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普義 圖/許衙評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鐘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但想要步入書法藝術的殿堂卻並非易事,至少需要幾十年的功夫甚至畢生的精力。吳志琪老師的書法雄強豪邁、率真俊逸,質樸渾厚,大氣磅礴。筆法精熟,又隨心所欲,天機自動;行筆迅捷,明麗清爽,牽絲映帶,顧盼有情;線條遒勁雋永,骨肉豐滿,沒有因用力蠻狠而失控的波勢與破敗之相。
吳志琪堅持學習書寫不間斷
書法講究「字如其人」,是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價值取向、性格、道德品質等綜合表現,通過書寫,試圖把「人」跟「書」統一起來,表達書法家或喜或悲的情感,其中文字發揮很大的作用。吳志琪老師是一位文化藝術的唯美主義者。閱讀了《二十四史》及諸多典籍近100萬字的史料,做了8萬餘字的讀書筆記。完成了《中國朝代繁衍》韻文詩和《中國歷代簡圖》編撰,將五千年歷史的用一首詩和一張圖表展現。他的書法藝術從秦漢出發一路走來,讀懂了魏晉風骨,又遍覽唐宋以來的前賢墨寶,直追藝術大道;他的書體出於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於平正中見險絕,於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帖。吳志琪老師深悟其妙,展示淋漓。他的作品「謹嚴勁健,心摹手追,法明理通,很是精絕」。
中國朝代繁衍韻文詩和中國歷代簡圖
吳志琪老師以不懈地修持打開了壁壘森嚴的門牆,以聰穎和睿智參悟出書法藝術的精髓,故而彈奏出那曠遠飄逸、氣勢酣暢、一瀉千裡的「書為心聲」的和弦。
吳志琪老師憑藉良好的控制結構能力,注重強化作品的整體美感,力避裝腔作勢所帶來的動蕩不安和媚俗之態。點畫結體有初荷出水之嬌羞,承轉照應有嘉木交柯之蔥茂。
吳志琪老師書寫的中國朝代繁衍韻文詩部分內容
吳志琪老師一直以來兢兢業業地寫字,孜孜不倦地讀書,本本分分地做人。多年來,他始終恪守著「擁書自雄,以墨養心」的信念,以其紮實的功力、深厚的學養、嚴謹的態度和孜孜不倦的創新精神,不斷為我們展示著新的進步。
2019年吳志琪老師完成的作品《三國演義主題曲》
任何藝術都是有個性的,書法也一樣。沒有個性的書法藝術,是沒有任何前途的。縱觀歷史上的書法大家,無不是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個性立於書壇的。吳志琪老師以自己的聰穎和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精神,逐漸在書法領域獨領風騷。他結合自己的感悟,逐漸形成了自己「結構奇美、筆力勁辣、瀟灑出塵、不落俗套」的藝術風格,終於走出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創作道路。
吳志琪在共享書畫室創作的作品
有人把書法弄得神乎其神、高深莫測 ,有人片面追求書法作品的新、奇、怪、醜。對此,吳志琪老師不以為然。他認為,一幅書法作品,要能給人以美感,給人以愉悅的享受,給人以感染力,這樣的書法作品才能稱之為書法。他在抒情性很強的藝術表現中,彌散著醇厚文雅的書卷氣息,耐得住咀嚼品味。細觀其筆的使轉運行,筆下牽來曳往,氣息流蕩,血脈充盈,如清風飄拂,微雲舒捲,極儘自然之致,看似率意而法度俱在。體勢精美,瀟灑翩翩,頗有清逸古雅的晉人風韻。
2017年吳志琪老師創作的作品
吳志琪老師1934年6月生於陝西興平,雖然年逾八旬,能入得進,出得來,化古法為我法,在古法與新意的融合中,傳統與現代的交匯中,較好地創造出自己的美學品格和文化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