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劉曉慶和潘虹老師嗎,一個62歲,一個63歲,貌似她們走向了不同的軌道。
網友對兩位前輩的的儀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羊先問問大家,你們覺得誰的狀態看起來更舒服?
有人持票劉曉慶,覺得她年輕,單從身材這一局就形成了極大的對比,說一個像18歲少女,一個像60歲奶奶···
另一種聲音覺得潘虹老師更舒適,符合自然規律的老去才是優雅的。
羊覺得:只要不過分瞎填瞎整,這兩種觀點都對,並且都不乏現實例子支撐。
幾十年如一日的趙雅芝每次露面都會炸上熱搜,這種與時間對抗,與地心引力抗爭的逆齡女人,通常被視為有極高自律性和美商。
但是並不能因此推論,臉上有皺紋,順應地心引力老去的女人就是懶惰,羊覺得這是對美的不同領悟,皺紋沒有阻擋她們自信的面對鏡頭。
所以娛樂圈裡優雅老去的女星並不少見,不管鏡頭是否對準她們,她們的笑容都始終自信,眼神永遠篤定。(紅衣林青霞)
再說回潘虹老師,大家可能都在影視劇裡見過她嚴厲、苛責的一面。
但是大家一定很難相信,下面這組照片也是潘虹。
順滑飽滿的臉龐,溫柔的眼神,清清純純的樣子一點不輸同時期的港臺美人。
不信對比看看,大家來猜猜哪個是潘虹,哪個是林青霞嘞。
猜到了沒?左邊的潘虹是不是一點都不輸經久流傳的經典美人。
更讓大家想像不到的是,潘虹還是首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華人藝人。
左二:潘虹
1988年秋天,主演謝晉執導的電影《最後的貴族》,同一年,潘虹成為了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左二:潘虹
這組照片是由一位美國記者在《最後的貴族》拍片現場拍攝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中第一位成為《時代周刊》雜誌封面人物的是鄧小平,第二位就是潘虹。
關於潘虹的美貌,羊想從兩個方面來寫:一、她的美完全不輸那些耳熟能詳的港臺美人;二、那麼能打的臉為啥沒進美人榜?
被忽略的頂尖美貌
說實話,在羊看到潘虹年輕照片的第一眼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柔順的長捲髮把她包裹的美中帶利,是犀利的利。
尤其是下圖中的白衣造型,太像林青霞了,同樣的黑長髮,濃顏系,她們不歸屬於常規的靈動又可人的類型,而是美中帶硬,硬朗的硬。
林青霞,她們是好看的讓人生畏。
對她們,關之琳、邱淑貞這類的美人更符合大眾對美人的定義,所以接受度更高。
網上一個蠻火的視頻,展現了港星與對標的大陸女星對比,關之琳vs陳紅,鄭裕玲vs趙靜。
但羊個人覺得林青霞跟潘虹更合適一些。
還是上面讓大家猜的那張圖
不過狄波拉對標潘虹倒有點根據。眉骨高、鼻梁挺,五官立體大方,眼眶略內嵌。上圖的側臉照片潘虹貌似比林青霞更立體些?
這張絕了,即使是黑色長髮,也沒掩蓋住她這張略帶西化的臉。
羊一直覺得能駕馭短髮的女人了不得,這極其的考驗輪廓和五官。
林青霞是一個。
張敏是一個。
王祖賢。
還有陳法蓉、朱茵、袁詠儀。
今天再加一個潘虹。
只是羊覺得,潘虹的短髮不帶有一絲絲女人的嬌媚,而是男人的剛,更巨威嚴性。
除此之外,潘虹還有過人的身高,172cm放在現在這個年代也是超模級別的吧。
略方的臉型,其齊耳短髮,加上她的身高,是不是可以這樣形容: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從這一點上看,潘虹的美似乎顯得更小眾、更難駕馭了些。
提示一下,上面那句話應該從辯證角度來看,她畢竟是女人,軟組織和骨量再那啥也比男人柔和,看看潘虹老師曾經的長髮照,是不是整個人都輕柔了。
纖細修長的身材,很難想像她是在江南區域的長大的。
柔化了女性特徵,潘虹也是鐵鐵的大女人形象,風華絕代、秀外慧中!
看到這,或許會發現,潘虹和林青霞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後來卻完全不在同一個軌道上。
中性造型時,林青霞是因為骨骼輪廓相對比潘虹更收斂,眉眼之間的落差更小,所以即使毛寸也有一半的女人味;潘虹不同,一眼看去,要不是紅唇提醒,就差點看成男人了。
還記得這張嗎,即使截掉了身材,但她有力的顴骨和堅硬的下頜骨折角依然透露著濃濃的男性味道。(唯一女性化的可能就是耳飾了)
對比林青霞的輪廓:
女性造型時,林青霞雖然是短髮,並沒有增加她的中性度,因為有充足的軟組織,五官走勢平緩,可以讓她足夠溫柔,而潘虹是高高梳起的長髮,受微突的顴骨和上揚的眼尾影響,身上依然多了些攻擊性。
總之羊覺得,在審美多元化的80、90年代,潘虹應該有一席之地。
為何潘虹沒進美人榜
上一小節羊說被潘虹的照片驚豔到了,同時在腦袋裡打下了一個大大滴問號,為啥每每說起經典美人,幾乎沒人提起過她,所以羊私心,一直想給尋找一席之地。
不過羊對待美貌一直也是客觀的,耐心的分析了一下原因,感覺有幾個因素可以打消以上問號。
一、硬體長相與審美
相信大家也有所感受,以現在的審美來看,潘虹臉上有幾處不太友好的特徵:顴骨高、眼尾上挑、下頜骨寬,這三個特徵結合起來就等於「太男相、不好惹」!
不好惹的感覺比鞏俐還強
和劉曉慶年輕時候做個對比,其實她們都是微微上挑的眼尾,不過潘虹因為增加了一項顴骨微突,就看起來比曉慶姐更兇一些(即使眼中含笑)。
關之琳也是微微的眼尾上揚,不過她顴骨不高,輪廓被軟組織好好的包裹在內,加上尖尖的小下巴和嘴唇,眼尾上揚帶來的兇感轉化為了媚。
關於顴骨,羊搜了一下,無論港臺還是大陸,那些經典美人行列的,幾乎沒有特別突出的。
關於下頜骨,張敏應該是行列裡最明顯的,長方臉盤雖然對女性來說並不友好,但是她顴骨收斂,整體輪廓還是順滑的,加上五官夠媚,尖尖的內眼角和鼻尖,這兩個五官中心都可以幫她中和掉男相。
女人的嬌媚感她還是有的。
最受瓊瑤喜愛的劉雪華和潘虹長了一張相似度極高的臉,眼尾與顴骨都是類似的走勢,可劉雪華的下頜骨收住了,淚汪汪的眼神蓋住了她臉上所有的「反叛」感,成了家喻戶曉的悲情女主,潘虹卻成就了完全相反的女人類型。
總之就是,那個時代的美人臉上即使有再明顯的「兇相」特徵,最後都被更多的「柔和」特徵蓋住了,整體看起來依然是如沐春風的美麗女人。
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審美再多元化,人們也無法擺脫對東方女人的傳統定義:柔美、順從。
從古至今,對美人的描述都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淚光點點,嬌喘微微,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簡而言之:父系社會下,男性就要展現他的威武陽剛之勢,女性就要可愛柔美,好掌控,這都先是從長相定義的。
所以潘虹帶著一張集合了多個「不安分因子」的臉出現,自然是不太受歡迎的。
二、大陸港臺演藝圈發展不同步
最後再來說說客觀因素,因為社會發展的不同步,80、90年代的大陸剛剛經歷了改革開放,各行各業都處於百廢待興、剛剛起步的階段。
1983年,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國營商店
在看看同期的香港,可以說是趕上了大陸改革開放的紅利,大陸的上海和深圳都還未發展起來到,很多外企金融企業都跑去相對發達的香港落腳,所以造就了香港那個時代的繁榮。
人的行為受思想和環境支配,而思想和社會文化、經濟發展有關,當溫飽和生計得到基本滿足,人們就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於是就有了香港演藝圈最繁榮的幾十年,本身是臺灣省人的林青霞、王祖賢,也是在這個時期去到香港發展的。
香港經典綜藝《今夜不設防》就誕生於80年代
記錄了數不清的靚男美女
古惑仔、老爺車、以及他們的打扮都是走在潮流前沿的。
不乏從經典港劇裡看到:燙著羊毛卷的摩登女郎,塗著白皙的粉底,畫著嬌嫩的口紅,只要是出現在鏡頭裡的女人個個都是經過細緻的裝扮。
故事題材也從寫實的都市愛情片到金庸的神話片面面俱到。
所以從裡面走出來的女星各個都是時髦的都市女郎,懂得如何打扮自己,展現風姿···
鄭重聲明:這部分沒有絲毫捧香港,踩大陸的意思!!!
再看看大陸,受大環境影響,潘虹老師早期的很多作品都是扮演80年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
要麼是忍辱負重,卻又找不到出路的悲劇女性。
沒有詆毀潘虹老師演的角色,意思是相較於香港女星對形象的重視和精心打扮,大陸女演員或故事題材更注重寫實、反應一些當下的社會問題,弱化了對演員本身的包裝。
妝面造型更偏向展現出一種原生態和自然感。
服裝也不會過於花哨,大部分都是款式相近、花型相近的較常規的款式。
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之下,人的視覺本來就更容易被新鮮搶眼的所吸引,港星自然也就略勝一籌。
所以大膽推測,潘洪老師的顏值沒有被發揮出來,也有一部分時代和角色的因素在。
後來大陸環境逐漸開放,演員的戲路更寬,新鮮的年輕演員如雨後春筍,潘虹老師也已經過了顏值的花期,接著她成為了萬千觀眾心中家境殷實家的高貴太太。
或者是難對付的清高婆婆,這也得益於她的骨相,軟組織褪去,留下氣場與嚴肅,那種難相處和疏離感增加。
這時候再看到她年輕的樣子,很多人也許會身軀一震,哦,原來潘虹老師曾經也是個大美人。
時間會帶走磨滅很多東西,但好的、美的會永存,永遠值得歌頌!