記憶拼湊了鍾美寶的故事。
保安謝保羅,面對殘缺的人和物,才能與內心的自己持平。
鳳凰男林大森,青梅竹馬,娶了白富美李茉莉卻出軌美寶。
房產中介林夢宇,偷窺癖。與他的情人,熱衷於角色扮演。
美寶的繼父,性侵、家暴。
作家吳明月、美寶的母親、保潔阿姨劉丹....
美寶的死去,經驗豐富的警察第一推斷,是情殺。理由是漂亮的女生一般都是情感問題。
女警楊蕊森反駁,你這是偏見。
她和劇中的沈美琪也辯論過這一點。沈美琪妒恨美寶,認為她的美麗是原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周遭的男人被吸引」。而楊蕊森不平,「一個女孩子打扮得漂亮一點,讓男人動了情就是她的錯嗎?」
「一個女孩穿得性感一點就活該被強暴?」「犯錯的是男人,傷害別人的也是男人,但是為什麼大部分人總是習慣性地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女人身上呢?」
這是在各種社會事件中我們最熟悉的「受害者有罪論」。《摩天大樓》借人物之口還原了這份欲加之罪。女性身處的境況又何止這些?比如,看看被丈夫和父親聯合打壓的李茉莉。
李茉莉是與鍾美寶的關聯人之一,丈夫林大森出軌了美寶,也偷竊了她的人生。
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建築設計師,十年之前她用實力爭取過來的公派留學名額被父親分配給了別人,原因是「你父親就是經手人,也是為了避嫌」。實際上在李父眼裡,女人在工地的飛灰裡撲騰沒有什麼意思,回歸家庭當賢妻良母,這一切事交給男人做。
於是他默許女婿林大森偷走李茉莉的作品,認為反正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功。林大森也恬不知恥,覺得娶了老婆就對老婆的一切有所屬權。他們默契地達成了父權的壓迫,李茉莉事業上受到打壓,婚姻也只是泡影。
刑警問楊蕊森,這麼優秀的高材生會這麼心甘情願地當太太嗎?可見再有經驗的刑警也並不懂其中緣故,而女警察楊蕊森卻知道那層無形的壓力來源,「因為這個社會對女性只有一個要求,就是早點結婚。」
哪怕是才華橫溢的李茉莉,也會漸漸在這樣的嘮叨和灌輸裡不得不服從。
鍾美寶的母親鍾潔,是一個底層女子。她17歲愛上渣男生下孩子,此後又愛上詐騙男,平時就靠跳豔舞維持家用。美寶說母親總是會愛上殘缺的人,繼父顏永原就是一個真實的魔鬼。
他家暴鍾潔,一次又一次被打得頭破血流,直到最後鍾潔才明白「我錯了,有了第一次,他就會像夢魘一樣扼住你的喉嚨一輩子。」
拯救鍾潔的是萍水相逢的葉醫生,她曾想帶鍾潔離開那個家,卻最終只能帶走兩個孩子。
而美寶經歷了什麼?是《摩天大樓》最後的謎題。她是劇中最苦的女性之一,原生家庭裡親人的痛苦重複疊加在她的身上,她活在陰影之下卻開出了善良的花。
影片用一種藝術的動漫手法來映射了那些不堪和殘酷,比如藉助作家吳明月寫的小說,美玉與魔炎。魔炎為了與最美貌的基因結合,以威脅美玉身邊人安危的方式將她囚禁在自己身邊。(具體的謎底,等待大家自己揭曉。)
而對於這種行為沒有任何美好可言,只有犯罪,沒有反轉,唯有犯罪。
《摩天大樓》看似是懸疑劇,其實講的是人性,更是女性面對的暴風。一個女性成長要面對多少風雨?原生家庭、家暴、父權壓迫、性侵.......痛苦變成傷疤,永遠在隱隱作痛。而施加傷害的一方,或許並沒有得到懲罰。
《摩天大樓》也在講救贖,苦難中抓住的一線生機,很多時候恰恰來自更有同理心的女性。比如葉美麗與鍾潔的「帶你走」,吳明月與美寶的「說出來」,李茉莉對「小三」美寶的寬容,以及從頭到尾林蕊森對真相的追逐。女性與女性之間的守候,也可以如此深沉。
而《摩天大樓》,無疑是今年最深入的女性群像劇之一。它訴說的不再是中產階級、不止精英女性、不是談情說愛、包括但不限於女性的事業和家庭,它投射了眾生的影子,也探討了罪與罰。
這樣的劇,是真心實意在為女性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